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月圖

對月圖

《對月圖》是南宋畫家馬遠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峰勢奇偉,懸涯峭壁間古松摧勁,向外伸展。峰下坪上老者對山而歌,侍者立其旁。用筆潑辣粗放,粗斗見細。該圖特點是筆線粗重有力,樹石皴法採用側筆直刷濃淡一筆而成的畫法,用特重烘染的手法來製造出月夜朦朧的景色,給人一種境界高簡、意象幽邃的趣味,發人深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月圖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者:馬遠
  • 規格:縱149.7厘米,橫78.2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技法,構圖,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對月圖
此畫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中間為雲霧相隔,畫的上端,危峰挺立,如一道道屏障似的,山巔和山腰壁上長滿了雜樹草木,山頂處煙雲繚繞,迷霧朦朦,茫茫一片。左側山崖壁上松枝橫生,畫面向中部伸展,松枝盤曲,枝葉茂密,相互交織在一起,松枝被藤蔓絢繞,垂拄於樹梢,臨風搖曳,形成一片綠蔭。下部為近景,在山的平坦處坐有一位高士,身穿寬服長袍,腰束寬頻;在月夜清朗的幽雅氣氛中,正昂首舉杯賞月;高山旁有一童子站立作斟酒狀。

創作背景

馬遠以山水畫最為出色,他的山水畫師承李唐,在繼承李唐所開創的畫風又有新的創造:即在構圖和表現力、手法上都有創新,尤其善以部分表現整體,畫面簡略,全景不多。他的山水畫下筆方折勁峭,多作斧劈皴,水墨蒼勁,雖不作層層渲染,但著濃淡層次變化,遠近分明。此《對月圖》是他山水人物畫中的代表作。

藝術鑑賞

主題

此畫既是一幅山水畫,又是一幅人物畫,因此作者既要表現自然景物獨特的美感:江南景色,本以秀麗見稱,而畫家馬遠的筆下則賦與更高審美價值,使此畫富詩意和美感;同時,著重對人物進行刻畫,乍看人物在畫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作者通過加強對人物的形象的描繪和細緻入微的刻畫,突出了主題。

技法

《對月圖》筆線粗重而帶顫動,樹石皴法採用側筆直刷濃淡一筆而成的畫法,樹幹瘦硬如屈鐵,樹枝斜拖而長,水作勾勒回紋。用特重烘染的手法來製造出月夜朦朧的景色,給人一種境界高簡、意象幽邃的趣味,發人深思。
高士和童子五官等細部點戳而成,表現技法十分簡潔,寥寥數筆,卻勾畫得生動自然,神形俱全,使人物和山水搭配默契、十分和諧地統一於整個畫幅中。此畫虛實相應,層次分明,筆法雄健,以大斧劈皴筆法畫山石更具匠心。配合石法的是馬遠樹法,用筆中鋒,筆道造型頓挫重斥,遒勁豪邁。

構圖

此圖構圖布局就作半邊一角之景處理,筆線粗重而帶顫動,樹石皴法採用側筆直刷濃淡一筆而成的畫法,樹幹瘦硬如屈鐵,樹枝斜拖而長,水作勾勒回紋。

名家點評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肖鷹:在馬遠的這幅《對月圖》中,右上角一邊基本上是空白,沒有畫月亮,也沒有畫月光,但是通過清晰可辨的山峰、松樹和樹下的人影,我們可以感覺到一片瑩澈的月光照耀著這片天地。

作者簡介

馬遠(生卒年不詳,南宋寧宗時期人,大約活躍於13世紀初期),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於錢塘(今浙江杭州)。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為畫院待詔。從北宋一直延續到南宋。“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後,馬遠的祖父隨著高宗趙構南渡,所以馬遠是在南宋的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出生長大的。他大致的活動時間在南宋光宗、寧宗年間。擅畫人物、山水、花鳥。山水始承家學,後學李唐而自出新意,構圖多用邊角形式,有“馬一角”之稱,是南宋“翰林圖畫院”中的佼佼者。與另外三位畫院畫家李唐、劉松年、夏圭在畫史上合稱為“南宋四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