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小主

小主是一種表達敬意的稱呼。多用來稱呼對年少的君主或公主。

小主作為一種對待選秀女或者是低級嬪妃的稱呼出現在清宮劇里,例如:《後宮甄嬛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主
  • 外文名:xiaozhu
  • 實質:小主人
  • 來自於:《呂氏春秋》
詞語概念,引證解釋,來源考證,

詞語概念

詞語:小主
拼音xiǎo zhǔ
注音ㄒㄧㄠˇ ㄓㄨˇ

引證解釋

1.年輕的君主或王子。
小主
《呂氏春秋·當賞》:“ 秦小主夫人用奄變,羣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 高誘 註:“小主, 秦君也, 秦厲公曾孫, 惠公之子也。”《西遊記》第八九回:“只見那三個王子出宮來看,那鐵匠一齊磕頭道:‘小主啊,神師的三般兵器,都不知那裡去了!’”
2. 小公主。
《三國志·吳志·孫綝傳》:“昔殺小主,自是大主所創,帝不復精其本末,便殺熊、損 。”
3. 舊時農村中貧賤之家的當家人。
梁斌 《紅旗譜》一:“她說:‘ 老鞏 !算了吧,忍了這個肚裡疼吧!咱小人家小主的,不是咱自格兒的事情,管的那么寬了幹嗎?’”

來源考證

在很多清宮戲的影響下,很多人都認為“小主”就是清朝對秀女和低級嬪妃的稱呼。那么在歷史上,“小主”一詞到底是不是清宮用語呢?
“小主”一詞的來源,是金易的《宮女談往錄》,此書中出現過數次“小主”一詞,我們摘錄重要幾條:
小主
“不是,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們的叫官房。”“珍小主進前叩頭,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頭聽訓。”
從上面兩條原文來看,《宮女談往錄》一書里的“小主”一詞,大概有幾個要點:
1:以尊卑排序,後宮分為太后、主子、小主們,三個等級。
2:以稱呼來說,小主可以有“小主”、“小主們”、“封號+小主”三種稱呼方式。
這就是《宮女談往錄》中談到的“小主”,也是很多清宮戲裡和清穿小說里的叫法。
問題在於,很多人迷信《宮女談往錄》,但是這本書實際上可信度是參半的。
其作者金易,原名王錫,1917年生人。根據其《自序》,其在四五十年代的時候和街坊老宮女“榮兒”有所接觸,聽她談了很多宮中和宮女的故事,而在八九十年代才由作者一邊回憶一邊記錄出來。四十年的時間,其中記憶的錯誤,不言而喻,作者本身又不熟悉清代制度,裡面的問題也相當的多。
當然,有錯誤,並不代表全錯,更不代表沒有採用的意義。所以我們還需要其他的證據。在比較可信的資料里還提到過“小主”一詞的,是商衍瀛的《珍妃命案》,原文如下:
“據信修明說……珍妃對宮中太監時有賞賜,太監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稱之為‘小主兒’,謂‘小主兒’大方。以上為信修明見聞。”
這條記錄本身是個不錯的佐證,商衍瀛,字雲亭,廣東番禺人,光緒朝進士,翰林院侍講,商衍鎏為其弟。這種說法出自商衍瀛的記錄,說明其多少有些依據。
但是,一來,此文之中的“小主”,變成了“小主兒”,雖然只是多了一個兒化音,但是意義卻變化了很多,詳見後述。二來,商文中說此說法源自信修明的記錄,而事實上信修明的記錄則否定了這一說法。信修明,名信連甲,號漢臣,幼時讀書,考取功名未果,娶妻生子後,迫於生計,自閹進宮,宮中人稱“神仙張”(信修明入宮時頂替一張姓太監故稱)。其《老太監的回憶》一書中,和商衍瀛一樣描述珍妃的情況的時候原文如下:
“珍妃很好用錢,又常施惠於群監,近之者無不稱道主子之大方。”這裡稱作“主子”,而並非“小主兒”。
於是對於“小主”一詞,我們做出總結,大致上有三種可能性:
1:事實上存在“小主”一詞,其原型為“小主子”。這種說法的依據只有《宮女談往錄》,是孤證,而且來源不甚可靠,並且與檔案和清宮人員回憶的稱呼有出入,所以可信度不高。但是另一個角度來講,根據口語的活用和時代的變化,如果“小主”的原型確係“小主子”,那么其作為一種口語性稱呼的可能性並不是為零,只是還需要證據。
小主
2:事實上存在“小主”一詞,不過口語上作“小主兒”。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商衍瀛的記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被商衍瀛記做信息來源的信修明本人的書籍把它否掉了。不過商衍瀛從時代來講,是見過信修明的,或許從口語上的發音有所不同。那么口語上如果發音為“小主兒”,這個辭彙就要重新審視。根據北京話的特點,於尊重、正式的場合,很少有在詞尾加兒化音的情況,何況以卑稱尊,其稱謂更不可能加兒化音。所以如果“小主兒”這個稱謂真的存在,也是一種戲謔的稱呼,如逗孩子一般,不是尊重他人的一種稱呼,同時,正如一個宮女無論與皇后是什麼關係,也不能稱呼她為“皇后主兒”一樣,這種稱呼也不是“關係密切”的體現。
3:事實上不存在“小主”一詞,《宮女談往錄》和商文中出現這個辭彙是因為回憶上的差距或者口語差異的錯記。
從現有的資料來講,第三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