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的物理性質

寶石的物理性質

大多數寶石能夠引起光的選擇性吸收的元素,它們決定了寶石的顏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石的物理性質
  • 顏色:通常分為它色和自色兩種
  • 光澤:取決於寶石折射率和表面光潔度
  •  透明度:分為透明、半透明、亞透明
寶石的光學性質,顏色,光澤,透明度,特殊的光學效應,色散,多色性,折射率與雙折射率,吸收光譜,寶石的物理性質,硬度,韌度,解理,斷口,穩定性,密度,

寶石的光學性質

顏色

通常分為它色和自色兩種。自色寶石是指寶石的顏色由化學成分中的主要元素所致。它色寶石指寶石成分很純淨時通常為無色,顏色主要來自所含的微量元素,如剛玉,含微量鉻離子時形成紅寶石,含鐵、鈦離子時形成藍寶石。

光澤

是指寶石表面對可見光的反射能力。寶石光澤強度取決於寶石本身的折射率和表面光潔度。寶石光澤可分為六類:金剛光澤、玻璃光澤、珍珠光澤、樹脂光澤、絲絹光澤、金屬光澤。

透明度

是指物體允許可見光透過的程度。可分為透明、半透明、亞透明、半亞透明、不透明等。

特殊的光學效應

貓眼效應: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寶玉石,表面呈現的一條明亮光帶隨樣品的轉動光帶會移動或出現光帶張合現象稱為貓眼效應。多數是由於含有密集平行排列的針狀、管狀或片狀包體造成的
星光效應: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寶玉石,表面呈現出兩條或兩條以上交叉亮線為星光效應。常為四射或六射星線。多是由於內部含有密集的兩向或三向針狀包體而致。
光彩效應:寶石內部的包體或結構特徵反射出的光所產生的一種漫反射效應稱光彩效應。如:月光石是由折射率稍有不同的正長石和鈉長石平行交叉的超微細結構,產生漂浮狀的淡藍色或白色光彩,也稱為月光效應。
變彩效應:光從某些特有的結構反射出時,由於干涉或衍射作用而產生的顏色或一系列顏色,隨觀察方向不同而變化的現象。如歐泊。
暈彩效應:光通過折射率不同的薄膜或薄層時,在寶石表面或內部產生的彩虹色為暈彩效應,如:冰長石、拉長石。
變色效應:在不同光源照射下,樣品呈現明顯顏色變化的現象稱為變色效應,常用日光和白熾燈兩種光源進行觀察。
砂金效應:內部細小片狀礦物包體對光的反射所產生的閃爍效應。

色散

白光通過透明物質的傾斜平面時,分解成它的組成波長。俗稱火彩。

多色性

在光性非均質體的有顏色的寶石晶體中,由於晶體各個方向質點排列差異,所以不同方向上光的偏振吸收不同,選擇吸收也不相同,具有多色性的特點。非均質體有色寶石可有二色性或三色性。

折射率與雙折射率

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具不同光密度的介質時其傳播方向的變化(除非入射光線與界面呈90°交角)。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為一個常數,這個值稱為“折射率”。均質體寶石由於是光學各向同性的,故為單折射。各向異性的寶石有兩個折射率,稱為雙折射。兩個折射率之間的最大數值差稱為雙折射率。

吸收光譜

純白光為一連續的從紅色到紫色的光譜,但當白光穿過一個有色寶石,一定顏色或波長可被寶石所吸收,這導致該白光光譜中有一處或幾處間斷,這些間斷以暗線或暗帶形式出現。許多寶石顯示出在可見光譜中吸收帶或線的特徵樣式,其完整的樣式被稱為“吸收光譜”。

寶石的物理性質

硬度

是當材料被另一種物質的尖塊刻劃時它所具有的抵抗磨蝕的能力。前提是刻劃時的壓力就不足以產生解理。德國礦物學家摩斯收集了10種能獲得高純度樣品的常見礦物並按此間抵抗刻劃能力的大小依次排列,即摩氏硬度計,其順序為: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螢石;5、磷灰石;6、長石;7、石英;8、黃玉;9、剛玉;10、鑽石。

韌度

物體抗磨損、抗拉伸、抗壓入等的能力,也可叫做抗分裂的能力。所謂韌度高,即表示物體難於破裂。

解理

晶體在受到外力打擊時,能沿晶面或結晶的特殊方向發生破裂的性質稱為解理。沿解理產生的平行的、光滑的破裂面稱為解理面。

斷口

在外力作用下,寶石礦物不按一定結晶方向發生的斷裂面稱為斷口。斷口有別於解理面,它一般是不平整彎曲的面。

穩定性

是材料抵抗由光、熱或化學反應造成的物理或化學變化的能力。

密度

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
相對密度:是物質的重量與同體積水的重量的比值,其大小等於物體的重量與其同體積(4℃)水的重量之間的比率,也可稱之為比重。測量物體的比重的方法一般有靜水稱重和重液法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