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白蛇

寸白蛇

寸白蛇,又稱銀環蛇,屬於蛇目眼鏡蛇科環蛇屬的一種。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體長10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藍黑色,具30~50個白色或乳黃色窄橫紋;腹面污白色。頭背黑褐,幼體枕背具淺色倒"V"形斑。背脊較高,橫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較尖。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關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無頰鱗,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單行。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於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在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台灣,以及緬甸、寮國都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環蛇
  • 拉丁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 別稱:寸白蛇
  • 二名法:Bungarus multicinctus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眼鏡蛇科
  • :環蛇屬
  • :銀環蛇
  • 分布區域: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台灣,以及緬甸、寮國
外形特徵,生活環境,分布範圍,生活習性,藥用價值,生長繁殖,毒性,

外形特徵

寸白蛇又稱銀環蛇。頭呈橢圓形,身長0.6~1.2米,背部黑白相間的橫紋,腹面、上唇、頸部均呈乳白色,尾梢細長。銀環蛇腹面白色。背鱗通身15行,正中1行鱗片(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具前溝牙。背面黑色或藍黑色,具30-50個白色或乳黃色窄橫紋;腹面污白色。頭背黑褐,幼體枕背具淺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較尖。
寸白蛇寸白蛇

生活環境

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於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

分布範圍

中國銀環蛇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腹鱗203~221,軀幹部環紋31~50個,尾部8~17個,分布於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台灣,以及緬甸、寮國;銀環蛇雲南亞種,腹鱗213~231,軀幹部環紋20~31個,尾部7~11個,僅產於中國雲南西南部。

生活習性

銀環蛇生活在平原、山地或近水溝的丘陵地帶,常出現於住宅附近。常於夜間出行,喜橫在濕潤的路上或水邊石縫間捕食黃鱔泥鰍、蛙類或其他蛇。銀環蛇雖為毒蛇,但性情溫和,除非遭受威脅,否則不會主動攻擊。

藥用價值

銀環蛇毒性很強,上頜骨前端有1對較長的溝牙(前溝牙)。人被咬傷後,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銀環蛇成體供藥用。孵出7~10天的幼蛇乾制入藥,稱“金錢白花蛇”,有怯風濕、定驚搐的功效,治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疥癬和梅毒等症。銀環蛇膽可治小兒高燒引起的抽搐。
藥材“金錢白花蛇”藥材“金錢白花蛇”

生長繁殖

繁殖期在每年的8-9月,春末到夏天產卵,每次產卵數約為3-20枚,孵化期約1.5個月。幼蛇3年後性成熟。

毒性

銀環蛇為台灣六大毒蛇之一,毒腺很小,但毒性強烈,也是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地毒蛇中毒性最強的一種。
銀環蛇具有α-、β- bungarotoxin兩種神經毒素,患者被咬時不會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輕微中毒時身體局部產生麻痹現象,若是毒素作用於神經肌肉交接位置,則會阻絕神經傳導路線,致使橫紋肌無法正常收縮,導致呼吸麻痹,作用時間約40分鐘至2小時,或長達24小時。可以用神經性抗毒蛇血清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