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話劇

小劇場話劇

小劇場話劇,顧名思義是相對於傳統大劇場話劇而言的,其特點一是表演空間小,二是演員與觀眾接近,三是先鋒性較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劇場話劇
  • 外文名:Little theatre drama
簡介,劇場介紹,人藝小劇場,東方先鋒小劇場,中戲北劇場,蜂巢劇場,木馬劇場,8點空間,現象羅列,重慶拾樓小劇場,長遠發展,專家看法,觀眾反饋,

簡介

1982年,林兆華執導的第一部小劇場話劇《絕對信號》在北京人藝小劇場上演以來,中國的小劇場話劇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從最初的每年一出,甚至幾年一齣戲,到現在一年能有十幾齣不同風格的小劇場話劇在首都舞台輪番上演,從少數戲劇先鋒的實驗田發展到今天話劇藝術一種重要的生存方式,小劇場話劇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霸王別姬》、《非常麻將》、《紀念碑》、《臭蟲》、《屋外有花園》等小劇場話劇的出現使人們記住了林連昆楊青奚美娟徐冰楊婷等演員。無論在客群範圍,還是在社會影響上,小劇場話劇其實並不“小”,可以說,市場文化需求就是小劇場話劇的生命。

劇場介紹

人藝小劇場

1994年落成的人藝小劇場,坐落於王府井大街22號院內首都劇場的南側。劇場使用面積為450平方米,最多可容納260人,可根據藝術創作空間的需要任意調整表演區方向和座位的數量。 人藝小劇場音響、燈光設備齊全,配有計算機自動調光控制系統等,可安排在時空表現形式上靈活多變的中、小型劇目的演出,並適宜做現場電視藝術類節目的錄像、拍攝製作MTV節目等。 北京人藝被譽為“中國話劇的典範”。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獨特而鮮明的藝術風格,為中國的話劇事業做出了 舉世矚目的貢獻。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2號 乘車路線: 乘101、103、108、112、803路公共汽車美術館下

東方先鋒小劇場

先鋒小劇場位於東方廣場東側,隸屬於國家話劇院,可以說是目前北京幾個小劇場裡設施最完備、最先進的一個了。小劇場舞台寬14米,進深10米。劇場承辦了眾多的國內外演出,時尚氣息濃郁,先鋒性極強,是跨國交流的良好藝術平台。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單三條8-2號(東方新天地東門旁)

中戲北劇場

北劇場在北兵馬司胡同里,緊挨著國家話劇院、中央戲劇學院。它的前身是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小劇場,2005年被中央戲劇學院成功收購,便成為了中戲的北劇場。北劇場別看地方小且地點隱蔽,但是這一切都掩藏不了它的名氣。從這裡,走出了眾多中戲的名人;上演了眾多大劇院都看不到的著名戲劇。每一年,中戲的畢業演出在這裡舉行,因此,北劇場也被稱為“青年戲劇導演的夢工場”。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橋向南路西北兵馬司胡同內

蜂巢劇場

蜂巢劇場里的一切設計都是為《戀愛的犀牛》設計的,整個劇場約有300個座位。孟京輝想既然觀眾愛看,我們就讓他們看個夠。因此花了500萬元為《戀愛的犀牛》打造一個劇場,希望它能長期演下去。這個劇場將來還可能演孟京輝其他的戲。 地址: 東城區東直門新中街3號東創電影院3樓

木馬劇場

木馬劇場位於北京朝陽區CBD中心,國貿往南百子灣路蘋果社區北區,著名的22藝術院街內,與今日美術館毗鄰。該劇場2010年9月15日正式營業,內設235個座位,整體設計極富個性,以原木為牆體,構築出一個特洛伊木馬的腹腔,讓身處其中的人感覺親切、安全而富有生命力的感受。木馬劇場致力於推動新的戲劇形式發展,融合和打破多種藝術形式間的差異與隔閡,打造一個全新的跨界的藝術平台。 地址:朝陽區百子灣路蘋果社區北區22院街藝術區內

