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門之前

《寺門之前》是現代詩人馮至創作的一首現代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寺門之前
  • 創作年代:1926年
  • 作品出處:《馮至詩選》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馮至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寺門之前
暮色染上了赭紅的寺門,翠柳上的金光還不曾腿盡,
街上的浮蕩著輕軟的灰塵,寺門前憩坐著三五行人——
有的是千里外的過客,有的是左近的村鄰,
他們會面的時候都生疏,霎時間便成為知己,十分親近。
他們訴說著海外的珍聞,同著三十年前的爭戰;
一任行囊委棄,在路旁,只領略著煙味濃,茶水淡——
在他們語言交錯的中間,一個年老的僧人也坐在廟前,
看他那餘暉反映的雙眼,可含著什麼非常的經驗?
一個人說他幼時在海濱,海上還沒有火輪——
燕子邀請著他們的靈魂,遊歷那奇險的烏雲,
白鷗也時時約他們,沉入了海水的深深;
並且聽他的祖母說,水中當真有那噴樓的海唇。
”只是最近的五十年,唇樓再也不出現!“
他一邊說一邊感嘆,不提防,老僧走近了他們的身畔。
”我也是生長在海邊,“ 他那沒有牙齒的唇兒微微地顫,
”我那時滿想,生命有多少年,唇樓可以望見多少遍。
“為什麼我做了行腳僧,離開了海濱的風景?
奇彩的唇樓在腦中,只剩下一個深深的幻影!
我走過江南的水千道,我走過西蜀的山萬重,
但我最後來到這裡,這裡的北方的古城。
”佛呀,我那時還是在少年,用力打破了層層的難關:
為了西蜀的少婦們 曾經整夜地失過眠——“
他的態度很安然,大家驚訝地面面相觀。
”為了江南的姑娘們 曾經整年地覺著心內酸!
”佛呀,我那時還是正年少,用力解開了結結的煩惱:
每逢走過了繁華之區,便盡著兩腿向前跑——
頭昏沉,淚含飽,沾濕了灰色的僧袍;
跑到城外的荒丘,伸開臂將和風緊抱!
”佛呀,我那時還是在少年,許下了許多夙願:
負著我鋒利的殳刀,天涯海角都走遍——
若遇見暴露的白骨,便將它珍重地埋掩:
還為它的靈魂祝禱著,祝禱著來生的安晏!
“年少真是不好過,內心裡起了無限的風波,
風波是那樣的險惡,正像是流下了龍門的黃河。”
“修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漠漠落落地說——
誰留神他皺紋的衰頰上,綴上了淚珠三兩顆!
“咳,修行真不是件容易事,什麼地方是西天?
紅色的花朵眼也不準看,綠色的葉子手也不許攀;
挨過了十載的歲月,好容易踱到了中年,
那時內心稍平定,才膽敢在路上流連!
”啊!一夜蕩蕩地是什麼情景?初秋的月亮是一座冰輪,
螢火蟲兒盡在草里飛,冷露濕遍了荒寞的鄉村;
據說這座鄉村,才經過了兵搶,又是火焚,
如今只要到了傍午,便靜靜地雞犬不聞。
“在我的面前是什麼,我只一心一意思念著佛;
夢一般地浮漾著 那銀光燦爛的恆河,
河上開遍了白蓮花,群神端坐蓮花朵——
啊,腳下軟軟地是什麼?佛啊,說起來真是罪過!”
這時大家更驚嚇,他的面貌轉成了獰惡,
“在我的腳下是什麼?是一條女子的屍骸半裸!
我的腳踏著她的頭髮,我的全身都抖索!
月光照著她的肌膚雪一樣的白,月光照著我的眼睛泥一樣的黑!
”這時由於我的直感,不曾忘記我的夙願,
我在路旁的土地上,還盡力用我的00刀鏟;
我的手無心觸著了她,我的全身血脈都打顫,
在無數的顫慄的中間,我把她的全身慢慢都撫遍!
“這時我像是一個魔鬼,深夜時施展著我的勤勞;
我竟敢將她抱起來,任憑月光斜斜地將我照!
我的全身都僵凝,她的心頭卻仿佛微微跳;
這時我像是挖著了奇寶,遠遠的鴟梟嗷嗷地叫!
”我望著她蒼白的面孔,真是呀無限的華嚴;
眼光釘在她的乳峰上,那是高高地須彌兩座山!
我戲弄,在她的身邊,我呼吸,在她的身邊;
全身是腥腐的氣味,夾雜著脂粉的余殘。
“最後我枕在屍上邊,享受著異樣的睡眠,
我像是枕著膩冷的石綿;螢火蟲兒迷離地,
我真是魔鬼一般—— 我的夢不曾做了多一半,
雞已經叫了第三遍,是什麼在身後將我追趕?“
老僧說到這裡靜無言,面色淒悽慘慘地變;
大家都啞口無聲,一任著夜色來浸淹——
”咳,自從可怕的那一晚,我再也不敢行腳在外邊,
於是我在這裡住下了,一住住了三十年!
”在這默默中間的三十年,唇樓的幻影來回三十遍——
若是那初秋的夕陽,淡淡地雲彩似當年;
可是幻影不久便幻滅,空剩下一輪明月在高懸,
於是我顫顫地回到方丈內,還一似躺在女屍的身邊!
“這是我日夜的功課!我的悲哀,我的歡樂!
什麼是佛法的無邊?什麼是彼岸的樂國?
我不久死後焚為殘灰,裡邊可會有舍利兩顆?
一顆是幻滅的唇樓!一顆是女屍的半裸!“
他說罷泣泣奄奄,剎那間星斗滿了天——
人們都忘了是行路人,悚悚地坐在寺門前;
煙味也不濃,茶水更清淡!
像一隻褐色的蜘蛛,吐著絲將他們一一地絆!

作者簡介

馮至(1905—1993年),原名馮承植,河北涿縣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後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發表新詩。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詩集《北游及其他》,記錄他大學畢業後的哈爾濱教書生活。1930年赴德國留學,其間受到德語詩人里爾克的影響。五年後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返回戰時偏安的昆明,任西南聯大外語系教授。1941年他創作了一組後來結集為《十四行集》的詩作,影響很大。馮至的小說與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說的代表作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蟬與晚秋》、《仲尼之將喪》,散文則有1943年編的《山水》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