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調羹樹

小果調羹樹

小果調羹樹,喬木,高5—8(—15)米,花期8—10月,果期11—12月。分布河口、屏邊,海拔120—1000米的山谷陽坡林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5-10米;幼枝葉被銹色絨毛,毛不久脫落,成長葉無毛。葉二形,薄革質,全緣葉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5-35厘米,寬4-10厘米,頂端漸尖至短漸尖或鈍尖,稀微凹,基部楔形或漸狹;側脈和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1-2.5厘米;分裂葉輪廓近橢圓形,長25-55厘米,寬15-50厘米,通常3-5裂,有時具3-7對羽狀深裂片;葉柄長4-5厘米。花序腋生或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稀頂生於短側枝,雄花序長10-24厘米,被疏毛;雄花:花梗長5-7毫米;苞片線形或鑽狀,長1-2毫米,小苞片線形,長約0.5毫米;花被管長11-14毫米,白色或淡黃色;花葯長約2.5毫米;腺體4枚;不育子房不膨大,花柱頂部棒狀。雌花序長15-22厘米,被疏毛;雌花:花梗長8-10毫米;花被管長約12毫米;不育花葯長約1.5毫米;腺體4枚;子房卵狀,花柱頂部稍扁平,柱頭面偏於一側。果橢圓狀,長3-4.5厘米,直徑2.5-3厘米,頂端鈍尖,基部鈍,外果皮革質,厚約0.5毫米,黃褐色,中果皮肉質,千後無殘留纖維,內果皮木質,厚1-1.5毫米,外面具網紋及小窪。花期3-6月,果期8-11月。
小果調羹樹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700(-1400)米山谷或山坡熱帶濕潤常綠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南部和南部、廣西西南部、廣東西部和海南島。不丹、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高棉、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阿瓦)。

主要價值

根皮和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有小毒,廣西民間用於治腮腺炎;葉外用治皮炎;種子煮熟,並經漂浸後,可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