8點空間

8點空間創建於2011年9月,位於東郊記憶(原成都東區音樂公園)中央大道3號樓2樓,是西南地區首個無台口小劇場,內設可收縮座位席,含座椅282個。8點空間建立了成都第一個小劇場戲劇集創作、製作、演出、運營為一體的戲劇平台。演出項目涵蓋了小劇場話劇、小劇場音樂劇及現場音樂會。
曾於2011年舉辦“2011首屆成都國際戲劇節”,邀請了歐洲、台灣、北京等地的優秀劇目到成都演出, 打造了一個國際戲劇交流平台,為成都戲劇人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促進成都話劇市場的發展繁榮。

現象羅列

《假如生命剩下N小時》掀起熱潮
第10場收回成本“挨”出市場
在廣州,話劇觀眾原是“超冷靜的”,但挾著2007年中國話劇百年的東風,小劇場話劇《假如生命剩下N小時》卻開創了廣州原創舞台劇的傳奇,該劇由廣州市演出公司、W·思創作社合作出的一個新型原創舞台團體創作而成。該劇自2007年3月初推出後,反應熱烈,一演再演,每場入座率保持9成以上。
廣州市演出公司張志強副總經理介紹,4月12日、13日在南方劇院,《假如生命剩下N小時》演到了第21、22場,當時加入了香港青春歌手組合EO2、鄧穎芝,連同原班演員吳嘉亮、邱光磊、譚俊穎、李健、富麗、李嘉傑等,讓這部戲有了點明星版的“苗頭”。他說:“誰說小劇場話劇做不成明星版?雖然現在我們請的還不是重量級明星,但照此發展下去,我們不排除小劇場也打造明星話劇的可能。”
在票房成績方面,張志強是這么總結的,他說:“由於是本地原創話劇,我們開始是虧本操作的,第一場演出的時候觀眾才有二三十人,但市場要培育,我們製作人也要“挨”。我們堅信自己的市場定位不錯,用吸引白領和大學生的劇情打造自己,從第五場開始觀眾就覺得好看,去年國慶節、春節上演的時候爆棚。我們自第10場之後就收回了成本,目前平均單場有四五萬元票房,劇目盈利可觀。總結這一場演出的經驗,我們覺得,小劇場話劇定位要準,而且要“挨”,剛開始即使是虧也得演,長演才能補虧。現在廣州話劇團做的《跟我的前妻談戀愛》等,我覺得也得變換著花樣。我們的《假如生命只剩下N小時》不但會加些明星演出,還會推廣到東莞、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區。”
廣州的小劇場話劇市場蛋糕越做越大,張志強是這么感覺的,市場畢竟是可以培育的,去年市演出公司借話劇百年之風來做話劇,風一吹,火苗慢慢吹了起來,他說:“拿黃花崗劇院來說,2006年話劇演出一片慘澹,2007年演著演著就旺了,我們市演以前也根本不敢做話劇演出,現在有了氣氛後,感覺隨便上一場都有一定的觀眾,小劇場話劇開始受到大家鐘愛。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現在創作小劇場話劇的團體有公家的,也有民營的,真箇百花齊放,有利促進小劇場生產。特別是在上海,民營劇團也能拿到政府資金支持,相當活躍。在廣州,我覺得除了專業團體,對民營話劇力量,我們更應該大開綠燈全力支持。”
聚笑坊帶起京城小劇場話劇之風
聚笑坊是一支京城民營戲劇社。本身也致力於將文化創意產業和資本市場運作相結合。這裡的演員全都是簽契約的長期聘用制,有保底月工資加演出提成,並不是兼職或者只按演出場次給錢,這就會讓演員們有找到了組織的踏實感。當然,演員的招聘篩選也很嚴格。他們不但都是科班出身,還必須符合聚笑坊節目路線風格。演員們各有所長,除了熟悉傳統的曲藝文化,他們還能將時事與表演聯繫起來,使演出有意想不到的爆點。劇社還配有經紀人,專門負責演員商演事宜的協調工作。聚笑坊是一個專業戲班子,能給觀眾們帶來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聚笑坊也是一個部門齊全走資本路線的公司,成立幾個月的時間內不僅讓演員們收穫頗豐,整個公司也已開始盈利。
聚笑坊劇照聚笑坊劇照
聚笑坊的目標很明確也很簡單,就是讓京城的大學生和白領們在業餘時間來減壓。這裡沒有說教只有歡樂,2分鐘一大笑,5分鐘一鼓掌,是聚笑坊的特色之一。這個清一色由80後90後組成的話劇團隊,走的就是強烈的現代感加喜劇感路線。聚笑坊演出的200人小場子,幾乎場場爆滿,每場演出結束,還都會有幾十位觀眾上台排隊,要求和演員們合影,這足以說明這支年輕團隊的演出已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聚笑坊大掌柜楊京大膽預測:德雲社曾經給北京刮過“相聲風”,京城一定很快將颳起“小劇場話劇風”。

