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虛寒

病機。指因寒邪侵犯小腸,出現小腹冷痛,喜溫喜按,小便清長,夜尿多,腸鳴泄瀉或便後下血等主要症狀的病變。

中文名稱小腸虛寒
英文名稱deficient cold of small intestine
定  義陽氣不足,小腸受盛化物功能低下,虛寒內生,清濁不分的病理變化。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二級學科),病機(三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腸虛寒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多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致小腸化物、分清泌濁的功能發生障礙。可導致小腸虛寒證。

中醫套用

1、病因病機
多因飲食不節,或過服寒涼,或勞倦內傷,素體陽虛,以致小腸功能失調所致。
2、臨床表現
腹痛綿綿,喜熱喜按,腸鳴,泄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小便頻數而清長,並伴有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等症。
3、證因分析
陽虛不足,陰寒內盛,溫煦推動乏力,小腸氣機不暢,故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畏寒肢冷;陽氣虛衰,小腸泌別清濁功能減弱,水濕下走腸間,則腸鳴腹瀉;水液下滲膀胱,則小便頻數清長;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均為虛寒之徵。
4、治法:溫通小腸。
5、方藥:吳茱萸湯(《傷寒論》,人參、吳茱萸、生薑、大棗)或厚朴溫中湯(《內外傷辨惑論》,厚朴、陳皮、茯苓、草豆蔻、木香、乾薑、甘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