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海洋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

寧波市海洋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

寧波市海洋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是由寧波市科委1997年7月16日發文批准建設2002年4月11日寧波市科學技術局受浙江省科學技術廳委託,對我室進行驗收,達到省級重點實驗室要求,同意通過驗收"。2005年成立國家教育部省部共建“套用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藻類生物技術與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研究:研究以微型藻類為主的海洋微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高效利用模式,重點研究闡明這些生物資源中的特殊營養功效物質和藥物先導化合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市海洋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
  • 碩士研究生:150多人
  • 博士研究生:6人
  • 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
基本情況,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技術設備,

基本情況

1、研究方向與學術帶頭人介紹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1) 藻類生物技術與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研究:研究以微型藻類為主的海洋微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高效利用模式,重點研究闡明這些生物資源中的特殊營養功效物質和藥物先導化合物。
2) 海水養殖生物技術與新品種開發:篩選確定浙江省海域的適養種類,採用傳統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解決種苗、苗種、生長發育、營養需求、病害防控等一系列的技術問題,為海水養殖的高效化和高值化提出解決途徑。
3) 海洋生物基因資源的研究與開發: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分子遺傳標記、遺傳育種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我省在該領域的國際國內地位、最佳化產業結構、基本徹底解決養殖品種退化等難點問題。
4) 海洋生態功能與生物保全研究:針對浙江沿海水產養殖中存在的 環境污染、病害、赤潮頻發與水產品藥物殘留引起的產品安全問題,開展海洋生態功能、環境保護與病害防治相關的基礎研究與套用基礎研究工作。
實驗室現任主任是嚴小軍研究員,副主任是徐善良副教授。
學術帶頭人嚴小軍研究員嚴小軍是寧波大學生命學院執行院長、浙江省高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套用海洋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先後於日本國立食品綜合研究所、美國麻省州立大學等學習和工作近5年,是中國藻類學會的常務理事,亞太化學聯合會終生會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藥源生物學與生物代謝分析,側重於海洋植物及微型生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分析與生物學活性的研究與開發。
曾先後在日本、美國從事國際合作研究近5年,主持承擔了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等課題。以藻類生化代謝與調控為主攻方向,以高靈敏度的結構分析和活性分析為手段,系統解析了藻類脂肪酸和甾醇的特殊營養功能、多酚和寡糖的抗自由基應答機制。
出版獨立署名學術專著1部(《GCMS在海洋生物生化分析研究中的套用》,科學出版社,2009,288pp),是國內外同類研究中的第一部專著。累計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5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總計為51篇,累計引用511次,他引426次,單篇引用最高為65次。
利用藻類生物資源研發取得了一系列技術創新,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1項,其中6項為第一發明人。主要發明成果包括微藻生物技術套用和低聚寡糖的用途等,推動了浙江省海洋生物資源利用的技術進步。
有關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6)、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5)、教育部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009)。個人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2010)、浙江省特級專家(2008)、浙江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2008)、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7)、中國青年科技獎(2007)、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6)以及歐盟Erasmus Mundus基金會、日本科學技術廳等國際學術獎勵,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3),首批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2004)
2、主要研究成果及其轉化
實驗室主持完成的“海水生物活餌料和全熟膨化飼料的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獲得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海水餌料生物高效培養與特種營養研究及其套用”項目獲得2005年度寧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該項目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發明了餌料植物聯體恆流光生物反應器、餌料動物防污染培養反應器,解決了傳統培養效率低下、培養不穩定、不同步的問題,實現了規模化高密度連續生產;提出了群落演替種質分離技術,解決了種質採集困難、種質稀少的問題,建立了國內最大規模之一的餌料生物種質庫。1994年以來,以上創新技術和研究成果在南方沿海近300家育苗場推廣套用,累計套用育苗水體4800萬立方米,受益養殖面積14.3萬公頃,海水魚系列飼料銷售遍及沿海各省。近三年共實現直接經濟效益3.39億元。該成果還申請了9項發明專利,其中5項已經獲得授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4篇,被他人引用100餘次。該成果既成功建立起貫穿海水養殖動物生長全程的高效營養供應技術體系,又實現了海水生物活餌料與綠色飼料的產業化,在減少養殖污染、提高養民收入、最佳化漁業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實現海洋漁業由捕撈經濟向養殖經濟的成功轉變,實現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學術交流

實驗室人員對外學術交流活躍,每年有100多人次參加國際,國內的相關學術交流活動並在會議上做主題報告。
實驗室人員的專業特長圍繞海洋生物技術從基礎研究到套用研究、從天然活性物質研究到水產增養殖技術、從栽培育苗到分子遺傳育種、從海洋化學到環境生態,完全符合實驗室建設方向的要求,人員的專業特長得到很好的交叉和互補,也具有產生創新成果的條件。
實驗室設立了開放基金,目前已有3個課題列入計畫。實驗室在論文發表、探索性課題研究以及儀器設備購置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促進了學科發展。

人才培養

實驗室自2000年獲得海洋生物碩士點後又於2007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由我室嚴小軍研究員為學科負責人的水產養殖學科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實驗室共培養碩士研究生150多人(在讀80多人),培養博士研究生6人(在讀3人),在職進修人員5人。

技術設備

實驗室擁有獨立的科研大樓(曹光彪科技樓),實驗室建築面積達2600平方米使用面積達2160平方,儀器設備價值達2500餘萬元,實驗室擁有NMR、GCMS、LCMS、電子顯微鏡、核磁共振、液質聯用色譜等大型儀器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