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花菜

小石花菜( G.divaricatum Martens),藻體矮小,密集錯綜地生長在一起,匍匐且傾臥,體下部為線狀的圓柱形或稍扁壓的匍匐軸、用不規則木樁形固著器附著於基質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石花菜
  • 拉丁學名:G.divaricatum Martens
  • :植物界
  • :紅藻門
  • :真紅藻綱
  • :石花菜目
  • :石花菜科
  • :石花菜屬
  • :小石花菜
  • 分布區域:日本、韓國、越南,印度洋。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分類信息,

形態特徵

直立枝源於匍匐軸.枝距多少有些規則,圓柱形或橢圓形,羽狀分枝,其上有較密的對生或互生的小羽枝,枝端尖.生殖枝鈍頂。藻體暗紫紅色,亞軟骨質,製成的臘葉標本不完全附著於紙上。枝橫切面觀,由皮層、髓層和根絲組成,398~432μm寬,282~332μm厚,髓層由不規則近圓形或卵形薄壁細胞組成,胞徑36~40×20~26μm,表皮層細胞卵形,3~3.3×3.3μm,內皮層細胞圓形至卵圓形,7~10μ

生長環境

生長在中潮帶岩石、藤壺以及其他貝殼上,常形成很大的群落。黃渤海產的小石花萊的四分孢子囊和囊果一般在7~10月間出現最多,同一時期,新萌發的幼體也陸續出現。東海產的小石花菜多成熟於5~6月間;南海產的成熟期更早一些。
繁殖習性 \
產地 \
分布分類 海水

主要價值

【歸類】中藥材
【功能】
清熱化痰,緩下通便。
【主治】腸炎,痢疾,皮下出血,慢性便秘。
【來源】石花菜科植物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 Martens的藻體。夏秋季採收,去除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
【別名】岩衣、海花菜、狗毛菜、生凍草。

分類信息

俗名: 小石花菜
產地及產期:
生長在中潮帶的岩石或貝殼上。生長盛期5~6月。廣布于海礁、浪崗、中街山、普陀山、漁山、象山港、洞頭、南麂和大漁等地。可供食用或制瓊膠原料。
介紹:藻體暗紫紅色,線狀,軟骨質,矮小、密集叢生, 高1.5~2.5厘米。甸匐或傾臥。羽狀分枝,主枝與分枝間常呈直角,對生或互生。生殖枝鈍圓。囊果著生在膨脹小羽枝的中部。
小石花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