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婚姻時差

對話婚姻時差

電視劇《對話婚姻時差》2015年5月的熱播引發了對婚姻愛情這一永恆話題的大討論。民眾出版社組織李銀河等著名社會學家和王志飛、江珊等電視劇主創人員與網友激情互動,編輯出版的《對話婚姻時差》一書,2015年6月已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書中收錄了故事梗概、主創體會、熱議話題、深度探討、網友辣評、經典台詞及大量珍貴劇照。“愛的排他性到底是天性使然還是社會的建構?”“三年的愛情保質期過後,如何經營婚姻家庭?”“假如婚外情將‘不涉他人婚姻’為其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婚外情與婚姻‘井水不犯河水’,人們能夠接受嗎?”等書中各界人士和網友關於婚姻、愛情問題的新銳視角、針鋒相對的觀點引發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對話婚姻時差》
  • 作者:《對話婚姻時差》編寫組
  • ISBN:9787501453870
  • 類別:文學
  • 定價:55.00
  • 出版社:民眾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開本:16
主要內容,編寫組人員,熱辣話題,犀利評論(摘選),內容摘選,

主要內容

各大衛視2015年6月熱播的電視劇《婚姻時差》憑藉現實的題材、新穎的角度,引發全民愛情倒時差的熱潮,紛紛發表對於這部戲以及婚姻和情感的看法,掀起一場觀點多元的情感話題大討論。本書收錄了王志飛、江珊等電視劇《婚姻時差》主創人員和李銀河等社會學家對於該劇所反映的婚姻、愛情等話題的探討,亦有觀眾、網友對該劇的精彩評論。
對話婚姻時差

編寫組人員

電視劇《婚姻時差》男主角:王志飛
電視劇《婚姻時差》女主角:江珊
對話婚姻時差
電視劇《婚姻時差》女二號:周顯欣
電視劇《婚姻時差》演員:謝園
電視劇《婚姻時差》導演:李牧戈
電視劇《婚姻時差》編劇:蘇曉苑
電視劇《婚姻時差》文學總監:熊郁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銀河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亞亞
對話婚姻時差
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執行委員:潘海
檢察日報社主任記者:赫南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宇軍
廈門公安文聯會員:大仙
北京師範大學電影學碩士:曾晨
...... ......

熱辣話題

“危險”的優質大叔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真愛,你玩兒得起嗎
婚姻沒有多巴胺
愛戀和糟糠的輪迴
離不起的婚,愛不起的愛
第三者與婚姻保衛戰
婚姻是道菜 半勺佐料半勺愛
婚姻世界裡,不要做彼此的感情寄生者
...... ......

犀利評論(摘選)

看過《婚姻時差》,趙曉菲對李海的愛情算什麼?至死不渝?忠貞?忠誠?專一?喪失倫理、道德、責任的愛情永遠只能被大眾鄙視。
——網友:陵江人2015
《婚姻時差》太現實了。夫妻甚至情侶分居兩地就是會出問題。趙曉菲,當了XX還想立牌坊,那種以愛為名被洗白的白蓮花最可怕。李海,魚與熊掌總想兼得,絕對的用情不專,尋求婚外的新鮮刺激。愛你的時候你怎么都好,不愛你的時候你就是潑婦。吳婷,為了孩子為了愛總是放棄自己,最後什麼都沒有。
——網友:小琪琪是旅遊控
看《婚姻時差》,忍不住想要說,即使是像李海這樣對家庭負責、專一的男人也一樣出軌。所以總結一句話:再好的男人又怎樣,世上男人都一樣,沒有不偷腥的貓啊!
——網友:活潑可愛的小女生
曉菲是非分明、敢愛敢恨,付出了真感情,沒騙金錢名利,沒騙感情,也沒得到好的名分。這么純潔善良的女孩,現在還沒遇到過。國人的婚姻封建思想太害人了。人人都有感情的自由,婚姻不是監獄,自己屬於自己,夫妻都是自由的。
——網友:微笑

