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縣柔石中學

寧海縣柔石中學

寧海縣柔石中學,是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的一所中學,地處寧海縣城西隅,柔石故居旁,學校學習環境優雅,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1819年創辦“文昌書院”開始,學校已經培養了寧海的無數傑出人士,辛亥名將童伯吹、現代作家柔石、國畫大師潘天壽等均畢業於此。1997年10月經寧海縣人民政府批准,為了紀念中國現代作家柔石烈士,更名為寧海柔石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海縣柔石中學
  • 創辦時間:1819年
  • 所屬地區: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
  • 主要獎項:省市法制教育基地
    寧海縣文明單位
    寧波市中國小德育先進集體
  • 現任校長:潘建成
中學簡介,校史進程,

中學簡介

寧海縣柔石中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辛亥名將童伯吹、左聯作家柔石、國畫大師潘天壽均畢業於此,為縣直屬完全中學、浙江省普通高中辦學水平A級學校,地處浙江省寧海縣城西隅,柔石故居旁。
寧海縣柔石中學地圖
學校占地面積50017平方米,建築面積29516平方米。教育教學設施完備,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7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5名,中級職稱教師57名;寧波市骨幹校長1名,寧海縣名師1名、學科骨幹4名。全校現有25個行政班,1060名在冊學生。
學校桃李廣植,先後培養初高中畢業生17600餘名,直接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優秀學生5960餘名,為發展地方經濟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建設人才,其中有錢俊華、錢久鈞、袁玉英、周其剛、伍家福、劉建平等大批正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技術人才,呂小平張潔、王宏翔、陳明月王建和等大批國外留學博士研究生;有全國勞動模範鮑作益、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優秀共青團員陳惠勇、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科技致富帶頭人陳冬娥等;還有大批在當地有相當影響力的鄉鎮企業家等。
學校遵循“文明 、務實、自強、奮進”的校訓,勤學精教,狠抓素質教育,全面關心學生,學生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列於縣內同類學校前茅。
學校被縣政府和市教育局授予“文明單位”和“示範性文明學校”稱號。1997年被評為全國“群體先進單位”。學校將繼續奮發圖強,爭創一流。

