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

小兒厭食症是指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症狀,是一種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綜合徵,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1~6歲小兒多見,且有逐年上升趨勢。嚴重者可導致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對兒童生長發育、營養狀態和智力發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infantile anorexia
  • 就診科室:兒科、消化科
  • 多發群體:1~6歲小兒
  • 常見病因:與消化道疾病、藥物影響、微量元素缺乏、餵養不當等有關
  • 常見症狀: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症狀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厭食症病因多種多樣,歸納有以下幾種:
1.全身性疾病的影響
許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厭食的表現,其中消化道疾病尤為明顯,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腸炎、長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厭食。其中胃腸動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厭食目前受到重視。
2.藥物影響
許多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噁心、嘔吐,如紅黴素、氯黴素、磺胺類藥物等也可導致厭食。幾乎所有抗生素長期套用都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微生態失衡,造成腹脹、噁心與厭食。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也表現有厭食。一些抗癌藥物更容易引起厭食。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內分泌素不足
微量元素鋅缺乏常表現有厭食,某些內分泌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對不足也可表現厭食。
4.食物過敏
有部分兒童對某些食物過敏,表現為進食後胃腸不適、煩躁胸悶、甚至有的兒童見到相似食物顏色、形狀、味道相近的非過敏性食物也會拒食。
5.餵養不當
這是當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為明顯。原因是家庭經濟改善、市場兒童食品供應增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家長缺乏科學餵養知識,亂吃零食,過食冷飲,亂給“營養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朱古力等),反使食慾下降。正常兒童每隔3~4小時胃內容物要排空、血糖要下降就會產生食慾。如果吃飯不定時,飯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內總有東西、血糖不下降,就不會有食慾。
6.氣候影響
如夏天炎熱的氣候也是引起厭食的原因。
7.運動量不足
運動不足時,小兒機體消耗減少,代謝減弱,胃腸消化功能得不到強化,從而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
8.睡眠不足
小兒睡眠不足除影響生長發育外,還影響機體免疫力和體力的恢復,從而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
9.神經性厭食
僅指由於精神因素引起的一類厭食。發病因素與臨床表現如下:
(1)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兒受到強烈驚嚇之後,精神萎靡、活動受抑制,食慾降低。這種厭食,往往時間不會太長,恐嚇心理過去食慾也就會恢復。
(2)亞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離開親人及熟悉的環境進入託兒所或其他新環境時,對新環境不適應,情緒低落,食慾降低,有時飯後出現嘔吐。家庭不幸或父母離異,影響兒童情緒導致厭食。
(3)錯誤教育的影響家長對兒童要求過高,限制自由,阻止與其他兒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響其情緒,使食慾降低;家長過分注意兒童進食,反覆誘導或以威脅手段致反感而厭食。
(4)頑固性神經性厭食個別女孩神經性厭食可十分嚴重,患兒極度消瘦,無力,與嚴重營養不良有類似之處。如體溫偏低,怕冷,心率減慢,血壓偏低,肢端發紺,年長女孩有閉經,貧血,並有維生素、蛋白質缺乏的特徵。

臨床表現

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症狀,1~6歲小兒多見。嚴重者可導致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對兒童生長發育、營養狀態和智力發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檢查

1.體格檢查。
2.微量元素檢測。
3.其他檢查:如消化系統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等。

診斷

遇有厭食患兒,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做好體格檢查及必要化驗。一般來說,小兒厭食的年齡在1~6歲之間,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甚則拒食達2個月以上,即可確認本病。但是要排除那些可以導致厭食的慢性疾病及微量元素缺乏和維生索缺乏。

