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套用研究院

寧波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套用研究院

寧波的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套用研究院(簡稱信研院)是由寧波市政府與中科院共建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012年4月11日下午,信研院簽約儀式在寧波舉行。信研院的成立,是院地合作、開拓創新的重大成果,對於提升寧波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推動信息產業、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寧波城市綜合競爭力,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信研院是支撐和引領寧波“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海洋高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通過整合中科院計算所及其它相關院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慧海洋領域的人才、科技資源,結合寧波乃至長三角的產業和區位優勢,組織開展面向套用的以智慧型感知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開發以及技術組裝;承擔國家及地方相關科研任務;面向地方產業進行技術擴散和技術轉移,構築在長三角地區具有競爭力的產學研平台,助推寧波市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產業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信研院的主要工作以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海洋高技術”產業套用需求的關鍵技術集成研發、政府科技項目承擔、企業技術服務為主;產業化推廣通過孵化企業或企業合作方式進行;信研院通技術服務、技術孵化、技術成果轉移、科技項目承擔等方式獲得回報;積極引進培養優秀團隊,打造優勢方向,建立良性成果產出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套用研究院
  • 簡稱:信研院
  • 地區:寧波
  • 分類:研究院
企業合作,業務方向,主要業務,布局與方向,業務規劃,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專家諮詢,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產業聯盟,國際交流,組織機構,信研院優勢,團隊建設,平台建設,團隊專家,李明團隊,崔軍紅團隊,史紅周團隊,邱國平團隊,信研院院長,服務平台,團隊組成,預期成果,團隊組成,預期成果,預期效益,研究方向,預期成果,

企業合作

結合信研院現有的技術基礎和研究方向,與寧波奧克斯集團達成共建智慧型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的意向;與寧波諾丁漢大學達成共建智慧型圖像處理聯合實驗室的意向協定;與寧波宏大電梯有限公司合作研發電梯無線遠程監控系統;與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底石油管道檢測系統;與寧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基於物聯網的港口信息化等10家公司形成合作關係,實現技術走向產業化,促進寧波的智慧型信息化建設。
李明院士RSVP自然語言識別技術研發團隊合作,成立RSVP Technologies Inc.(移問技術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基於公司現已成型的業務與市場,與信研院合作在寧波開展產業化工作。

業務方向

信研院承擔寧波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及海洋高技術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任務。以智慧型感知技術為核心, 緊密結合寧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緊密結合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的重點方向,強調較強的多領域交叉和技術集成特性,為寧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向社會提供重要產品與成套技術;建設政、產、研多方溝通平台,最佳化創新體系,業務單元包括:3個研發中心(感測技術研發中心、智慧型信息研發中心、海洋感知研發中心),2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智慧城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和智慧海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主要業務

“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核心,明確重點研發領域”,主要業務方向體現科研布局與戰略重點的“二結合”原則:一是緊密結合寧波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的需求,產出成果可以較好地滿足區域產業技術升級的需求;二是緊密結合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和中國科學院先進智慧型技術的重點方向和優先支持領域,具有較強的多領域交叉和系統集成特性。
以上述原則為基礎,綜合考慮:1、行業發展基本背景;2、區域(浙江省、寧波市)產業發展概況和科技發展需求;3、區域(浙江省、寧波市)相關研發力量(布局);4、中科院相關科研優勢;5、重要的科技研發方向(規劃中)等方面的因素。
利用三個優勢:一是專業積累優勢;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和人才優勢,向智慧的上、下游串聯;二是高端平台優勢:成為科學院與寧波的產學研結合的重要平台,實現成果集成和轉化工作;三是創新機制優勢:利用研究所與產業結合的良好界面和創新創業機制,高效吸納全球優秀人才和團隊。

布局與方向

依據《中國至2050年信息科技發展路線圖》,信研院的科研工作主要圍繞普惠泛在的信息體系開展工作,主要布局在“端、網、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套用平台層,其中“端”指位於前端的感測器、普適終端等系統,“網”指位於中間的無線感測網,“雲”指位於後台的智慧型信息處理系統、平台支撐軟體等系統。業務單元包括3個研發中心、2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研究為核心,面向區域智慧城市及海洋經濟建設的需要,緊緊圍繞“感知---傳輸---智慧型控制”的技術鏈主線和“器件設備---套用軟體---集成服務”的產業鏈環節,建設智慧型感測研發中心、智慧型信息處理研發中心、海洋信息感知研發中心幾大研究中心,並基於研發中心建設智慧城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寧波智慧海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等公共技術服務支撐平台。同時,依託信研院技術中心及服務平台提供寧波智慧城市產業育成服務,育成並凝聚一批具有市場前景的智慧產業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民生,促進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為促進和諧城市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貢獻。一方面堅持多學科交叉,軟硬體並重,以系統集成技術開發為主,以單項技術研發為輔的研究理念,建立先進智慧型與集成工程領域發展相應的學科基礎;另一方面,堅持面向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科技需求,以套用為導向,開闢以集成技術為特徵的套用交叉學科。

