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園林

寫意園林

寫意園林這個概念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東晉唐宋年間。當時的文藝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現了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遊記。園林創作也發生了轉折,從以建築為主體轉向以自然山水為主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寫意園林
  • 追溯到:東晉唐宋年間
  • 景色山水林石花竹、禽魚
  • 屬性:園林
簡介,園林影響,

簡介

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孕育出來的園林藝術,同中國的文學、繪畫有密切的關係。園林創作的意境!運用國畫的寫意手法,不求形似,追求神似的一種園林創作!
寫意園林這個概念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東晉唐宋年間。當時的文藝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現了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遊記。園林創作也發生了轉折,從以建築為主體轉向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夸富尚奇轉向以文化素養的自然流露為設計園林的指導思想,因而產生了園林意境問題。如東晉簡文帝入華林園,對隨行的人說:“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間想”,可以說已領略到園林意境了。園林意境創始時代的代表人物,如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王羲之、謝靈運、孔稚圭到唐宋時期的王維、柳宗元白居易歐陽修等人既是文學家、藝術家,又是園林創作者或風景開發者。陶淵明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去體現恬淡的意境。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所經營的輞川別業,充滿了詩情畫意。以後元、明、清的園林創作大師如倪雲林、計成、石濤、張漣、李漁等人都集詩、畫、園林諸方面高度文藝修養於一身,發展了園林意境創作的傳統,力創新意,做出了很大貢獻。

