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相村

寶相村

寶相村位於天台縣白鶴鎮,下轄上寶相、下寶相和水磨嶺三個自然村。上、下寶相比肩而立,阡陌相連;水磨嶺位於桃源景區。終年不斷的桃源溪(惆悵溪)迤邐流過,把本來就是一體的兩個村莊更為緊密地連貫起來。整個行政村共800多人,其中絕大多數為明朝張文郁的後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寶相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下轄地區:上寶相、下寶相、水磨嶺
  • 電話區號:0576
  • 郵政區碼:317201
  • 地理位置:天台縣白鶴鎮
  • 人口:847
  • 方言:吳語
  • 著名景點:護國寺、張文郁墓、桃源、錢王墓
  • 車牌代碼:浙J
歷史沿革,村鎮建設,人文古蹟,張文郁墓,護國寺舊址,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順治七年(1650),曾任明工部左侍郎的張文郁與弟文郊、子元聲退隱於縣西桃源,自號桃源散人,以著述自娛,著有《度予亭集》。清政府多次勸他出仕,均遭峻拒,他發誓“願為明逸民足矣!”並以此教育後代。張文郁過世後,他的子孫後代謹循家規族矩,從此在上、下寶相定居下來,與世無爭。
跟許多古村落一樣,寶相村也是同姓聚族而居的。一個村就是一個姓,一個姓就是一個宗族。直至解放以後,才逐漸有零星的外族人住進村里來。按照習俗,每個村落每個姓氏都有各自的祠堂,寶相村也不例外。祠堂位於上、下寶相的中心空地,距離侍郎墓僅幾十米之遙。祠堂里有明代修建的戲台,逢年過節,這裡必定會請上戲班,咿咿呀呀地給節慶營造氛圍。今天,無人守護的舊祠堂和廢棄的古戲台已經漸漸被村人淡忘,一扇棄而不用的正門終年緊閉,側門的門環上被鐵絲簡單地上了一道“君子”鎖。

村鎮建設

除去沿襲的舊種植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外,村人也種些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補貼家用,有些人開始外出務工、包沙發、做手藝等掙錢。1985年,村里出資修建了自己的自來水廠,從桃源坑引來水源,經過簡單的過濾,就潺潺地流進了村民們的家。在今天的寶相村,我們可以看見,靠近天宮公路一側的房屋多數經過了翻修,一律建起了三四層的小樓。但是當你深入到村莊中心,仍可見舊日的青磚建築。

人文古蹟

張文郁墓

深山幽谷,古寺閒亭,沉睡的侍郎公。墓地是那樣靜寂,陽光從密密匝匝的松鐘間穿透下來,輕輕柔柔地暈染。一對獅形鎮墓獸在墓前屹立,墓碑上浮雕的含義令人浮想聯翩。墓碑正中赫然寫著“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太素張公壽域”。張文郁墓1984年7月被天台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介紹,侍郎墓曾被盜好幾次,所幸墓冢就在村莊近旁,盜賊才未得手。
遵循古訓,清明時節只要姓張的人來拜祭侍郎墓,村人一律當成自家客人接待,供應食宿。

護國寺舊址

在寶相村西南約5里處,舊名般若,後周顯德四年(957)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為護國寺,今廢。
遠遠望去,護國寺後背的峰尖山果真似極了鳳凰群,它們靜靜地蟄伏著,靜靜地看著護國寺的建成、興盛、衰敗。半截頹敗的斷牆,蒼虬的老藤破牆而出,我們順勢清理了藤上的枝蔓,清晰可見一方裝飾著朱雀花紋的粉色門楣。幾塊錯落的石門檻,一口沉寂的洗菜塘,記錄了護國寺曾經輝煌的過去。
護國寺究竟損毀於何年,已無從考證。據傳,該寺極盛時有僧三百,目之所及山林土地皆屬寺產。天台山自古是一座佛教名山,世傳“護國太平、萬年國清”,把護國寺放在四大寺首位,可見此寺在歷史上的地位。一千年多過去了,曾經的殿宇森森,已成了沃野平疇。
在寶相村內隨意地轉一轉,仍可見一部分的護國寺建築材料被用在各種細處。在桃源溪邊坐落著村中的集體屋,這集體屋的牆裙就是由護國寺的舊磚壘砌而成的。一截殘缺的指路牌,右書“南取寶相院”,左書“院五里慈雲院一里”,左右兩行字跡清晰,但已斷截,已經無從了解其確切含義。在上寶相一村民家中還珍藏著一塊洗衣板大小的石板,粗看就是一塊普普通通的洗衣石板,反過來一瞧,原來這是護國寺四代六位住持的牌位。

地圖信息

地址:台州市天台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