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史店

小史店

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小史店鎮位居南陽東大崗最北端,處於南陽、平頂山、駐馬店和葉縣、舞鋼、泌點陽、社旗“三市四縣”結合部,南依桐柏山,西臨伏牛山,是淮河流域甘江水系發源地,境內三分平原、三分山、三分丘陵、一面水,土地肥沃,灘地豐富,素有“小盆地”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史店
  • 古稱:閘山縣
  • 又稱:小賒店
  • 位於:南陽市東北邊陲
由來,轄區,地理資源,旅遊資源,地理位置,城鎮化建設,名勝古蹟,發展狀況,特色小吃,

由來

小史店,古稱閘山縣,又稱小賒店,位於南陽市東北邊陲,距方城縣東南35公里,屬三市(駐馬店、平頂山、南陽)四縣(泌陽、舞鋼、社旗、方城)結合部,鎮域面積277平方公里,耕地13萬畝,轄42個行政村,464個村民組,8萬人。
小史店小史店
小史店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小史店本名'小賒店',起自淮河古渡--北午渡口至荊襄平原之陸路驛道必經於此,現驛站遺蹟猶存。舊時,來往於北午渡口和賒店重鎮的絲綢、鹽擔及茶藥客商均須在此小憩,因小鎮民風淳樸,童叟無欺,又小於西南90華里的賒旗店(今社旗縣),故被冠以'小賒店'美稱。後因口訛筆誤,隨演變為現名。小史店鎮已有千年歷史,北宋時置閘山縣,治所於寺門,元初而廢,1994年10月撤鄉建鎮。這裡自古以來是商賈、兵家必經之地,千百年來,歷經滄桑,幾經興衰。明未清初,戰禍不止,商旅不行,民生凋弊;康乾時期,漸轉復甦,鄉民多以絲蠶、中草生藥為業;民國初年,中草生藥市場尚與省內禹州、百泉齊名,柞繭絲綢遠銷海內外;抗日戰爭時期,寺門藥市、絲綢商行、慘遭日本戰機轟炸,死亡商賈數百,財帛無計,此業再難復興。地理小史店地形地貌豐富多彩,自然特徵類型俱全。境內三面環山,山、崗、平各占1/3,素有“山區小盆地”之稱。

轄區

1958年建小史店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2010年,面積277平方千米,人口7.8萬,轄北園、賈溝、龍鳳崗、二郎店、舒莊、周莊、聯溝、三岔口、張滹沱、陳滹沱、大李莊、楊窪、桂河、趙郎莊、河西、彭樓、梁莊、後魏樓、林場、張二強莊、申營、付老莊、刁莊、寺門、郝莊、水牛莊、魏莊、硯台崗、王樓、屈莊、山張、大嶺頭、魏崗、閻莊、五星、後劉莊、婁莊、大毛莊、東溝、徐房莊、小殷莊、殿樓42個行政村。
村代碼:~200北園村 ~201河西村 ~202彭樓村 ~203良莊村 ~204後魏樓村 ~205林場村 ~206張二強莊村 ~207申營村 ~208殿樓村 ~209老莊村 ~210刁莊村 ~211寺門村 ~212大林頭村 ~213山章村 ~214屈莊村 ~215王樓村 ~216魏莊村 ~217郝莊村 ~218水牛王村 ~219後劉莊村 ~220閻莊村 ~221徐房莊村 ~222東溝村 ~223大毛莊村 ~224五星村 ~225婁莊村 ~226小殷莊村 ~227趙郎莊村 ~228大李莊村 ~229陳滹沱村 ~230楊窪村 ~231桂河村 ~232張滹沱村 ~233三叉口村 ~234聯溝村 ~235舒莊村 ~236二郎店村 ~237賈溝村 ~238龍鳳崗村 ~239魏崗村 ~240硯台村 ~241周莊村