園林影響

唐代及唐代以前,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在繪畫乃至絕大多數園林中,卻頗難成為異常突出地寫意抒情的物質材料,即使是被後人奉為北宗、南宗之祖的李思訓父子或王維的山水畫,也是如此。因此,在唐代及唐代以前,寫意山水畫對園林題材的影響不是很大,在園林的表現也不多。
在宋代,伴隨著山水園林、文人私家園林的成熟,在唐代文人園林寫意因子積累的基礎上,誕生了別具風貌的園林——文人寫意園。宋代的文人寫意園,幾乎是和文人寫意畫相先後地誕生的。因此,要了解的文人寫意園,必先了解自宋代開始的文人寫意畫的題材的特殊性。
從歷史上看,寫意畫的題材固然可以是人物,如宋代梁楷的減筆寫意人物畫但這畢竟是少數;寫意畫的主要題材領域,應該說是山水、林石、花竹、禽魚。這有宋代以來的繪畫史為證,如宋代蘇軾如其“胸中盤郁”的枯木怪石;米芾父子以“隨筆”、“墨趣”來盡情揮灑米點山水;宋代鄭思肖抒寫悲憤之情的露根無土之蘭;元代倪雲林“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的山水;徐渭筆底明珠無處賣”的墨葡萄八大山人造型突兀、亦哭亦笑的“傷心鳥”、“瞪眼魚”;鄭板橋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墨竹……都是借這類題材來寫意的。
從題材角度所作的比較,似乎已預感到宋代將要開寫意畫之先河。它不但對繪畫美學有直接的啟發,而且對園林美學也有直接的啟發,值得深味的是:山水、林石、花竹、禽魚,這類繪畫題材恰恰也是園林的重要題材,說得更精確些,它們是園林美的物質建構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宋、元、明、清的私家園林賴以寫意抒情,表達個性的重要物質材料。
除此之外,敦煌壁畫中找不出突出個人,脫離民眾,以抒寫文人胸襟為主的山水畫。這畫也是借題發揮,是借繪畫來講園林,講建築。它至少足以說明唐以前較難找出突出個性、突出主體情致、強調自我實現的文人寫意山水園。
寫意山水畫對園林透視的影響
南北朝的宗炳在我國第一篇山水畫的理論著作《畫山水序》中就提出了透視畫的理論,比歐洲要早1200年,但傳統繪畫所運用的並不是西洋畫所運用的成角透視原理,他們為了集中表現大自然的典型性格和本質,反映空間無限伸展的客觀外在,摒棄了“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南北朝·王微)的成角透視理論,而採用視點運動的鳥瞰畫法,達到縮千里於尺幅之中,在方寸之間展現千里河山的視覺效果。
園林藝術是空間與時間的綜合藝術,是連續的、動態的風景構圖形式。園林中每一局部景點,當遊人駐足而望時,其感受的景色與空間,與繪畫的靜態構圖基本相似;但當遊人沿著主要觀賞路徑進行觀賞時,移步換景,又形成了運動的、無滅點的透視。無限的流動的空間,凝聚著自然山水的精華,在小範圍內再現自然之美,並以有限空間、有限景物創造無限意境。這與中國山水畫運動視點的鳥瞰構圖基本上是相同的。
中國山水畫在空間構圖中,還包含了時間的藝術因素,有開始和結束的構成。在山水畫論中,把動態構圖中的開始稱之為“起”和“開”,把結束稱為“結”或“合”。一‘起’一‘結’,成為全局的統帥。清代沈宗騫的《芥舟學畫編》說,“⋯⋯千岩萬壑,幾令瀏覽不盡,然作時之須一大開合,如行文之‘起’‘結’也。”清代王昱也在《東莊畫論》中生動地說道“一起,如奔馬絕塵,要勒得住而又有住而不住之勢;一結,如眾流歸海,要收得盡又有盡而不盡之意。”園林的布局也是如此。
占有空間的園林藝術也有起始、發展、高潮、結尾等階段,這就為其構架了豐厚的時間藝術內涵,使其在觀賞過程中,藝術感染力不斷得以升華,在最好的觀賞點達到最強音。例如,蘇州拙政園,一進門,迎面是一座黃石假山屏障,園中景色皆被遮住,從走廊過小橋,才能到達臨池的主要廳堂——遠香堂。遠香堂位於全園中心突出位置,周圍水面開朗明快。遠香堂的規模比中部景區的其他建築大一些,外觀也特別精美,它統領周圍的荷塘和其他小建築,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遠香”點出池中荷花清香遠溢的美感特徵,並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意境油然而生。堂北有平台、荷塘,水面有蒼翠二山,是一個有山水意味的極為突出的大空間,這樣在時間的進程中就達到了景色和意境的高潮。
寫意山水畫對園林色彩的影響
園林的設計受山水畫美學思想的影響,追求幽寂脫俗、自然雅致的風格。在色彩的套用上與之相呼應,以自然、淡雅、平靜為主。以幽靜淡雅為特色的江南園林,其建築輕巧纖細、玲瓏剔透,與其氣質十分相稱。
無論是無錫的寄暢園,還是蘇州的留園、拙政園,色彩也極盡清新淡雅之風,梁坊柱頭皆用栗色,掛落用墨綠,有些柱頭也用黑色退光,都為素冷色調,與白色牆面形成強烈的對比。再以精美的漏窗溝通內外,窗外一葉芭蕉,幾桿修竹,花影扶疏,若隱若現,構成了一幅幅色調統一、恬淡雅致的水墨畫。
室內的色彩也與整個園林自然清雅的風格相互協調,同時也能充分表現士人階層特有的文化氣質和風範。例如,作為主要室內裝飾陳設的家具、屏風、門窗等以深褐色為主,文玩字畫也是素雅的風格,給人清淡幽雅、文韻十足的感覺。當然,在整體的素色環境中也巧妙地用明亮突出的小塊艷色來點綴,如鮮艷的盆花、紅色的穗帶等。
另外,室內外過渡空間的色彩處理也頗見功夫,在粉牆前、長廊轉折處、牆角邊等地方都安置了饒有趣味的花草石木,寄託了豐富的情感,於是我們就領略到粉牆花影、細雨青荷、月色垂柳、清風綠竹這樣自然脫俗的絕佳美景。