業務規劃

藉助中國科學院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優勢,結合寧波乃至長三角的產業區位優勢,作為寧波智慧城市建設與海洋經濟示範區的技術創新平台載體之一,開展以智慧型感知為核心的面向套用的特色交叉智慧技術研究,成為相關產業創新資源輸入輸出的中間體,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及海洋經濟建設,支撐引領寧波“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海洋高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產業升級。開展體制機制創新,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區域特色的“政產研學”緊密結合的自主創新道路。

技術研發

開展面向智慧城市及海洋經濟的智慧型感知共性技術攻關,建立面向社會的研究發展與技術平台,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開展前瞻性、系統性研究,為產業提供競爭前技術創新;接受企業專項委託,利用中科院計算所及其他研究所的核心技術成果開展共性技術集成開發、成果二次開發等工作。

成果轉化

集成先進技術,創建轉化平台,為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與區域的產業接軌,向社會提供重要產品與成套技術,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服務;建設疏導政、產、研多方溝通平台而最佳化創新體系運行。

技術服務

針對寧波智慧城市及海洋經濟產業發展需求,在已有的服務平台基礎上,結合企業和中科院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套用的需要,建設相應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提供技術支撐。

專家諮詢

整合中國科學院專家資源,加強對海洋經濟及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的諮詢指導工作;對智慧產業發展戰略、智慧套用相關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創新體系建設等提供支持。

人才培養

培養研究生,面向社會培訓技術人員;重點培養智慧產業技術專業人才,作為智慧產業技術專業人才培訓基地進行規劃和實施。

技術服務

以智慧產業研究提升企業技術能力,以技術轉移、孵化等方式為中小企業育成提供便利。促進中國科學院所屬有關院所積極支持、參與寧波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從項目評估、成果評價、項目對接、市場推進等全程技術服務。

產業聯盟

聯合相關企事業單位成立“海洋經濟信息化產業聯盟”等。

國際交流

利用平台資源開展海洋經濟信息化與智慧城市國際技術交流。

組織機構

研究院由理事會、院務會、感測技術研發中心、智慧型信息研發中心、海洋感知研發中心、公共技術支撐平台、科技發展部、綜合辦公室等組成。
1. 理事會:研究院最高決策結構。負責重大事項的決策;
2. 院務會:在理事會領導下負責研究院全面工作;
3. 產業發展委員會:由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專家組成,對智慧技術發展戰略、運行模式、具體事務和日常發展進行研究,提出建議;
4. 科技發展部:科研項目管理,成果管理;技術服務、項目合作、技術轉移;
5. 感測技術研發中心:普適計算及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實體;
6. 智慧型信息研發中心:海量信息智慧型處理的研究實體;
7. 海洋感知研發中心 :港航物流信息化技術、水下感測技術的研究實體;
8. 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面向政府及企業相關研發工作提供的公共技術平台,包括:智慧城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智慧海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9. 綜合行政部:財務、後勤、人事管理服務。

