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蟋蟀

寧津蟋蟀

寧津人傑地靈,寧津蟋蟀更是英勇善戰,美譽九洲,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外地客商雲集至此。這也變成了當地農民增收的“金蟲”,在柴胡店鎮就流傳著“二月富萬戶,一厘值千金”、“小蟋蟀比頭牛”的佳話。每年立秋之後,田野、樹林、溝壑,村頭空地、村內宅院,甚至農家屋內,到處有蟋蟀出沒。日以繼夜,鳴聲不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寧津蟋蟀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蟋蟀科 Gryllidae
種類產地,追溯歷史,產品文化,全國之首,

種類產地

寧津蟋蟀種類繁多。因特有的地理條件和特有的環境小氣候,寧津的柴胡店鎮原尤集鄉、孟集鄉、保店鎮、寧津鎮原小店鄉、杜集鎮原常窪鄉等地所產的“斗蟀”最好。原尤集鄉陳莊一帶所產的“斗蟀”最出名,杜集鎮南孫西村一帶所產蟋蟀最有名,其百餘元的小蟲在國內多個大城市奪帥,勇猛善戰,不畏強敵,受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城市蟋蟀愛好者的青睬。寧津縣政府計畫在2015年前將孫西村列為蟋蟀重點養殖基地,發展旅遊業,帶動全村經濟大發展。

追溯歷史

據傳,明朝時賈大嶺、耿老夫(身份不明)為給皇宮尋找能斗遍天下蟋蟀,走訪民間來到寧津縣,住在原尤集鄉趙鐵鍋村,親自采定陳莊一帶的土地所產的“斗蟀”為貢品。
傳說風流皇帝宋徽宗酷愛玩蟀,被金兵俘虜,押送金國,路過山東寧津,突然隨行的行李散了,從車上掉下來一個小盆,裡頭蹦出一隻蟋蟀。宋徽宗睹此愛蟲,思念故國,不禁黯然神傷,垂淚對蟋蟀說,你走吧,八百年後,你會稱雄華夏。正好800年後,在寧津舉辦了第一屆蟋蟀文化節。這個故事雖帶有傳奇色彩,但它說明中國蟲文化底蘊的深厚。
寧津蟲以其體魄魁偉,牙齒尖利,斗性厲害,並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大賽冠軍,而著稱於世。所以蟋蟀使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寧津縣政府從1991年起,年年辦蟋蟀節,招攬天下“蟋蟀蟲迷”。寧津縣的各個鄉,幾乎都設有蟋蟀市場,來自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廣州、深圳的“蟋蟀蟲迷”川流不息、絡繹不絕,可樂壞了寧津的父老鄉親們。蟋蟀文化已成為一道誘人的風景線。 山東省寧津縣的蟋蟀,以體健力足、剽悍好鬥、剛柔相濟而聞名全國。近幾年來,每逢夏末起,北京、天津、廣州、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徐州、西安等十幾個大城市都有愛好者到寧津縣大量選購蟋蟀。
鬥蟋蟀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是一項很普遍的傳統文化活動。近幾年,我國部分城市及東南亞地區逐步形成了蟋蟀熱。在一些省市,蟋蟀協會、蟋蟀市場也應運而生。
現在,寧津縣城、龍集鄉、孟集鄉、柴胡店鎮等都形成全國性的蟋蟀市場。每年在“立秋”前蟋蟀即開始上市。大量集中上市是8、9月份,一般接待外地選購人員,每月1000至2000多人次。一隻蟋蟀,少則幾元,幾十元,多則500—600元,最高可灰一兩千元,商場上日成交額能超萬元。據專家介紹,寧津縣有適宜蟋蟀生長繁殖的氣候、水質、土壤。在以往的全國及國際大賽中,寧津縣蟋蟀多次力挫群雄,奪得冠軍。
近幾年,寧津縣把開發蟋蟀資源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與中拉院聯合成立了“寧津縣蟋蟀研究會”,聘請中科院吳繼傳教授為名譽理事長兼技術總顧問,同時編寫出版了《中國寧津蟋蟀志》一書,組織了中國寧津蟋蟀節。
2011年8月6日蟋蟀上市,隨著日期的推進,上市蟋蟀越來越多。縣城、龍集鄉、孟集鄉等處,售蟋蟀的人都在二三百人以上,每人面前少則有三四十,多則有六七十罐,更多的有一二百罐。他們在南東牆根下、樹蔭下等涼爽的地方,一溜一溜的,分開等級,擺攤出售。
外地的蟋蟀愛好者,大部分是二三十歲的青壯年,也有些六十多歲的老者。他們都是行家裡手,拿著蟋蟀草(俗稱馬唐草、爬蔓草,一端有一綹像鬍鬚似的纖維),用它撥鬥蟋蟀,然後觀察其反應,進行挑選,最後成交。
而今在蟋蟀市場旁,每天有多次班車和計程車輛往返於柴胡店、龍集鄉、孟集鄉之間,還有包車,約定時間接送,十分方便。

產品文化

在全國各地“鬥蟋蟀”大賽中,寧津產的蟋蟀聯得冠軍。1990年,寧津縣委宣布正式成立“寧津縣蟋蟀研究會”。並於1991年8月16日舉辦了首屆“中國寧津蟋蟀節”。《農民日報》、《經濟參考》、《信息日報》、山東省《新聞聯播》、省廣播電台等10多家報刊電台播發了我縣舉辦蟋蟀節的盛況。
每逢“立秋”之後,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唐山、杭州、南京、合肥、無錫、徐州、廣州等大中城市的蟋蟀愛好者慕名而來,湧入寧津。大量捕捉、購買蟋蟀,促其在我縣縣城老車站、柴胡店鎮一帶形成多個蟋蟀市場,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寧津蟋蟀以個大體壯、勇猛善斗聲名遠播。
寧津蟋蟀寧津蟋蟀

全國之首

寧津蟋蟀居全國之首,兼具南北蟲的特點,而集於一身。寧津蟋蟀即有南方蟋蟀的優點,即有南蟲的個大、頭、頂大、腿大、皮色好,同時又有北方乾旱區蟲的體質、頑強的斗性、耐力、受口與兇悍,具有咬死不敗的烈性。故是近年來全國蟋蟀大賽的冠軍。並在香港蟋蟀比賽中兩次奪魁。歷史上寧津蟋蟀聞名北方,為歷代帝王斗蟋的進貢名產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