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花蘇

小白花蘇

小白花蘇,中藥名。為玄參科植物大獨腳金Striga masuria (Ham. ex Benth.) Benth.的全草。分布於江蘇、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健脾消積,清熱利濕之功效。用於小兒疳積,食欲不振,黃疸,水腫,小便淋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白花蘇
  • 別稱:乾草、小白花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玄參科
  • :獨角金屬
  • :大獨腳金
  • 分布區域:江蘇、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 採集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淡,性涼。

歸經

歸肝、腎、膀胱經。

功效

健脾消積,清熱利濕。

主治

用於小兒疳積,食欲不振,黃疸,水腫,小便淋瀝。

相關配伍

1、治小兒傷食、疳積:大獨腳金18g,苦蕎頭15g,夜關門15g,雞矢藤15g,山當歸10g。水煎服。
2、治夜盲:大獨腳金18g,雞肝1具。水煎服。
3、治肝硬變腹水:大獨角金18g,腹水草18g,三白草30g,大薊25g。水煎服。(1-3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79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切碎,曬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植株直立,高30-60厘米,全體被剛毛。莖不分枝或有少數分枝,幾乎四棱形。葉片條形,莖中部的最長,長2-3厘米。花單生,少在莖頂端集成穗狀花序;花萼花期長約1厘米,果期增大,長約1.5厘米,具15條棱,裂片幾乎與筒部等長,條狀橢圓形;花冠粉紅色,白色或黃色,花冠筒長近2厘米,近頂端向前彎曲,上唇為下唇一半長,叉狀凹缺。蒴果卵圓狀,長約6毫米。花期夏秋。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及雜木林中。分布於江蘇、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健脾消食,清熱利濕。治小兒疳積,食欲不振,泌尿道感染。”

附註

大獨角金,莖高40-60cm,極粗糙,花白色,葉片和花萼均較大而長,功用與獨角金基本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