校史進程

寧海縣柔石中學位於寧海躍龍街道西大街186號,地勢高踞,古木蔥蘢。明代地理學家徐宏祖的《徐霞客遊記》於此開筆,如今,學校大門西側仍矗立“徐霞客遊記始發地”紀念碑,以供後人瞻仰憑弔。自從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本縣紳士楊鵬棲創建“文昌書院”開始,這裡便成了培養人才的搖籃,橫跨三個世紀,至今依然書聲朗朗,可謂我縣近代和現代教育的發祥之地。該校前身是“寧海縣城關民辦中學”。1957年,為緩解寧海中學招生壓力,由縣工商聯出面和主管,集資創辦寧海城關民辦業餘國中班。當年9月,招收國中新生2個班,總計112名,教師3名,負責人崔佩華。1958年3月,學校定名“寧海縣城關民辦中學”,隸屬城關鎮人民政府。首任校長由城關鎮鎮長王語平兼,崔佩華繼續任學校負責人。同年底,寧象兩縣合併,學校更名為“象山縣城關民辦中學”。
1960年初,學校遷至冠莊下洋庵,實行半農半讀。7月,首屆國中學生畢業,有11人考入中專,14人考入寧海中學。
1961年10月,寧海縣建制恢復,學校遷回城關,校名恢復為“寧海縣城關民辦中學”。1962年8月,縣文教局決定將原城西國小部分舊校舍正式劃歸民中使用。是年9月,學校招收國中新生1個班44名。全校總計2個班,學生64名,教師5名。從此,學校走上了正規發展道路。
1964年8月,學校由縣文教局和城關鎮雙重領導,享受區中待遇。同時,辦公費、教師工資、維修設施經費等均由縣教育局直撥,停止向社會各界集資。
1966年12月,根據“文革”形勢,上級決定學校更名“寧海縣紅衛中學”,性質不變。
圖為柔石中學裡的柔石像圖為柔石中學裡的柔石像
1969年初,“寧海縣紅衛中學”被撤銷,城關四所國小設戴帽子國中,學校名稱為“寧海縣城關工農五七學校”,並建立革命領導小組。1973年9月,學校更名“寧海縣城關鎮城西學校”,工宣隊進駐學校,並建立校黨支部及領導小組。1975年9月,學校增設高中部,秋季招收高中新生一個班,56名學生,為該校正式辦高中之開端。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當年就有3名首屆高中畢業生考入高校。是年9月,學校招收國中6個班,高中6個班,中學部總計17個班,學生973名。
1978年2月,縣教育局將“寧海縣城關鎮城西學校”升格為“寧海縣城關中學“,屬普通完全中學、公辦性質,隸屬縣教育局、城關鎮雙重領導。7月,第二屆高中61名學生畢業,其中有15名學生考入高校,3名學生考入高中中專。9月,招收國中新生4個班,計229人、高中新生2個班,計111人。全校初高中共19個班級,學生總數為1033人。
1978—1992年,在這10多年時間裡,學校總共向高校輸送人才356名,向中等學校輸送人才387名。同時,學校也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有知識的勞動後備力量,國中畢業生3502名,高中畢業生2322名。其中有“全國勞動模範”鮑作益、省“十大傑出女性”、全國農村科技致富能手陳冬娥、全國綠化祖國青年突擊手、全國優秀共青團員陳惠勇等。學校多次被評為縣級先進單位;1989年,被市教委命名為《辦學綱委》達標學校(良好級);1990年,被縣委、縣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1992年,被縣教委授予“文明學校”稱號。在此期間,學校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工作者,有近百人次獲得縣以上各類榮譽稱號。其中,樓紅斌教師1988年榮獲省“報暉”獎勵基金會優秀教師獎,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教師。1992年8月,“寧海縣城關中學”更名為“寧海縣第二中學”,直屬縣教委主管。
1992—1997年,學校累計培養高中畢業生765人,國中畢業生1661人。1993年,寧海縣實施高中總體規劃改革,寧海中學、知恩中學面向全縣招生,該校生源檔次下降,但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996年,該校高中畢業人數141人,高考上線68人,錄取68人,升學率達到48%。中考成績更為優秀,兩位學生以545分的高分並列全縣第一,並有6名學生進入全縣前20名。同時,該校運動員代表縣參加市運動會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學生籃球隊代表縣參加市中學生籃球比賽也取得冠軍。學校也被評為“全國民眾性體育訓練先進集體”。
1997年9月,該校舉辦創校四十周年校慶活動。9月30日,縣政府批覆(寧政發[1997]158號)同意更名為“寧海縣柔石中學”。
1998年學校被評為市“示範性文明學校”,2000學年被縣教委評為縣“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同時,校工會被評為市“先進工會組織”,校團支部被評為縣“優秀團支部”。
2002年9月始,童富軍擔任校長。新的領導班子提出口號:兩年抓穩定,三年有起色,五年見成效。
2002年9月26日,紀念柔石誕辰100周年暨柔石烈士雕像揭幕儀式在該校隆重舉行。省、市、縣有關領導出席,並為雕像揭幕。
2002年11月15日,市、縣督導評估驗收組對該校辦學水平上省A級標準進行評估驗收,以達標率90.5%的優秀成績通過驗收。這樣,該校成為全縣繼寧海中學、知恩中學之後第三所省A級辦學標準的普通高中。同年12月5日,縣教育局批准該校建造新教學大樓(現正學樓)。該教學樓建築面積3612平方米,投資500多萬元。百年老校開始走向復興之路。12月12日,中央電視台《世紀回眸》欄目對該校作了專題報導。2003年,該校全國首創“校園110”應急援助系統,並著手開展“校園綜合治理運行機制的實踐和研究”課題研究。1月14日,市、縣總工會驗收認定該校工會為“市先進教工之家”和“縣先進基層工會”。4月18日,縣人大、教育局、衛生局聯合檢查組對該校食堂進行等級驗收,確認為“A級示範性食堂”。12月30日,學校被寧波市教育局授予“現代化達綱學校”。
圖為柔石中學新大門圖為柔石中學新大門
2004年,學校被縣教育局評為“縣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實驗室被評為“縣2003學年度先進實驗室”,同時,學校還被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局評為“市治安安全示範單位”。 5月14日,寧海縣中國小法制工作現場會在該校報告廳舉行,是年,柔石中學最後一屆國中以突出的成績,為學校結束國中招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2005年,該校被評為寧波市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寧波市治安安全示範單位、寧波市先進保衛組織、寧海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這一年,該校上重點線3人,上中國美術學院錄取線2人,第二批39人,第三批139人,組檔線以上453人。這是該校歷年來取得的最好成績。
2006年,該校獲得5項市級榮譽:寧波市高中會考工作先進集體、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示範學校、市治安安全示範學校、市先進保衛組織、檔案管理上省二級單位。12月29日,“省中國小德育工作會議”在該校隆重召開,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緒培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
2007年高考成績該校取得了歷史性的新突破:上重點線14人,二本線以上68人,三本線以上215人。 2008年,該校取得了三項省級榮譽:浙江省創建治安安全示範單位,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浙江省普高會考工作先進單位。同時,高考成績再次刷新記錄:上重點線11人,本科線204人,上線率97.97%。
該校擁有占地面積2647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0951平方米,體育運動場所面積10465平方米。116名在職教職工、1463名在校生,全校師生秉承百年老校自強不息、開拓奮進的辦學遺風,文明務實,努力開創柔石中學美好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