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亞急性甲狀腺炎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緩慢發病,典型病例一般可有前驅病史,咽痛,疲乏無力,頸部有緊張壓迫感,此期容易漏診,病情進一步發展則有全身高熱40℃,寒戰、甲狀腺明顯腫大伴有疼痛及觸痛,可放射至頸後、耳後、下頜,頸部活動可致疼痛加劇。重者影響吞咽,病極期還可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表現,如心悸、多汗、易激惹。腫大甲狀腺表面光滑、質地堅硬,偶有甲狀腺呈結節狀腫大。病程一般為2~3個月,長則達1年之久,可自行緩解。少數出現甲低,血TSH早期降低,後期正常或稍高。對潑尼松治療反應好,再加上局部甲狀腺痛感往往為本病之特徵,並可與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區別。
不典型病例僅有甲狀腺的局部腫大,而無全身症狀,僅低熱,甲狀腺壓痛不明顯,有時手術可見甲狀腺與周圍組織粘連,很難與甲狀腺癌區別。

用藥治療

本病無特效療法,它為良性自限性疾病,目前認為潑尼松類藥物對本病常有明顯療效,劑量為每天1mg/kg口服,用藥後1~2天體溫降低,甲狀腺腫好轉,但停藥後仍可復發,激素仍可重新開始使用。甲狀腺粉(片)適用於甲低病例,有人主張套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等藥物鎮痛退熱,減輕症狀,少數對阿司匹林無反應,對少數有甲亢症狀者也可套用鎮痛藥或普萘洛爾(心得安),不需抗甲狀腺藥物治療。

飲食保健

沒有需要術禁忌的,主要還是根據醫生的指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預防護理

積極預防各種感染性疾病,做好預防接種工作,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注意室內空氣清新、合理營養、增強體質等。

病理病因

本病為甲狀腺非化膿性感染性疾病,又稱De Quervain病,病因至今未完全闡明,為非特異性。目前認為本病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常發生於病毒感染後2~3周,如腮腺炎病毒。亞急性甲狀腺炎常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間發病高。曾從2例病人甲狀腺組織分離出腮腺炎病毒,11例中有10例病人體內抗腮腺炎病毒抗體滴度陽性,故可能系病毒感染後免疫反應性疾病,兒科有報導繼本病之後發展為甲低。HLA-BW35基因型曾報告與患亞急性甲狀腺炎有關。還有埃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也有人報導甲狀腺外傷和放射性損害也可導致本病,為無痛性變異型,可以急性、亞急性,偶爾慢性過程。

疾病診斷

早期病例應與某些發熱待查疾病相鑑別,首先應該提高對本病的認識。中期應與淋巴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囊腫出血鑑別。晚期病例應與甲狀腺癌和纖維性甲狀腺炎鑑別,需靠組織活檢明確診斷。
此外,需與CLT、Graves病和AST鑑別。根據甲狀腺有無疼痛、甲狀腺功能狀態、自身抗體的RAIU檢測進行區別。但在病程後期,鑑別較困難。甲狀腺自身抗體明顯升高者,需考慮CLT可能;有時需待甲狀腺腫與甲狀腺功能異常消失方能做出SAT診斷。若患兒呈非疼痛輕度甲狀腺腫大、無乏力等全身不適,實驗室檢查發現血清甲狀腺激素與RAIU分離,紅細胞沉降率正常或呈輕度升高,應考慮無痛性SAT。該型SAT血清TGA常可陽性,又可伴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故也應與CLT和Graves病鑑別。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1.血液一般檢查  血象可見白細胞不增高或稍增多,由於慢性感染影響可有貧血。血沉增快,病程1個月內可達40~70mm/h。
2.甲狀腺功能檢查  T3,T4  增高不明顯。急性期碘化酪氨酸和碘化蛋白增高;TSH和吸131 I率很低或無,在此期間T4、T3下降到正常範圍。
3.吸131I率  可很低,如給外源性TSH刺激也不增加其吸收率,因為炎症期間甲狀腺功能降低,刺激TSH高分泌之故。
4.免疫功能檢查  亞急性甲狀腺炎血漿蛋白異常,α2γ-球蛋白增高。最近報導血清中C4和C3減低,相反血C3、IgM、α-γ-球蛋白和a-1抗胰蛋白酶升高。
其他輔助檢查:
1.甲狀腺B超和掃描  可見甲狀腺明顯腫大,偶呈結節狀腫大。示甲狀腺實質性占位性病變或“結節為低密度病灶”。ECT顯像為甲狀腺放射性分布稀疏或冷結節。
2.心電圖檢查  出現甲亢時心電圖檢查呈竇性心動過速。

併發症

病極期可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可呈結節狀腫大,少數可出現甲低。

預後

本病屬自限性疾病,多持續2~9個月,一般預後良好。
1.目前治療本病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雖能迅速緩解症狀,但愈後易復發,而且由於激素用藥時間過長,常有副作用,甚至延緩甲狀腺功能的恢復。
2.上呼吸道感染應積極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發病機制

病變的甲狀腺明顯腫大,大多數為一葉或兩葉受累。主要表現為水腫、充血、質地堅硬,與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分界不明顯,病理切片為亞急性和慢性炎症表現。最典型的可在退化的甲狀腺濾泡周圍見有肉芽樣組織形成,內有巨細胞,本病後期變化與慢性甲狀腺炎相似,腺體內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形成。質地堅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