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興齒蟾

寶興齒蟾

寶興齒蟾(學名:Oreolalax popei)為鋤足蟾科齒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四川、陝西、甘肅等地,一般棲息於高山區急流水溝內石下。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000至29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寶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寶興齒蟾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角蟾科
  • 亞科:角蟾亞科
  • :齒蟾屬
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生活習性,種群狀態,分布,

形態特徵

雄蟾體長60--69 mm,雌蟾體長52--67 mm。頭部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或相等,吻端圓,瞳孔縱置;鼓膜隱蔽,耳柱骨長;無犁骨齒,上頜齒髮達。皮膚粗糙;頭部及四肢背面疣小,背部及體側有大疣粒。腹麵皮膚光滑,腋腺和股後腺顯著。前肢較長,前臂及手長超過體長之半;後肢適中或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中部或眼前角,左右跟部重疊;指、趾端圓,趾側緣膜甚弱,趾間具蹼跡或無蹼。體背面褐黃色或黃綠色,疣粒部位有黑圓斑,眼間無三角形斑;腹面肉紅色,滿布灰褐色或灰黑色麻斑。雄性第一、二指婚刺和胸部2刺團上刺粗大,胸部2刺團間距寬;無聲囊,無雄性線。卵呈乳黃色,直徑3.0~3.5 mm。第34~39期蝌蚪全長73 mm,頭體長28 mm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162%;體背面棕色或褐色;尾部淺灰黃色,個別有小斑點,尾基兩側色深;唇齒式多為I:5+5/5+5:I或I:6+6/6+6:I;唇乳突僅在上唇中央缺2個;口角部副突較多,其上具小齒。

生物學資料

該蟾生活于海拔1000~2000m植被豐富的流溪附近,該蟾1天隱蔽存潮濕環境中,夜間行動遲緩,多爬行,有的蹲在溪邊水中僅露頭部。繁殖季節在4H左右,雌蟾產卵35粒左右,卯群呈團狀黏附在石塊底面。蝌蚪多集中存水流較急的同水內,柄於水底,受驚後急速潛人百隙中;曾發現大蝌蚪咬食小蝌蚪的現象。

生活習性

多棲身於海拔較高的山澗之中,喜陰,特別是兩岸植被茂盛的山澗或小溪常可看到其身影。成年蟾喜歡生活在窄而急的山溪里,常於久晴後的陰雨天出現在水少的溝壑里。平時很少跳躍,多爬行,因此很容易捕捉。在發情季節行體外受精,常將卵排入植被茂盛的淺水域。棲息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溪中,卵群多呈塊狀,每塊約350粒左右,卵乳黃色。小蝌蚪體黑色,大蝌蚪灰棕色,蝌蚪多集中在急流水的回水盪內,底棲,受驚後潛入石隙。
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應注意加以保護。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蟾棲,自、環境質量有所_卜.降,但種群數量較多。受叻、等級:尢危LC。

分布

四川(蹙縣、汶川、都江堰、寶興、天全、峨眉、洪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