重慶拾樓小劇場

2019年5月18日,經過1年多的籌備,重慶市話劇院拾樓話劇藝術體驗空間在渝中區魁星樓正式開放。拾樓話劇藝術體驗空間是重慶市話劇院打造的話劇藝術專業體驗空間,裡面包括世界話劇名人窗、中國話劇發展簡史陳列、重慶市話劇院發展榮譽展示、拾樓小劇場、排練和倉儲區域以及話劇藝術教育空間等。市民不但可以在此了解世界話劇和中國話劇的發展歷程,近距離與演員接觸,還可以報名參與重慶市話劇院開展的專業話劇藝術知識教育。
“‘拾樓’顧名思義就是魁星樓10樓,同時也取‘拾級聚足,拾級而上’之意,表達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奉獻更多的專業操守和職業信念“”。重慶市話劇院致力於把拾樓話劇藝術空間打造成話劇藝術愛好者聚集的話劇藝術專業體驗空間,讓“話劇體驗到拾樓”成為重慶都市生活的新坐標。
好笑好玩討好年輕觀眾
名利雙收小劇場演到大舞台
廣州話劇團的爆笑小劇場話劇《跟我的前妻談戀愛》從2007年12月24日彩排到2008年4月5日在黃花崗劇院演出結束,總共演出了17場,票房總收入35萬多元,獲利10多萬元。最重要的是,該劇先後轉戰第13號劇院、南方劇院、深圳風華劇院、黃埔區少年宮、河源市藝術中心,最後到了黃花崗劇院,舞台空間一步比一步開闊,從“白領小劇院”走上了“專業大舞台”,讓該劇的製作人充滿了信心,說:“以前人說狗肉上不了酒席,現在我們講,小劇場話劇更有大作為。”
據介紹,《跟我的前妻談戀愛》是廣州話劇團首部實現了“製作人制”的小話劇,由該團原來的演員王瑤姜迪武等擔任製作人。該劇在第13號劇院作首輪亮相的時候,劇目就策劃出了“戲劇直通車”、“成人情感戲劇”、“戲劇PARTY品酒會”等亮眼招數,培育了不少觀眾。對“製作人制”,姜迪武說:“這是上海的成功操作經驗,我們一群毫無經驗的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最終撿到了幾個閃亮的貝殼,順著颳起的小劇場話劇風把劇目立起來了,而且感覺天地還很寬。”
《跟我的前妻談戀愛》接著在南方劇院、黃花崗劇院亮相,同樣引起了觀眾的熱烈反饋,覺得“刺激、好笑、好玩”。王瑤說:“我覺得小劇場話劇的主觀眾群就是白領和大學生,要讓這一群人折服不容易,首先得選個他們感興趣的故事,然後要把故事說得饒有興味,不枯燥,不沉重,讓他們享受輕鬆與愉悅,然後又必須要有一定的表演,超出這些白領和大學生們的期望,說白了就是胳膊一彎,能搔到他們的癢處,讓他們換個從沒有過的角度思考,這樣你的劇目就成功了。所以我們越演越帶勁,從小劇場搬到大舞台,對小劇場話劇的經驗值也越積越高。”

