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火

寶寶上火

寶寶體質與成人不同,上火和消化不好引起的排便困難很重要。吃奶粉的寶寶出現大便乾燥的情況時,應及時調整為不含棕櫚油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預防和改善寶寶上火,也可以從飲食入手,合理的膳食和生活很有必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寶上火
  • 對象:兒童 嬰幼兒
  • 分類:疾病
  • 解決方案:去火藥清火寶
上火原因,內因,外因,症狀危害,口角炎,鵝口瘡,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百日咳,大便乾,小便黃,口舌生瘡,睡不香,眼屎增多,有口氣,三大誤區,拖延用藥,濫用成人藥物,自抓中藥,上火種類,

上火原因

內因

中醫認為寶寶是“純陽之體”,體質偏熱,容易出現陽盛火旺即“上火”現象。而且寶寶腸胃處於發育階段,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造成食積化熱而“上火”。吸收消化及自身調節能力較弱,由於食物搭配不科學,引起“上火”。
寶寶上火

外因

環境引起上火:如天氣炎熱潮濕,水質偏熱,易引起上火
吃奶粉的寶寶出現便秘、大便乾結或排便困難,可能與消化不適有關。以為寶寶上火就大量增加喝水量的方法可能並不可取,因為喝水量多會占肚子減少奶量,長此以往可能引發營養攝入不足。可給寶寶改吃易消化親護部分水解易消化配方,易消化小分子蛋白、不添加棕櫚油、添加乳糖腸道健康,有助於預防和緩解消化不適症狀。

症狀危害

寶寶上火容易引發的症狀

口角炎

俗稱“爛嘴角”,多因維生素B2和鋅缺乏引起,假如伴有細菌或真菌感染時更易出現嘴角乾裂、糜爛,疼痛。

鵝口瘡

又稱“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常見的嬰幼兒口腔病。在口唇、舌及頰黏膜均可見到大小不等的皰疹,四周有紅暈,破潰後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分泌物覆蓋;不肯吃奶、吃飯、喝水,哭鬧不安,大一點的寶寶會說口腔疼痛;有的患兒伴有發燒、精神萎靡等症狀,寶寶上火應該以清淡類的食物為主,奶粉則以清淡口味的最佳,對寶寶味蕾發育很有幫助。

上呼吸道感染

寶寶上火是引發上感的導火索,這是因為咽喉部乾燥,反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會發生上感,出現發熱、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狀。嬰兒的鼻腔被濃鼻涕阻塞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拒絕吃奶等。

鼻出血

春天,尤其是早春二月,氣候比較乾燥、嚴寒,寶寶上火後引起鼻黏膜乾燥,導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

急性喉炎

由於寶寶喉腔狹小,聲門下軟骨柔軟疏鬆,黏膜內血管和淋巴管豐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現炎症時易發生喉頭痙攣性水腫,進而導致喉梗阻,患兒吸氣性呼吸困難,鼻翼煽動,聲音嘶啞,咳嗽時發出“空空”的聲音,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嚴重者可出現三凹征(即呼吸時,在鎖骨上窩、胸骨上窩、肋間隙及劍突下窩處出現凹陷),甚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會因窒息而死。

急性中耳炎

與成人相比,幼兒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狀,且較寬、直、短,上火或感冒後,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輕易通過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有些患兒伴有發熱、畏寒、嘔吐、腹瀉等症狀。周歲以內的寶寶會哭鬧不休、煩躁、抓耳、不吃奶等。兩三歲的寶寶會指著耳朵說痛。
寶寶上火

百日咳

寶寶上火後咽喉乾痛,呼吸道黏膜易受到百日咳桿菌的入侵而發病。初期出現低熱、流涕、打噴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7~10天后轉入痙咳期,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發作日益加劇,每次陣咳可達數分鐘之久,咳後伴一次雞鳴樣長吸氣,若治療不善,此期可長達2~6周;恢復期陣咳漸減到停止,約有2周或更長。有的病程可達2~3個月,故有“百日咳”之稱。

大便乾

症狀:由於寶寶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當攝入的鈣超過推薦量時,會與奶製品中的磷、酪蛋白結合,形成食積而引起寶寶上火,出現大便乾結的症狀,糞便硬結而量少,呈栗粒狀,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過程延長或排便困難,排便時因肛門受乾結糞便刺激出現疼痛而哭鬧。
危害:患上便秘的寶寶由於排便時感到疼痛,因此常常會儘可能拖延排便時間,造成大便更加乾燥,形成惡性循環。另外,便秘造成寶寶體內殘留的食物沒有及時通過大便排出,日久便在胃腸道產生毒素,形成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會降低免疫力,人體易被外界病毒所侵害。長期排便不暢,會引起以後心理上對排便的抗拒,長久形成沒有排便的習慣,將來習慣性便秘。

小便黃

症狀:觀察寶寶的小便,若發現比平時的顏色變黃,分量變少,這一症狀表明寶寶上火了。這也是體內水份缺少在尿液中的體現,需要採取措施調節。
危害:由於體內積火,流汗、排尿、皮膚及呼吸時水分蒸發,造成較多水分流失,這些也是造成糞便乾硬的原因。長期小便短黃,代表寶寶身體經常水分缺失,正常生理活動和身體發育必然受到影響。