鑑別診斷

1.年齡
若是1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發現有明顯食慾低下者,多為疾病所致,應該引起重視,可能是由敗血症、結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缺乏症等。年紀稍大的小兒要特別留意其飲食的習慣和平時的生活情況,家庭環境等等;因為家庭環境較好的家庭,小兒容易養成不好的進食習慣,喜歡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厭食症。
2.食欲不振的程度
如果是輕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為零食過多或者天氣、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況比較嚴重,可能是厭食症或者其他潛在疾病。
3.有無症狀出現
若患兒有輕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潑、愉快,多屬正常情況。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熱者,多繫結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痛和便血者應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寄生蟲等。伴反應遲鈍,皮膚粗糙,少汗和發育不良者,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額、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
4.微量元素缺乏
通過微量元素的檢查,可以幫助找到是因為哪種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厭食症,也有助於判斷。
5.與畏食相鑑別
雖然這兩者都是食量減少,但畏食者的食慾正常、飢腸轆轆,只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譬如口咽潰瘍、牙痛、吞咽困難或腹痛等原因進食時覺不適、畏懼和拒絕進食而致食量減少,這些患兒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後食量便可恢復正常。

治療

1.合理餵養
大力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做到合理餵養。4個月內的嬰兒最好採用純母乳餵養。按順序合理添加輔食,不要操之過急。
2.培養好的飲食習慣
吃飯應以“吃飽而不過飽”為原則,定時進食,每天三餐飯,中間加兩次點心和水果較為適宜;少吃油炸等燥熱食物、肥厚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免增加胃腸負擔,影響食慾;要保持輕鬆愉快的進食情緒;倘若一時過飽,可吃點助消化藥,也可以一、二頓少吃或不吃,等孩子餓了,胃腸暢通之後,再恢復正常用膳。“飢餓療法”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睡眠充足,飯前飯後不做劇烈活動。
3.加強體育鍛鍊
適當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可使胃腸蠕動加快,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慾增加,增強胃腸道消化和吸收功能。
4.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對軀體疾病或胃腸道疾病及時進行治療,去除病因。而且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不得私自亂服藥物。
5.停用引起胃腸反應的藥物
停用引起胃腸反應的抗生素及其他藥物。
6.補充微量元素
如缺鋅引起的厭食,可給予口服鋅製劑。此外,還可膳食補給,多吃動物性食品。
7.藥物
助消化劑、胃動力藥,對於嚴重頑固性厭食症可考慮激素療法。
8.中醫治療
中醫對小兒厭食症的治療方法很多,如中藥辨證治療、專方專藥治療、針灸推拿治療、外治貼敷治療等,均可收到較好效果。

預防

1.規律飲食
少吃零食,少飲高熱量飲料,定時進食。
2.平衡膳食
合理選擇食譜,做到粗細調劑,葷、素菜搭配,讓孩子吃雜、吃全;講究花式品種,糾正孩子不愛吃麵食,“愛葷不愛素”或“愛素不愛葷”的偏食習慣;魚要去刺,肉要去骨,菜要切碎煮爛,纖維較粗的要切成小丁、小絲、小塊,以適應孩子消化器官尚未完全成熟的特點;多進食含微量元素(鋅、鐵、銅、碘等)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黃、魚類、豆類及豆製品、花生、油菜等食物。
3.創造一個安靜愉快的進食環境
用膳要有固定的地方,有適合孩子的餐具、桌椅,讓孩子自己坐著吃飯;大人不要談論與就餐無關的事,更不能讓孩子東跑西跑,邊吃邊玩,分散了吃飯的注意力;父母決不能在孩子吃飯時訓斥孩子。有事儘量放到飯後處理,如果非要解決不可,也務必和藹耐心,切忌粗暴簡單而破壞良好氣氛。
4.適應新環境、養成新習慣
當孩子突然改變環境和生話習慣時,家長應幫助其逐步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生話習慣。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75-1277.
[2]馮小毛,小兒厭食症病因與防治.健康大視野·醫學分冊,2006年7月第7期.
[3]楊建福,小兒厭食症及對策,玉溪市醫學會第十五屆兒科學術年會暨兒科醫師提高班專題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