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行

對酒行

《對酒行》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樂府詩。這首詩分三層意思,前四句表面是說赤松子安期生這些都修煉成仙走了,無法尋找;實際是說成仙之事荒誕不經,難於實現;中間四句是說人生短促,快如閃電,天地不老,面容易衰;最後二句說,應及時行樂,痛快飲酒。主要表達詩人對天地久長而人生易逝的深沉感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對酒行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樂府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詩詞注釋,詩句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對酒行1
松子棲金華2,安期入蓬海3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4
浮生速流電5,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6,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慾誰待7

注釋譯文

詩詞注釋

  1. 對酒行:是樂府相和歌調名,內容多為君主歌功頌德。
  2. 松子:即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金華山:在浙江金華縣北,即赤松子得道處。傳說赤松子游金華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壇。
  3. 安期:《抱朴子》載: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東海邊賣藥,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請來與他談了三天三夜,言高旨遠,始皇感到奇怪,便賜給他價值數千萬的金璧。安期接受後,放置在阜鄉亭,並留下一封書信曰:“複數千歲,求我於蓬萊山。“
  4. 羽化:道家以仙去為羽化。
  5. 浮生:人生。流電:形容人生短促,似流電。
  6. 凋換:凋落變化。
  7. 含情:形容心情不歡暢。

詩句譯文

赤松子棲息在金華山上,安期生居住在東海的蓬萊仙山。
他們都是古代修煉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們是否還在?
人生浮幻如夢,如奔流的閃電般轉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幾十年,天地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改變的只有人的容顏。
這樣人生的即逝,誰能不感慨萬千呢?眼前雖然有盛宴美酒,但歡飲不暢,沒有舉杯的心情。

創作背景

李白自“十五游神仙”始,一直痴迷於道教之中。在天寶三年被“賜金還山”後,他便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籙》於齊州紫極宮(老子廟);自此他便成了一名真正的道士了,正如他自己所說:“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草創大還》)。他曾真誠地相信服仙藥可以羽化而飛升,如其詩所寫:“煉丹費火石,採藥窮山川”(《留別廣陵諸公》);“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游泰山》第四首)。他也曾虔誠地尋仙訪道於名山大川,他在詩里寫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下途歸石門舊居》)。這一系列詩句就是他在人生大道上的一種探索,一種實踐。而今當李白“老之將至”之時,他回首求仙訪道的歷程,殊覺“前說茫無寸驗,因思古之所謂仙人如赤松、安期者,亦不復再見於世”(蕭士贇語)。於是開始反思平生求仙的經歷,以及眼見“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古詩十九首》中的《驅車上東門》)的事實,對自己沉於道教已開始覺醒,鑒於這種複雜的心態,便創作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實剛融遊仙、憂生、飲酒、縱情為一體,意蘊豐富,耐人尋味。
詩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問。詩人開篇便從古時仙人、仙境起筆,首先創造出迷離縹緲的意境,也凝聚著詩人一生求仙的曲折歷程和複雜心態。首二句仙人、仙境相應,山海對舉,“棲”、“入”二動詞鑲嵌句中,造成神妙飄逸的意境,字裡行間蘊含著詩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後兩句則轉入疑問,這是經過一系列的艱苦探索之後的反思緒果,疑問中透露出詩人迷惘、惆悵的複雜心態。
中間四句,感嘆時光倏忽,人生易老。這裡,詩人為強調人生變化之迅速,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浮生”兩句中,“流電”的意象與“浮”、“速、‘倏忽”等詞語的互動作用,就凸現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識。”天地”兩句又以永存的天地為反襯,來強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識,揭示出時間的無限、宇宙的永恆與人生有限、容顏易改的矛盾,傾瀉出詩人慾有為而不得,欲超脫而不能的內心矛盾與苦悶,流露出迷惘、倜悵又無可奈何的複雜心態。
結尾兩句,緊扣詩題,揭出主旨。詩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滅、絕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對酒杯而產生種種聯想,在欲飲未飲的心靈搏鬥中,以尾句中反詰的語氣透漏出他欲超脫而不能的複雜心態,也表達出更高遠的精神追求。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詩人內心情感流向變化來結構全詩。起筆是對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調,繼而轉入對仙人不復現的失望,對求仙追求的疑慮與悵惘。然後由上而下轉入對人世時光易逝的憂慮,對容顏日改的無可奈何,表達出一種失落、灰心和幻滅的情緒。至此,詩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這時,詩人又以超然揮灑的筆觸,突然推開去,獨闢蹊徑,以面對酒杯的聯想、發問,表達了“含情”有待的高遠精神追求,從而創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這就形成了全詩看似漫不經心、跳蕩不羈,實則整然有序,渾然天成的藝術結構,顯示出這首詩“飄逸”的風格。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文章風采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有“詩仙”之美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