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偷死症

對蝦偷死症

對蝦的“偷死病”學術上稱EMS(早期死亡綜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壞死症”,俗稱為“掉苗”、“冒底”,是在對蝦養殖周期內出現的一種特殊現象。顧名思義,通常表現為對蝦毫無徵兆地、少量地死亡,或是在池塘進出水口、下風口、排污口、料台上發現少量死亡個體。且病症並不限於南美白對蝦,其他品種的對蝦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偷死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由於一種或多種原因所導致的症狀。

基本介紹

  • 別稱:冒底、掉苗
  • 英文名稱:EMS
  • 常見病因:細菌等病原感染,有害物質慢性中毒,脫殼不遂等
  • 常見症狀:無明顯發病症狀
特點,機理,危害,預防,應對措施,

特點

起初在料台中有個別白蝦死掉,沒有症狀,隨著養殖時間的拖長死蝦數量不斷增多;死蝦的個體都較大;病程很長,偷死症同其它傳染性病害(如紅體、白斑)不同的是,發病的病程很長,沒有毀滅性打擊。

機理

對蝦屬於中、底層活動的水生動物,即使有一定量的死亡也不會馬上被發現,而會在一定時間後由於浸泡在水中密度變小浮出水面被發現。且某些品種有吞食屍體的行為,也會造成徵兆不明顯。故而在發現偷死時,往往池塘中已經有一定數量的蝦死亡。

危害

  • 由於出現徵兆不明顯且具有持續性,發現後已經造成了一定損失。
  • 對蝦屍體的不斷積累腐爛會直接導致水質和底質的惡化,產生有毒的硫化氫、胺類等物質。
  • 對蝦死亡後成為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溫床,且有些品種有吞食屍體的行為,會從體表體內雙重渠道造成二次感染,導致健康的蝦受到影響,可能出現空腸胃、黑鰓等感染現象。
偷死症一旦發生,許多養殖戶都會加強餵藥,不管是內服還是外用都不見明顯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根據平時積累的經驗加上與養殖戶和同事們的交流,筆者認為此病症可以稱為“缺氧中毒綜合症”:在高密度養殖過程中,飼料殘餌和白蝦的排泄物無法從中間排污口排乾淨,積累在池中,這些殘餌糞便在分解是消耗大量溶氧,久而久之,蝦池底部處於缺氧或溶氧低的狀態,底部的水土界面氧化還原電位低,處於還原態,殘餌糞便在缺氧的狀態下分解生成像氨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難以分解和溢出,慢慢積累在池底,加上蝦塘中的大蝦長期生活在池底——缺氧的環境中,受到有害物質的慢性作用,慢性中毒,不斷死去。