長遠發展

專業劇團加明星效應
400萬元打造小劇場“專賣店”
廣州話劇團的另一小劇場話劇《邂逅》系列首輪演出將於5月4日至5月11日與羊城觀眾見面,該劇的製作人徐經緯說,1982年,導演林兆華第一次將小劇場話劇《絕對信號》搬上了北京的戲劇舞台,這是中國小劇場話劇運動的開端。在隨後的幾年中,小劇場戲劇的影響悄然滲透於全國各地,導引人們在話劇出現危機、大劇場演出不甚景氣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觀眾、演員距離,進行小規模的探索和實驗,吸引觀眾重新回到劇場。
徐經緯介紹說,早在《天河麗人》之前,廣州話劇團就意識到現代話劇市場的嚴峻形勢,“我們不能再‘守株待兔’地等待觀眾走進劇院,而要主動出擊,把觀眾吸引進來,怎么引呢?首先從話劇生產上做起。生產什麼樣的戲?我覺得除了要編演一些名著、有社會思想等的主旋律話劇以適應主流觀眾口味之外,真正能調出濃濃的話劇氛圍的是青年人,包括白領和大學生,這一個特殊的群體渴望有時尚和活力的東西。所以我們的小劇場話劇應該追求時尚靚麗、輕鬆活潑,而且讓人笑中有淚,笑過之後有思考,這種思考涉及的是人生、道德、情感等等年輕人生活中的敏感東西。這就是我們所提倡的‘快樂的戲劇’,也是我們的《邂逅》系列所要做的。”
徐經緯旁徵博引,他說:“所謂‘快樂的戲劇’,最好是貼近生活的。據我所知,《假如生命剩下N小時》最初版本也是無明星的,但話劇的特別之處就是角色可以隨意變換,演得好了可以加些藝人下去,走走明星效應;這部劇選擇的是最貼近於生活的題材,結合著對社會人性化的思考。《親……愛的》雖然不及《假如生命剩下N小時》火爆,但它講的真善美,也讓觀眾看起來貼心。《跟我的前妻談戀愛》則是爆笑型的,很輕鬆。我們的《邂逅》系列,通過舞台呈現,甚至用帶些藝術誇張的手法,表達的也是大家有親自經歷或者非常想知道的事情,白領、大學生來到劇場,就像看自己身邊發生的事一樣,不沉重,不教條,作品中的時尚人物會引得觀眾快樂地思考。”
徐經緯還透露,政府將投入400萬元,把傳承著廣州話劇文化的13號劇院改造為擁有多達390個座位、硬軟體設施齊全的高水平高科技劇院,全新的13號劇院將被打造為廣州話劇特別是小劇場話劇的“專賣店”。

專家看法

熱風“南北對流”
廣州做得更“商業些”
老一代的戲劇評論家田本相曾評價說小劇場話劇為戲劇開闢了第二個空間,形成了多樣化的演出格局。而在廣州,面對小劇場話劇演出氛圍的日益濃厚,有專家認為,這是“南北對流”的話劇現象,北京人藝近年颳起旺盛的小劇場話劇之風,廣州也有樣學樣,跟上這股激流。不過,廣州的小劇場話劇做得更“商業些”。
廣州市文化局藝術處處長徐彬總結說:“你看到近期廣州幾部小劇場話劇做出了熱度,小劇場話劇之所以受歡迎,一是在於它與觀眾近、易溝通、感染性強,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二是都市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而小劇場話劇節奏輕鬆,大都選材於現代都市生活,滿足人們空閒消遣;三是小劇場話劇小舞台小製作小投入,創作周期短、市場潛力大,容易深入觀眾之心。”

觀眾反饋

深諳年輕的心
台詞有味道劇情不矯情
如今,小劇場話劇已形成了一群以大學生、年輕白領、知識分子為主體的觀眾群。一些年輕觀眾看了《跟我的前妻談戀愛》等話劇後,會笑逐顏開,嘴裡還哼著:“我們幹些壞事吧”等台詞。暨南大學一位觀看過該劇的大學生告訴記者說:“我覺得這些小劇場話劇台詞特別有味道,很多東西簡直說到我們心裡去了,有時候細品一下,覺得回味無窮”。記者還看到,對《跟我的前妻談戀愛》等話劇,還有網友發帖評論總結出“有多少愛可以胡來”等等趣論,認為這些小劇場話劇的劇情玩法很得青年心,讓他們覺得“很有意思”。
一位在排練場接觸過話劇《邂逅》系列的攝影發燒友告訴記者,一些編導過於“隨心所欲”地“創造故事”,造成了觀眾理解和欣賞的困難,而一些作品的劇情又過於矯情,太多摻雜了編導自以為是的“革命化“或者“現代化”的東西,顯得膚淺又浮躁。而在《邂逅》系列中卻看不到這種現象,這部上下集的話劇情感不做作,切切實實地來自於都市生活,帶給人一種親切感,大家看了會覺得這個故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或者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