內容摘選

時差背後的碎片
(李海扮演者:王志飛)
對話婚姻時差
2015年5月間,《婚姻時差》開始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和廣東衛視播出,隨著天氣一天天轉熱,劇情的發展也日漸激烈——這一點,從觀眾在我微博的留言裡就可以感受到。甚至有可愛的影迷,因為網上對李海這個角色的爭議和探討,開始為我擔心。感動之餘,更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角色、這部電視劇所帶來的一些零散的隨想。
演員的天職就是塑造人物,無論這個人物是正是邪,是萬人景仰還是千夫所指。當你進入規定的角色和情境當中,你就是劇中的那個人,進入他的行為模式,用他的方式去思考,把他真實的狀態傳遞給觀眾。而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也要把豐富而多元的人生百態呈現出來,提供給觀眾思考和探討的空間。
《婚姻時差》圍繞李海、吳婷、趙曉菲所展開的故事,在網上引起激烈和深入的討論,也反射出當今社會所普遍關注的話題——婚姻、愛情、倫理,以及由此引發的焦慮。
在我所扮演過的角色當中,李海無疑是最疲憊不堪的一個。這種疲憊,不僅僅源於他在兩段情感之間的糾纏不清、患得患失,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矛盾衝突,更來自他四十年來建立的道德體系、價值體系,在遭遇情感本能、人性弱點的過程中所經受的巨大衝突和考驗。
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李海無疑是成熟男人的典範,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他具備一個優秀男人的基本品質——善良、正直、擔當。
對話婚姻時差
然而真實的生活,不是童話故事,總是在你最猝不及防的時候,給你當頭一個巨浪,打回原形。李海所建立的防禦系統,抵禦了明火執仗的誘惑,卻在貌似不相干的力量面前自動瓦解……人們常常在無法面對的殘酷真相面前,把責任推卸給命運。倘若命運刻意安排了這樣的環節,那是否意味著,進入這個環節里的每一個角色,都需要重新審視自我,重建內心的秩序?就如同劇中的李海、吳婷、趙曉菲。
李海顯然不是No zuo no die的典型,卻毫無疑問是這場婚姻災難的始作俑者。而他自己,也在這場關於責任與情感、倫理與人性的曠日持久的交戰中痛苦難言、疲憊不堪。他無暇對自己的情感世界作出冷靜的觀察,更多的是背負著道德和情感的雙重十字架,疲於應付所發生的一切。主題曲唱道:你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錯把猶豫當解藥,中了軟弱的圈套……然而這一切,僅僅用這一句話來概括就算完整了嗎?在道德倫理和情感本能迎頭相遇的時候,人性里最真實的一切都將水落石出、無處隱藏!
當我們關注某個現象的時候,習慣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錯的評判當中,而容易忽略事物產生的根源。任何事物的形成,往往依靠的是多方面的能量推動,而非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事實上,在黑白之間還存在著廣闊的灰色地帶,值得我們去探究。何況,我們的判斷大多出自固有的經驗和有限的角度。而文藝作品正是將現象呈現出來,雖不能提供全息的角度和解決之道,卻提供了思考和探討的空間。
《婚姻時差》所表現的絕不僅僅是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選項提供人們思考。
作為個體,李海所經歷的故事描繪出一個範本,提供給人們警醒和反思;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李海、吳婷、趙曉菲們的故事,並不僅限於情感和倫理的範疇,或許還有著更深遠和更複雜的源頭,有待社會學家和更多的能人智士去探索。
在婚姻和愛情這兩個不可分割的話題里,愛情從來都是感性的,而婚姻卻充滿理性色彩。美國的離婚率達百分之五十,而街頭採訪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侶時,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說:“我們一定會白頭偕老!”婚姻前後差別可見一斑。真相往往以最殘酷的方式展現在生活里:在愛情的甜蜜中憧憬的未來,美好卻易碎;在感性的愛情里作出的承諾,往往是被施了魔法的假象。當愛情遭遇婚姻的平凡,很多時候承諾就成了風中飄過的誓言,而婚姻恰恰不是契約。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歸宿,歸宿是否就等同於永遠?歸宿意味著新的開始,還是意味著最後的結果?不可否認的現實是,很多情侶進入婚姻後,就把婚姻變成了愛情的墳墓。在婚姻面前,誰敢輕易說永遠?
所有人都知道,情感中的瓶頸期,是對兩個人是否能夠長久生活在一起的考驗。而這樣的考驗,偏偏要等人們經歷了之後,才有發言權——“在這個世界上,很多知識都可以通過學習去獲得,但唯獨在經營婚姻上,卻要靠失敗去感受。”科學研究也表明,愛情的幸福感產生於多巴胺的作用,而多巴胺的作用能持續的時間最多三年,當化學作用消失的時候,愛情,才真正進入了理性的形態。於是,感性的愛情進入到理性的婚姻,如何經營好這份感情,便成為了人們不斷探尋的話題。
一份《適合結婚的對象必須具備哪些條件》的都市調查報告顯示,在眾多選項中,排在第一的是“有責任感”,排在第二的是“了解並接受對方的優缺點”。
我理解的責任感,在某種意義上,是指把某個事物或對象,視為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存在。在我看來,這種責任感,不應該僅僅針對婚姻,而應該放在更廣闊的視野里,自始至終貫穿人的一生。如果把責任感僅僅理解為對局部利益的共守和承諾,那不應該稱為責任感,更應該叫做契約精神。
同樣,了解和接受對方的優缺點,只是在戀愛階段的接納和認同。而一旦進入婚姻,對方的一切都將貫穿於整個婚姻過程和漫長的歲月。我們知道,事物都在變化之中,在婚姻里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發現對方的缺點,而這些發現,極可能直接影響到兩個人的婚姻歷程。為了信守承諾或其他理由,很多人選擇了包容或是忍耐。這樣的選擇包含了兩個走向——包容,是主動地接納和理解;而忍耐,就只能算是無奈的遷就。前者是主動的建設,而後者則是被動的行為,長此以往,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把婚姻的雙方看作獨立的生命個體,那么,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各自領地互相被侵占的過程。這裡所說的“領地”,除了生活空間,更包括意識形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貫穿了侵占和保護這兩個互為對抗的因素,很多婚姻生活的摩擦由此而產生。所以人們常說婚姻是門學問,而這門學問卻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各自體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婚姻也有另外的版本:既保持獨立,又互相交織,最終彼此融入對方的生命。就如同《致橡樹》里描繪的那樣:“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詩人對愛情最崇高的嚮往,又何嘗不能成為檢視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
關於愛情,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想像;而婚姻,卻終將把一切飄浮於空中的美好想像,實實在在地夯在生活中,固化成平凡的日子。一份鮮活的情感是否可以在漫長的歲月里保持生命力,成為了人們反覆追問的話題。事實上,無論是李海和吳婷之間的悲歡離合,還是李海與趙曉菲之間的因緣聚散,到頭來,每個人都必須為各自的愛,找到妥帖的安放方式。而這個尋找的過程,也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完成的個人建設的過程。
相比之下,律師劉曉宇的愛是令人敬佩的,那是一種全然付出的狀態,並非沒有期待,卻從不打擾。這是一種基於對生命個體的尊重、高度自律的愛,這樣的愛,只有在高度完善的人格基礎上才能形成。當然,也有人說這樣的愛不接地氣、違背人性。但是,這樣的存在,無疑為人們在現實世界之中複雜多元的情感實踐,提供了一種美好的參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