預防

南美白對蝦的“偷死病”是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如果我們陷入使用藥物防毒滅菌的迷局中則將無法解脫,其不但有悖於食品安全,事實也證明施放藥物往往加重蝦的肝胰腺負擔,從而加速死亡。正確的方法是恢復前人行之有效的休耕輪作、合理放養、避免病源積累,並結合營養強肝、增強蝦的抗病能力而開展綜合防治。
1、添加膽汁酸,保護肝膽
甲殼類動物(尤其是蝦類)在其生長的各階段都需要攝取膽固醇和膽汁酸,在體內轉化為蛻皮激素,以保證生長過程中的正常蛻皮。作為一種固醇類物質,膽汁酸膽固醇一樣,是蝦蟹等甲殼動物正常生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由於它們沒有膽囊和膽汁的分泌,不能提供內源性膽汁酸。因此在蝦蟹飼料中添加膽汁酸,能有效地促進蝦蟹的變態和生長,另外膽汁酸還具有較強的抗應激能力,能提高SOD、GSH-Px和GR的水平,提高成活率,保證機體健康。
試驗證明在日糧中添加700g/t膽汁酸可以顯著提高成活率和增重,降低餌料係數,增加經濟效益。消化酶活性的高低是反映水產動物消化能力強弱的常用指標,消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機體對飼料養分的消化利用程度,機體生長於消化酶活性之間存在一定的正向作用關係。
溶菌酶(LSZ)是魚類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其活性與生物的免疫水平密切相關;鹼性磷酸酶(ALP)不僅與磷代謝密切相關,而且是重要的解毒體系。因此LSZ 、SOD 和ALP可作為反映動物免疫功能的重要生理指標。試驗結果顯示,對蝦飼料中添加膽汁酸使血清ALP、LSZ和SOD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可能與膽汁酸參與脂肪代謝,促進膽汁分泌、保證膽道暢通從而保肝利膽,進而起到提高動物免疫力有關。
綜合以上內容,在對蝦飼料中添加膽汁酸可以顯著改善其生長性能,提高脂肪酶活性和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抗病力,保證健康成長。
2、池塘休整。
經過一年的養殖,年終收捕產品後利用雨水少、北風乾燥的冬季乾塘清淤曝曬,殺滅病源,促使土壤分子的電位還原,恢復池塘注水後的活性,有效吸收分解有害物質,為來年的正常養殖打下基礎。
3、合理疏養。
在珠三角每畝池塘放養南美白對蝦不超過5萬尾(羅氏沼蝦約2萬尾)為好。合理疏養不僅水質良好,還能加速蝦的生長,易養成大規格商品蝦。如近年肇慶恢復上世紀80年代的養殖羅氏沼蝦方法,池塘種植茜草,每畝投苗1萬尾~2萬尾,由於池塘開闊,又有茜草吸收氨氮和光合增氧,蝦長至50克以上,經濟效益好。
4、輪養混養。
養殖蝦類的池塘每隔1年~2年輪換養殖魚類,或者魚蝦同塘養殖。生產實踐表明魚蝦輪換養殖能改變池塘的生態環境,減少病源的積累;其次是魚蝦同塘養殖也有類似效果,適當混養肉食性魚類吞食病蝦、死蝦,清潔池塘,能減少蝦病傳染暴發。
5、池塘暫時改作種植。
對於養殖年代長久、病害嚴重的池塘,產品收捕後乾涸池底進行犁耕種植蔬菜或其它植物,半年以上,再整理注水投苗養殖。
6、移場育苗。
為了方便出售蝦苗大多數育苗場都建在養蝦區內或集中同一個地方,這就容易遭受病源感染,育苗產量低、質量差。一些育苗場濫用藥物維持蝦苗產量,但生產出來的“藥苗”容易夭折,或成為養不大的“老仔蝦”。因此育苗困難的苗場可搬離舊址,尋找“乾淨”的地方生產。例如中山市“永昌”羅氏沼蝦育苗場搬至一處群山水庫旁,大大地改善了生產,成為珠三角地區一個頗有名氣的育苗場。
7、保持良好水質環境。
蝦塘要分別設有進、排水河,而且進水口在排水口的上游,避免重複納入病塘排出的髒水。蝦塘水質的主要理化因子要控制在良好狀態,其中溶解氧要充足,酸鹼度、氨氮等正常。珠江口地區養殖南美白對蝦要求水質至少要有1‰~3‰的鹽度,尤其是幼苗期的鹽度更應高些,水質過淡容易應激引發蝦病。

應對措施

  • 偷死並不是一種疾病,發生原因多種多樣,故而並不存在“特效”藥方處理,切勿胡亂用藥。
  • 發現對蝦死亡時,需要檢查增氧設備、投餌區、池塘上下風口、排污口是否存在大量死蝦,通過數量確定是否為偷死。
  • 確定為偷死後,通過觀察其他蝦體、池塘環境指標(如溶氧、亞硝酸鹽),有條件的檢測病原等措施確定偷死原因。
  • 對症下藥。
  • 偷死可能會造成環境的變化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感染,建議出現時潑灑抗應激產品提高對蝦體質,同時通過消毒和補充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