小長梁遺址

小長梁遺址

國保單位泥河灣石器遺址群之小長梁遺址於1978年被挖掘發現,為距今136萬年的更新世早期地層和遠古人類遺址,震驚世界。

遺址共發掘出土石器1000餘件,對我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研究以及探討華北地區小石器傳統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古人類活動最北端的見證,小長梁遺址被攜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第一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長梁遺址
  • 位置:河北省陽原縣官廳村
  • 出土文物:土石器1000餘件
  • 發現時間:1978年
人文歷史,考古發現,位置說明,

人文歷史

在。1978年後,相繼在這裡的湖成地層( 距今100萬年)中,發現大量石製品和三趾馬、古菱齒象等古動物化石。石製品以火成岩燧石玉髓等為原料。石器工具類型有邊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鑽具等。這些石器尺寸小,屬輕型傳統工
具 , 與時代比它們晚的北京人石器有許多相似之處,被認為是北京人文化的先驅 。
撥開浮土,綠泥岩是藍綠的撥開浮土,綠泥岩是藍綠的
1935年,法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步日耶來到中國,目的是想尋找亞洲的古人類化石,在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村被稱為更新世早期的“泥河灣組”地層的下部採到一塊石頭。經他研究,確認為石器--“粗糙的手斧”。同時,他還觀察了與石器伴生的哺乳動物化石,他認為其中有些骨骼有人工打擊的遺蹟,有些獸骨的額骨也殘留著人工工作過的痕跡,有的鹿角,像是人工有意識地製成匕首。於是他將這些材料整理成一篇論文,發表在法國出版的古人類學雜誌上,文章中推斷,當時泥河灣一帶曾經生活過北京猿人,甚至更早的人類。
遠眺小長梁剖面遠眺小長梁剖面
但是,在步日耶研究上述材料的同時,另一位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也在中國看見過這些標本,卻不同意步日耶的論點,認為不是人工的痕跡,寫了一篇發駁的文章,也同時刊登在同樣的雜誌上。這兩位專家的爭論,曾引起人們的很大興趣,但由於一時之間找不到更多的材料參加討論,這件公案也就慢慢地被學術界遺忘了。
直到1972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兩名年輕的研究人員沿桑乾河調查舊石器遺址,在泥河灣之西700米的下沙嘴“泥河灣組”的粗砂層內找到一件具有清晰的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與其伴生的動物化石有一件相當完整的納瑪象化石(更新世晚期的象類化石)。此後,又進行核對性發掘,在不遠的同一層位中找到數件小型長薄石片和若干曾經人工打擊但尚未成型的石器,伴生的動物化石有披毛犀,馬,駝鳥,鼠,兔等。這些發現,帶來一場爭論,問題不在於石器的本身,人們肯定這些石塊是真石器,但與石器伴生的動物群時代較晚,無法肯定這批石器是比北京猿人更早的類型。不過,另一些人則認為,在華北地區尋找更早的(比北京猿人還早)人類活動的遺蹟,並非出於空想。
小長梁遺址
1978年8月21日,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第四紀組的研究人員又進入泥河灣盆地考察,於陽原縣官廳村的小長梁找到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泥河灣組"下部的地層中,稱之為小長梁遺址。

考古發現

在這裡,共發現了2000餘件石器,若干打擊過的骨片,或留有刻劃痕跡的骨片以及吃剩丟棄下來的三趾馬,馬,羚羊,牛,鹿,犀,虎,象的殘骨和牙齒。從考古學角度鑑定,石器與動物群的時代是一致的,也與泥河灣組地層的時代相同,確實比北京猿人的時代要早得多。
美國伊里諾斯大學教授卜普在小長梁考察美國伊里諾斯大學教授卜普在小長梁考察
研究者從這個遺址中認為,肯定有人在此活動,只可惜尚未發現人類骨骼的化石。至於遺址的年代,經古地磁的測定,泥河灣組的頂部年齡為150萬年前,底部為300萬年前,遺址的層位定為243萬年--255萬年之間,大體來說,250萬年左右,這就是目前我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文化的遺址。根據石器的分析,當時人類已有語言,不然技術傳授會有困難。
1981年,在小長梁對岸的東谷坨又發現了一處面積極大,遺物豐富的石器地點,距今100萬年,說明當時在東北已有很多人類活動了。

位置說明

沿109國道向北,在快到達陽原縣化稍營時,路牌告訴我們,泥河灣就在前面.走十餘米的一個路口,一個寫著泥河灣遺址群的豎碑出現在我們眼前。順道上坡,一處平地便就是泥河灣重要的遺址群——小長梁遺址。
小長梁遺址
山上只是一些簡單的建築,而遺址卻在坡下。簡單地說,那只是一個剖面,一個外行看不懂有任何意義的地層剖面,但對專家來說,許多代表遠古印痕的化石正是從這裡出土的,所以這裡也成了古生物化石和泥河灣地層標準剖面。
挖掘的洞已經回填,但我們還是從一個未填完的洞口中發現一人個碩大的動物化石露頭,這算是在此處最大的收穫了。
小長梁遺址
儘管如此,溝中豐富多彩的地層卻十分具有觀賞性。紅粉、翠綠、黃紅三種泥岩形成的景觀非常適合拍攝,顯得十分神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