地理資源

小史店屬亞熱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年降水量877mm,無霜期220天。豐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和類型俱全的自然特徵,使這裡盛產桃、梨、獼猴桃、甜柿、板栗、核桃等水果、乾果,千百年來,勤勞善良的小史店人民養成了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油菜、芝麻、紅薯、菸葉等農作物和飼養黃牛、山錦羊、生豬等畜牧業的良好習慣。近年來,通過引進江浙等地先進技術,依靠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了食用菌種植,食用菌產業已成為小史店鎮的新興支柱產業。小史店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境內大理石、花崗岩、鐵礦、鉛鋅礦、建材沙料、金礦石、鉀長石、麥飯石儲量豐富。其中以花崗岩儲量最大,約10億立方米,硬度在6.5—7.0之間,大部分地處平坦區,交通便利,易開採。隨著南水北調工程開工,石材需求量巨增,極巨開發潛力。磁鐵礦儲量在1億噸以上,礦帶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張行莊、殿樓兩個自然村。小史店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西北距豫301線—許平南高速25公里,東距焦桐高速15公里,省道高蘭線和縣道黃羊線呈十字交叉狀穿境而過,42個行政村全部通油路,全鎮公路通車裡程已達180多公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轄區內通訊網路、網際網路和信息網溝通迅速便捷,電力資源豐富。

旅遊資源

小史店群山環抱,景色秀美,文化厚重,旅遊資源豐富。小史店是漢文化的發詳地之一,二十四孝郭舉埋兒、王莽攆劉秀等故事傳說源於此。西南有神奇千年變異古樹羊不奶樹,西部有天然氧吧馬連溝自然生態園,南部有黑龍潭大瀑布,東北有聖井寺溫泉,中部有北魏時期的古建築寺門遺址,東南有香山佛溝摩崖石刻造像。佛溝摩崖造像位於鎮區東南7公里的香山山腰,原建有香山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溝摩崖造像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分別鐫刻於南北兩塊天然巨石上,總計32龕138尊。造像線條簡潔古樸,雕刻技法與漢畫像石刻極其相似,年代悠遠,是佛教傳入中原的早期作品,被譽為絲綢之路源頭的醒目地標。著名西域史研究專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鐮、中華書局《文史知識》副主編、編輯部主任胡友鳴、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古典文學研究室主任劉楊忠以及國內佛教石刻研究專家都曾多次專程到佛溝考察。2009年5月29日,《神秘的巨石佛像》在中央電視台第十套《百科探秘》播出,轟動大江南北。

地理位置

小史店鎮位於方城縣東南部。面積277平方千米,人口7.1萬人(2004年)。轄北園、河西、彭樓、良莊、後魏樓、林場、張二強莊、申營、殿樓、老莊、刁莊、寺門、大林頭、山章、屈莊、王樓、魏莊、郝莊、水牛王、後劉莊、閻莊、徐房莊、東溝、大毛莊、五星、婁莊、小殷莊、趙郎莊、大李莊、陳滹沱、楊窪、桂河、張滹沱、三叉口、聯溝、舒莊、二郎店、賈溝、龍鳳崗、魏崗、硯台、周莊42個行政村。

城鎮化建設

全面推動城鎮化進程。一是科學長遠規劃。鎮黨委、政策不惜重金,聘請市、縣規劃設計專家對鎮區規划進行修編設計,把小城鎮建設放到全縣乃至“三市四縣”結合部的大框架中規劃建設,把集鎮周邊5個行政村19個村民組全部納入鎮區範圍,並把毗鄰四縣的3個村10個村民組納入規劃範圍,著力建成邊緣貿易重鎮和區域性中心城鎮。計畫到2010年,鎮區面積擴大到4.1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達到2.4萬人。規劃開通鎮區內文化路、福利路、健康路,形成三橫五縱的城鎮框架,同時兼顧房、路、樹、類、景、供水、電力、交通、通訊、學校、醫院、文化、科技等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二是大動作推動大建設、大經營。近兩年,鎮政府累計投資320萬元用於集鎮建設。開通了長1800米、寬35米的新大街金融大道。2003年,藉助修建縣、鄉道路之機,鋪油改造鎮區路面1.2公里。採取“政府投一點、商(住)戶捐一點,部門籌一點”措施,籌資100多萬元,安裝路燈1700米,人行道鋪設彩磚2700平方米,綠化街道450米,改善排水設施1700米,建成蔬菜、小百貨2個專業市場。出讓新街兩側土地,回攏建設資金360多萬元,實施政府辦公地址搬遷。目前,新辦公大樓主體工程已完工。三是強化管理。成立了10人的城鎮建設和15人的市場管理專業隊伍,購置灑水車,實現街道“綠、潔、暢、亮、美”。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一星級小城鎮,2005年又入選全市50強備選鄉鎮。