對於意境的追求,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由來已久。由於中國的傳統是文人造園林,因而中國園林可以說是山水畫和和田園詩相生相長,並同步發展的。中國畫的最大特點就是寫意,寫意與寫實的區別究竟在哪裡?簡單的講,寫實就是還自然的原貌,而不著重滲入人的主觀感受。寫意則不然,它雖然也要顧及到自然的原來面貌,但卻注入了人的主觀感受。就象是繪畫那樣,把對於自然的感受用寫意的發法再現於園內。《園治》所說“多方勝境,咫尺山林”實際上就是真實自然山水的縮影。在《園治》中,像這種說法曾多次提及。
中國古典園林力圖把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結合,從而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以表現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由於山與水的密切關係,山嵌水抱一向被認為是最佳的成景態勢。園林內的山,有土山、土石山、石山之分,特別是石山,能夠以小尺度而創造峰、戀、嶺、岫、洞、谷、懸岩、峭壁等形象的寫照,能夠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現咫尺山林的局面。而園林內開鑿的各種水體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澗、泉、瀑等的藝術概括,即所謂“一拳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河萬里”。如帶狀水面是自然界溪流(河)的藝術再現,它忌寬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為了求得變化,一般都具有強烈的寬窄對比,這樣,泛舟於其間便可產生忽開忽合、時收時放的節奏變化。
中國的山水畫不同於西方的風景畫,著重於寫意。深受繪畫藝術影響的中國古典園林,通過對大自然的概括、抽象從而獲得“本於自然,高於自然”藝術成果。從疊石的章法和構圖經營上能看到諸如“布山形、取戀向、分石脈”,“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等山水畫理的表現,可以說,疊山藝術把借鑑于山水畫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寫意方法在三度空間的情況下發揮到了極致。如《園冶》所云:“峭壁山者,靠壁也。藉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江南園林類似這種處理屢見不鮮。拙政園海棠春塢庭院,於南面院牆嵌以山石,並種植海棠及慈孝竹,題名為“海棠春塢”。網師園梯雲室北部庭院,貼近北部院牆點綴著兩三塊玲瓏透剔的湖石,自梯雲室透過隔扇看去,宛如一幅圖畫鑲嵌於精美的鏡框之中。
在園林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園林都有其代表作。在歷史的變遷中,一些手法得到延續,一些則漸漸退出歷史舞台。園林藝術的融合與發展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園林的發展道路上,民族的融合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的經典作品必然是各個民族優秀精華集於一身。由於戰亂和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園林藝術曾停滯,這個斷層是無法彌補的,今天的中國,今天的園林,究竟如何發展,是值得探討的,也是我們這代人以至於幾代設計師應該不斷努力的。
《園冶》是講藝術的,它凝結著中國美學、文藝學、詩品、畫論的精華,強調的是虛無微妙,靈感頓悟,曲折委婉,傳神寫意。率性之謂道,高明的作者能創作千古絕唱,完全是縱情任性的自然結果。這裡體現出更高層次的天人合一。《園冶》是中國造園學的一本奇書,蘊涵哲理,充滿激情,堪稱中國文化的一個全息元,不可當一般吟風玩月的書來讀,此但可為悟者心傳,不足為執斧斤者道也。
意境是中國園林的內涵,賦予園林藝術以靈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產生意境。我們只有不斷的努力和學習,才能體會到,並運用到現在的園林設計之中,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們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提升當今園林設計的品位。讀了《園說》和《園冶》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也有很多是自己看不懂的,陳從周先生的園林言虛實,為學亦若是。“余寫《說園》,連續五章,雖洋洋萬言,至此江郎才盡矣。半生湖海,踏遍名園,成此空論,亦自實中得之。敢貢已見,求教於今之方家。老去情懷,期有所得,當秉燭庚之。”是何等情懷,我們應該繼續努力,似乎這也是我們的歷史使命,為了讓中國園林在世界上繼續大放異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