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崇寺

封崇寺

封崇寺,這座位於行唐縣城內的古建築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我國古建築專家譽為珍貴的古代建築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封崇寺
  • 地址:唐縣城內
  • 地位: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類型:古代建築之一
歷史變遷,相關景點,天王殿,石塔、經幢與碑刻,德格淳易,

歷史變遷

據清康熙十九年(1680)《行唐縣新志》的記載說明,生活於隋開皇年間法號崇辨的僧人因修行有道被皇家敕封,並在行唐主持寺廟;而“清嘉慶十九年重修封崇寺碑記”的記載則說明,隋幾百年後的宋雍熙時,崇辨大師雖早已作古,卻“仍舊顯靈,護佑蒼生”,受到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這引起宋主的推崇,在宋主的敕封下,道濟院更名為封崇寺。該寺始建於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均有重修。
早在1936年10月,我國建築教育和建築歷史研究的開拓者、一代宗師劉敦楨先生曾來到行唐進行古建築調查,以三天的時間詳細測繪了封崇寺,後來寫成《河北西部古建築調查記略》一書。據《劉敦楨文集》記載:“封崇寺從南向北順次排列,山門、次山門、天王殿、前殿、大殿、八角殘幢、碑刻數通,還有石塔、鐘鼓樓左右各一。次山門有漢白玉經幢、佛像數尊”。
由於歷史的變遷和自然災害等原因,封崇寺內的碑刻、經幢、佛像等附屬文物早已蕩然無存。“天王殿”曾在1991年經歷修繕,外觀略顯整齊,“大殿”近幾十年未經修葺,仍舊原汁原味,東北角已顯坍塌,整個大殿破落中彌覺滄桑,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觀,讓人焦心。兩座殿宇周邊已經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附屬文物,店內“空空如也”,無佛像、無擺設、無雕飾。
封崇寺

相關景點

天王殿

天王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面積130平方米,高約8米,梁架結構為五椽栿後對乳栿用四柱,無斗拱,每個柱頭上出一個如意頭,單檐布瓦歇山頂,現存結構為明代修繕後的遺物,但仍保留著早期建築手法,後檐明間的兩根金柱下的漢白玉柱礎,形似梯形狀,設計精巧,造型奇特。天王殿正脊上裝飾吻獸,在垂脊上裝飾“仙人”和“走獸”,“走獸”自上而下的順序是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狎魚、鬥牛、行什。
封崇寺
封崇寺
1918年日本人冢本靖、關野貞考察封崇寺1918年日本人冢本靖、關野貞考察封崇寺
大殿是封崇寺的主體建築,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面積169.5平方米,高約9米。單檐琉璃瓦歇山頂,有側角升起,檐下有斗拱,明間三朵,次間兩朵,均為五踩雙下昂,攢拱為抹角式,明間平身科拱用斜拱,角科施抹角拱,這種做法非常少見,明間一朵大而出如意,拱中間螞蚱頭出龍頭,造型奇巧,栩栩如生。
封崇寺

石塔、經幢與碑刻

此經幢8面,據文獻考第1面上截題額可知經幢刻立時行唐為成德軍節度使管轄,當時成德軍節度使為常山王王鎔,朝廷封王鎔侍中中書令是在光啟以後而此幢已稱王鎔為“相公”,可證史書之誤。“國太夫人”指王鎔母親何氏。自後魏至唐中葉凡造像、石浮圖、經幢等其記多有視國之語,諸如上為某皇帝之類,而此幢獨雲“奉為國太夫人相公文武官僚敬造”臣子庶民只知節度使而不知有朝廷,唐朝藩鎮割據勢利之深由此可管窺一斑。(原位置封崇寺毗盧殿前右方)
封崇寺
台灣傅斯年史語所藏金大定《真定府行唐縣封崇寺釋充河北西路臨壇首座傳戒賜紫崇辯大師塔銘並序》拓片金大定10年(1170年)8月27日

德格淳易


封崇寺
封崇寺
封崇寺
封崇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