口舌生瘡

症狀:身體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瘡,由於疼痛等不適的感覺,未會說話的孩子多表現為不肯吃飯,容易煩躁,不安哭鬧,甚至不願喝水。有些寶寶會不時在口腔附近用手觸動。出現以上表現,就需要檢查寶寶的口腔黏膜和舌頭是否有瘡或潰瘍。
危害:口舌生瘡導致孩子不肯吃飯、煩躁不安、甚至不願喝水。,使寶寶正常營養供應不足,影響身體發育。另外,口舌生瘡的這樣的症狀,不注意很容易引起口角炎,俗稱"爛嘴角"的問題。

睡不香

症狀:寶寶睡覺的時候經常出現煩躁、不安、哭鬧、易驚醒,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等等情況,寶寶若無其它病症、身體不適,就有可能是因為上火引起的體內失調而引起的睡眠障礙。
危害:睡不香導致生活作息紊亂,也使寶寶容易出現生氣、精神煩躁、脾氣急躁衝動、情緒波動等狀況,這些都容易使孩子的生理機能出現偏差,進一步加重上火問題。最終導致發育不良、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襲感冒發燒等嚴重後果,從而影響寶寶正常身心發展。

眼屎增多

症狀:有些寶寶會出現眼內分泌物增多的情況,尤其是早晨起床時可見眼角有眼屎,過多時會粘住眼瞼。在排除這些眼部不潔物是由於正常胎脂分泌或者其他病變可能之後,可初步判定寶寶上火。
危害:眼睛分泌物(眼屎)多而不注意清潔,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其中一種情況是引發麥粒腫。麥粒腫俗稱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是寶寶常見的眼病。中醫同時認為這是外感風熱毒邪過食辛辣,脾胃蘊積熱毒,熱毒上攻而致病。

有口氣

症狀:口氣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寶寶口中呼出不良氣味,表示孩子可能正在上火。寶寶不良口氣的問題,該及時判斷排除原因並採取有效措施。
危害:口氣常代表寶寶腸胃功能紊亂,身體的“胃火”一般與餵養不當出現積食有關。有口氣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體驗,而胃火嚴重時會同步出現大便乾結等問題,形成上火的惡性循環

三大誤區

拖延用藥

很多媽媽會認為,寶寶上火很常見,並不要緊,身體自行調節一下,就自然會好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還有一些媽媽認為,"是藥三分毒",對藥敬而遠之,不能寶寶一上火就吃藥。
醫院的眾多數據顯示,許多寶寶就是延誤了對"上火"症狀的治療,導致了病情的惡化。專家指出,父母這種不重視治療、拖延用藥的做法,很容易導致寶寶抵抗力的下降,"上火"是體內潛伏的病因,容易造成體內炎症,容易引發感冒、扁桃體炎、腮腺炎等病症,寶寶"上火"問題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得到及時的治療。

濫用成人藥物

在生活中,上火是人們常見的病症之一。不少家長就認為,寶寶上火和大人一樣,喝些涼茶就可以好了,或者將成人吃的"去火"藥物減量,給到寶寶吃。這些方法其實都是有損寶寶健康的做法,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
寶寶處於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各種器官、免疫系統發育不全,屬於低免疫人群,成人藥品中的部分成份不適合兒童,濫用成人藥物會傷害兒童的腸胃、肝腎,兒童必須慎用。

自抓中藥

有的媽媽會沿用老一輩的方法,自己抓些藥煲給小孩喝,或者根據經驗,去藥房抓藥煎。對此,專家就指出不準確定量給小孩煲涼茶喝是很不科學很危險的。
如果藥量沒有控制好可能會引起拉肚子長時間喝還可能會影響到小孩的正常發育。而且涼茶味道苦濃,小孩很難接受,強行餵灌容易使小孩掙扎,可能會使藥錨進氣管從而引起咳嗽,嚴重會造成呼吸道堵塞而窒息。

上火種類

“上火”也有不同種類,只有了解“上火”類型才可對症下藥。
寶寶上火
首先“上火”有外來之火和內生之火之分。
感冒時的發熱,嗓子痛都屬外生之火。而內生之火在中醫上主要分為幾種——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腎火。
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心煩、口乾、盜汗、低熱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黃、心煩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現為潮熱盜汗、乾咳無痰、咽疼音啞等。
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便秘、腹脹、舌紅少苔、飲食量少;實火表現為口乾、上腹不適、大便乾硬。
肝火:表現為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咽疼、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等症狀。
再從細了劃分,這“火”還可分實火和虛火。
實火:主要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症狀主要表現在煩躁,頭痛,高熱,目赤,腹脹痛,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乾鼻出血等。
而虛火可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
陰虛:火旺多表現為躁動不安、形體消瘦、口燥咽乾、舌紅無苔。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
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畏寒怕風、身倦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為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