名勝古蹟

小史店群山環抱,景色秀美,文化厚重,旅遊資源豐富。小史店是漢文化的發詳地之一,二十四孝郭舉埋兒、王莽攆劉秀等故事傳說源於此。西南有神奇千年變異古樹羊不奶樹,西部有天然氧吧馬連溝自然生態園,南部有黑龍潭大瀑布,東北有聖井寺溫泉,中部有北魏時期的古建築寺門遺址,東南有香山佛溝摩崖石刻造像。佛溝摩崖造像位於鎮區東南7公里的香山山腰,原建有香山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溝摩崖造像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分別鐫刻於南北兩塊天然巨石上,總計32龕138尊。造像線條簡潔古樸,雕刻技法與漢畫像石刻極其相似,年代悠遠,是佛教傳入中原的早期作品,被譽為絲綢之路源頭的醒目地標。
佛溝摩崖石刻佛溝摩崖石刻
著名西域史研究專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鐮、中華書局《文史知識》副主編、編輯部主任胡友鳴、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古典文學研究室主任劉楊忠以及國內佛教石刻研究專家都曾多次專程到佛溝考察。2009年5月29日,《神秘的巨石佛像》在中央電視台第十套《百科探秘》播出,轟動大江南北。

發展狀況

產業規模良性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林果業和畜牧養殖業。新發展以桃、柿、杏、板栗為主的小雜果2萬多畝。通過與雙匯集團合作,實現強強聯合,推動畜牧養殖業步入快車道。目前,生豬年飼養量達8萬多頭,山、綿羊年飼養量達10萬多隻,黃牛年飼養量達6萬多頭,形成林果和畜牧養殖兩大特色產業。二是大力發展礦產業。實施“工業強縣、雙引三聯”戰略,多措並舉,加大招商引資上項目力度。止目前,建成項目4個,總投資2250萬元,在建項目3個,總投資6020萬元,洽談項目3個,形成了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在縣委、政府多次觀摩評比中,小史店鎮招商引資工作均居鄉鎮之首。三是依託農業資源建市。目前,沿周邊村建成農產品購銷市場2個,在鎮區建成木材加工市場2個,建立生豬銷售協會1個,經紀人隊伍發展到120人。四是大力發展旅遊業。投資100多萬元,開展馬連溝旅遊資源。目前,修建道路12公里,種植油桐1200畝,花椒600畝,建成太陽能供電設施1處,沿天然湖區建成了集餐飲、休閒、住宿為一體的避暑山莊。同時,聘請省旅遊和植物專家進行考察論證,加強對佛溝摩崖造像、黑龍潭風景區、聖井溫泉等景點連線開發。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通過多方爭取,省道高蘭線即將開工建設。史(小史店)象(象河鄉)路即將鋪油通車,史(小史店)下(下窪鄉)路已獲準立項。藉助“村村通”建設機遇,自鎮區通住19個村的4條主幹道38公里已建成通車,形成了以鎮區為中心的放射狀公路網。科技、教育、衛生“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全鎮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實用技術普及率達80%以上。2004年,糧食總產達到41260萬公斤,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以迎接“普九”驗收為動力,教育事業投入資金304.5萬元,新建樓房260間,改造危房102間,購置計算機186台,教學儀器2.5萬件(套)。投資80多萬元建成了現代化的衛生院病房大樓。爭取上級資金1400萬元,修建移動通訊塔3座,全鎮消除了通訊盲區。

特色小吃

罐扁食:上等的瘦肉做陷,配以新鮮的蔬菜,精粉和面做皮包成精緻的小餃子,用特製的酸辣湯煮熟,盛在大罐子裡,沿街叫賣;吃的時候放點蔥花,芫荽,淋上幾滴香油,味道酸辣可口香而不膩,讓人回味久遠。
焦葉:先把面用溫鹽鹼水加上調料和成團,揉筋了,再用擀麵杖擀成均勻的薄面片,最和切成條,兩面蘸上芝麻,在油鍋里炸制而成。吃起來香脆可口,百吃不厭。
小史店的熱豆腐:人見人愛,百吃不厭原料是新新鮮的熱豆腐,配上秘制的辣椒醬,現做現吃,回味無窮。粉漿麵條也是不錯的選擇,最後一定要嘗嘗懶豆腐。
小史店粉漿麵條:藿香,韭菜葉,切得粉碎,用香油和以鹽、鹼,又把豌豆漿用白布過細,蔥花在鍋里炒開,把麵條下到鍋里,再把菜料拌入,喝起來味美可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