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山(浙江省天台縣)

寶華山(浙江省天台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天台縣大橫村後的“寶花山”,清齊周華譽之:“天地具精華,獨向此山發。”因古時“花”、“華”兩字相通,人們就稱“花頂峰”為“華頂峰”,稱“寶花山”為“寶華山”了。

寶華山有一條余脈伸至大橫村東約一公里處,山上巨石凌空卓立,狀類一棵棵形狀各異的蘑菇,當地村民就把這長滿石菇的寶華山余脈稱為“仙菇山”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華山
  • 位置:天台縣大橫村
寶華寺,寶華石,抱娘樟,茶潭,地圖信息,

寶華寺

“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佛教寺院都是建築在風景秀麗的地方,寺院建築本來就很宏偉幽美,再加上參天古樹的大自然美,所以“名山古剎”、“伽藍勝地”,一直是人們尋幽訪勝、假日休閒的最佳去處,寶華山當然也不例外。
昔日的寶華山麓,就建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寶華寺。據《天台縣誌》載:寶華寺,舊名太平,唐乾符二年(875)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寶華寺。屈指算來,已有上千年歷史。宋《嘉定赤城志》載:寶華院有田390畝,地98畝,山1504畝,可謂規模宏大。寶華寺位於寶華山半山腰,坐北朝南,背倚高高的寶華山、前瞰矮矮的仙菇山,左右兩山樑環抱,冬暖夏涼,是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據《湯氏宗譜》和當地村民所言,寶華寺歷朝來是天台東鄉民眾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寺周古木參天,自山下至寶華寺山門要登九十九級台階,環境恬適幽靜。鼎盛時有房舍數百間,僧人九十九連同幫工百餘人,建有山門、彌勒殿、四大天王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天女殿、地藏殿、方丈樓、齋堂、客堂、廚房、僧寮以及供香客住宿的客房,晨鐘暮鼓,梵唄聲聲,香火十分旺盛。其中天女殿供散花仙女,寓寶華山乃天女撒花所成,有獨特意韻。1958年8月建寶華林場,場部就設在寶華寺,林場經營總面積1.62萬畝,寶華寺自此名存實亡。如今僅存遺址,其上的房子已非當年寺院之物。
近年來,東鄉許多有識之士四處奔走呼籲,要求復建寶華寺,以弘揚民族文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寶華寺定能重現昔日的輝煌。

寶華石

傳說是仙女在撒落鮮花的同時,也撒落了許多仙花的花籽,這些花籽就深深紮根於寶華山上。仙花畢竟不同於凡花,這些花籽並不像凡花一樣發芽、長葉、開花、結籽,而是深埋在山腹,形成質軟細膩,紋理斑斕,丹者如霞,青者如黛,頗有山水畫韻味的寶華石,成天台山一寶。
寶華石又名花乳石、花蕊石、百花石、赤城石,僅產於天台寶華山。其石像玳瑁,像寶玉,歷史上曾用於加工刻鏤印章、石枕、屏風等物,深受人們鐘愛。
寶華石自古有名。唐代宰相李德裕《臨海太守惠予赤城石》詩云:“聞君采奇石,剪斷赤城霞。潭上倒虹影,波中搖日華。仙岩接絳氣,谿路雜桃花。若值客星去,便應隨海槎。”宋文學家林逋《閔師自天台見寄石枕》詩云:“斵石自何許,枕之懷赤城。空廬復蕙帳,旦暮白雲生。”他們都將寶華石比為仙物。《清稗類鈔·礦物》載:“元末,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是為石印之始。”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的老師吳萊對寶華石更是讚賞有加,其《天台山花蕊石筆架歌》詩云:“天台高山屹蒼空,山神染石填青紅。良工琢之手運風,擱我彩筆虛玲瓏。句芒香動土膏發,蓬萊髓流花作骨。一雙粉蝶迷宿魂,五色斑龍蛻幽窟。古硯南披黯淡灘,摩挲鴝眼映豬肝。低窺墨池渤澥碧,仰視書鎮嵩峰寒。滿案層巒何處所,宛陵老兔論功緒。錦繡心腸吐有雲,莓苔面貌凝為雨。翰林學士生花筆,京洛新來花樣出。浮花浪蕊一掃間,嘆息楊雄自我玄。”
寶華石除了用於加工刻鏤印章、石枕、屏風等物外,還具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載:“花蕊石,其功專於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惡血,惡血化則胎與胞無阻滯之患矣。東垣所謂胎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與此同義。葛可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劑局方》治諸血及損傷金瘡胎產,有花蕊石散,皆雲能化血為水,則此石之功,蓋非尋常草木之比也。”

