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桂鼓鑄局

寶桂鼓鑄局,清代雍正至鹹豐年間(1723—1861)廣西官設鑄錢機構。雍正元年(1723)由廣西省錢局(康熙七年設立)改成,局址在桂林府城南門外。時有鑄爐8座,每座工人10名,設監鑄官1員,隸廣西布政使管轄。鹹豐十一年(1861)停辦。因乾隆、道光兩朝中曾三度停產,實際開工1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桂鼓鑄局
  • 時間:清代雍正至鹹豐年間
  • 地點:廣西
  • 局址:桂林府城南門外
清代雍正至鹹豐年間(1723—1861)廣西官設鑄錢機構。雍正元年(1723)由廣西省錢局(康熙七年設立)改成,局址在桂林府城南門外。時有鑄爐8座,每座工人10名,設監鑄官1員,隸廣西布政使管轄。鹹豐十一年(1861)停辦。因乾隆、道光兩朝中曾三度停產,實際開工117年。鑄爐最多時達20座,一般12座。鑄造1.2錢重的雍正(雍正十二年前曾鑄1.4錢重和1錢重兩種)、乾隆、嘉慶、道光、鹹豐通寶,至道光末,共鑄錢4351510串。鹹豐初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費開支陡增,除繼續鑄造1.2錢重的鹹豐通寶外,鹹豐四年又開鑄當十、當五十的“鹹豐重寶”,並以鑄當十大錢為主,惟數額不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