抱娘樟

寶華山下,就是三合鎮的大橫村。《湯氏宗譜》載:宋孝宗乾道三年,湯氏祖先蕭山萬鼎公暢遊寶華寺,自寶華之麓順流而下,見平原曠衍,鐘靈毓秀,怡然忘歸,遂輸金貿址,於此定居,蓋30間坐北朝南房子,東西走向呈“一”字形,像帶子,稱“帶橫”,後易寫為“大橫”。村子現有1000多戶。3000多人口,可算是一個大村子。
寶華山(浙江省天台縣)
大橫村北溪邊,有一棵500年生的大樟樹,其基部分成兩杈,大枝胸圍近6米,小枝胸圍約3米。大小枝並肩直立上長,小枝長至5米高處,分成3枝,一枝向西橫斜,另兩枝反向伸向大枝兩側,似小女伸臂抱住娘親,故人稱“抱娘樟”。
關於抱娘樟,在當地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500年前,大橫村有一惡媳,極盡虐待婆婆之能事,村民亦畏其潑辣,不敢規勸。一日,其七歲兒子打碎一口從未洗刷的破髒碗而嚎哭不已。母問其故,子曰:“此碗乃傳家之寶,今日你用此碗待祖母,日後你老了,我也好用此碗待你,現在碗碎了,以後我拿什麼來給你盛薄粥飯湯?”母聞言大驚,猛然省悟,隨即去找婆婆認錯。其時婆婆正在溪邊洗衣,見媳婦奔跑過來,以為又來打罵,驚恐之極,跳入潭中自盡。媳婦十分痛悔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以致連請求原諒都來不及,隨即跳入潭中去救婆婆……三天后,婆媳相抱的屍體浮出水面,全村人唏吁不已,家人就將她們合葬在溪畔。日後墳上就長出了這棵樟樹。
人們都說這棵樟樹是婆媳的化身,小枝環抱大枝,如媳抱娘,永求寬恕,以警示、教育後人。

茶潭

抱娘樟東邊約200米處的路旁,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可鑑毛髮,淺嘗一口,不僅恰似“農夫山泉有點甜”,而且還帶有新茶的清香。這就是名聞遐邇的“茶潭”。一口水井,為何稱為茶潭?說起緣由,又是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故事與明代江南清官范理有關。
《天台縣誌》載:“范理,字道濟,號操齋,縣城人。明宣德四年(1429)中鄉試第一名(解元)。翌年赴京會試,中進士。任江陵知縣,升德安知府。德安有數百家民田,為楚王府衛護所占,而租稅仍要失田農戶繳納。范理上奏朝廷,盡歸還其田。成化六年(1470)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成化九年,轉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對朝官‘考課公明’,杜絕營私舞弊。不久,卒於任。墓在今前山鄉范墳。”村因范理墓而得名。
大橫村有關范理的故事是這樣的:明時大橫村湯氏四房永修公生一女,其女姿態閒靜,不妄言笑,容華非凡,永修公愛之如玉取名玉。後選中縣城太坊范理為婿。范理揆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在家股闕起任至大橫拜別岳父母辭行,兵士從衛甚眾。為不擾民,范理令兵士從衛於村口溪邊樹林中歇息,自己則與夫人悄悄進村拜見岳父母。永修公深許女婿不擾民之舉措,但這么多人遠道而至,豈能連碗茶水都不喝?他急中生智,遂差人將新採制的穀雨前茶撒於村口水潭中給眾護衛解渴。說來也是奇怪,當茶葉撒入潭中之時,潭水卻如燒開般沸騰起來,茶葉也慢慢化開,在潭中翻騰翔舞並時現“官不擾民”字樣。一時間茶香四溢,整個村子都充滿了新茶的芬芳……於是,就有了茶潭的稱呼。後人為紀念范理,將水潭砌成水井,但卻一直稱之為茶潭。
寶華山麓之神奇還有許多,比如大橫村湯氏宗祠里的古戲台、大道地前的旗桿墩、毛竹長在煙囪里、頗具獨色的東鄉舞龍、湯氏祖先竟是商朝開國皇帝成湯……皆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故事;而寶峰觀海、岷嶺棲霞、肇慶芰荷、龍湫飛瀑、鐘山煙雨、搖岩怪石、露溪曉霧、雲頂霽雪等寶華山形勝八景更是引人入勝。

地圖信息

地址:台州市天台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