信研院優勢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智慧產業核心技術感測網研究,與其它國家相比具有同發優勢。在無線智慧型感測器網路通信技術、微型感測器、感測器終端機、移動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擁有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路的完整技術鏈。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計算所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並形成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基地,我國首枚通用CPU晶片也誕生在這裡。計算所是我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伴隨著計算所的發生髮展,先後為國家培養了幾百名我國最早的計算技術專業人員,在這裡工作或學習過的院士有二十餘位。五十多年來,計算所在高性能計算,智慧型信息處理,無線通信網路,普適泛在計算等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截止2008年底,計算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取得科技成果633項;共獲國家、院、市、部級科技獎勵180項。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寧波分部是中科院區域技術輻射的平台。2004年9月中科院計算所寧波分部在中科院院地合作戰略的推動下,由寧波市高新區,寧波市信產局,寧波市科技局以及中科院計算所共同成立。經過幾年的摸索,凝聚於智慧型感知方向和定製IC方向,在高清智慧型監控、智慧型感知以及IC設計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產業化經驗,已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和專利,總計獲得國家級項目支持7項,省市級項目35項。研製的高清視頻攝像機,智慧型視頻分析器,多通道RFID讀寫器等產品,已廣泛套用於智慧型物流,智慧型交通,治安監控,港口管理等系統中,為企業研發項目100餘項。已形成一類技術(智慧型感知),三種服務(智慧型感知計算服務,智慧型設備網路檢測評估服務,定製IC設計服務)的業務模式,成為 “智慧城市”產業中重要的一環。
智慧物流方面,設計開發的智慧型閘口系統、貨櫃物流安全管理套用系統已成功套用於寧波港,解決了閘口車輛通行效率低的問題,已建設30個碼頭100個智慧型閘口,通關速度由5分鐘縮短到20秒,幫助港口生產單位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智慧海洋方面:針對複雜的海洋環境,研製了先進的能適應水下惡劣環境的水下感測器節點,可套用於環境監測與保護、水產養殖、災難檢測與預報、自主式水下機器人、海上石油天然氣勘探等系統等領域。
智慧安防方面,設計開發的智慧型高清動態圖像道路監控系統,解決了道路卡口實時監控面臨的設備多,系統複雜,需要人工參與等缺點,該系統已成功在寧波市區進行了大範圍部署,為交通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智慧製造方面,設計開發了智慧型供應鏈管理系統,採用工業感測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實現現代物流與製造的聯動發展。目前已在若干服裝企業,汽配加工企業中進行試用。

團隊建設

  在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已開始引入組建以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陳熙霖博士為帶頭人的創新團隊, 陳博士團隊是國內一流的智慧型感知領域研究隊伍, 取得了一些列高水平成果, 基於陳博士團隊多年的工作基礎開展研究, 保證了研究的高起點; 同時針對智慧型感知技術的特點,團隊由智慧型信息處理, 網路,通信,嵌入式系統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員,教授,博士和海外留學人才組成交叉型研究團隊;保證了研究的先進性。
同時已引入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崔軍紅教授帶頭的國際創新團隊,崔教授是水下網路國際工作組指導委員會主席, 是國際水下感測網技術領域的一流專家。2006年,她在ACM第一屆水下網路的國際工作組(WUWNet'06)中擔任聯合主席。2007年,作為指導委員會委員,組織了WUWNet'07。近5年來,在國際頂級和一流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作為主要研究人員負責或參與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美國海軍研究局等多項重大研究課題。並已經研發了一套高速率水聲數據機,以及一整套高效,節能,最佳化的協定棧,解決了水下通訊頻寬低、能量不足、延時高和效率低的關鍵問題。希望通過3-5年的建設,在寧波形成兩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技術創新團隊

平台建設

寧波中科建有EDA服務中心,正在建設智慧型感知計算服務平台,有著豐富的智慧城市產業技術研發、轉移、項目對接、項目示範套用實施經驗。
EDA服務中心配備有6個機房,及高性能伺服器10台,可提供主流EDA及嵌入式開發設計環境。面向寧波及長三角地區製造業提升及轉型期,可幫助企業定製適合的晶片電路,提升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並幫助企業有效地降低成本。
建設的智慧型感知計算服務平台定位於國內領先的面向智慧型感知的計算服務中心,包括硬體平台、核心軟體平台、智慧型信息處理平台及服務平台等四個子平台。採用高性能計算技術以及智慧型感知中間件技術,建成後將達到二百萬億次的計算能力,從而直接面向寧波市智慧城市和相關套用軟體產業建設發展的需要,為寧波市智慧城市十大套用系統各項套用軟體發展提供以感知計算和智慧型處理為核心的計算資源和技術支撐服務。

團隊專家

李明團隊

在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引入組建以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獲得者,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李明博士為帶頭人的技術團隊。李明博士的團隊在過去6年裡以獨特的預見性眼光發展了RSVP自然語言智慧型服務系統。RSVP系統巧妙地運用了團隊成員發明的信息距離理論,解決了許多關鍵性技術難題。團隊由系統設計、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員、教授、博士和海外留學人才組成交叉型研究團隊,保證了研究的全面性與先進性。

計算所張勇東博士團隊長期研究視頻搜尋、多媒體內容分析與理解、多媒體內容安全、視頻編碼與流媒體等技術。張博士作為項目負責人或研究骨幹承擔多項國家973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張博士已經在註明的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近150篇,擁有授權發明專利近20項。擬在前期成果基礎上集成套用,針對寧波公安治安管理需求,研製視頻監控雲平台並套用。

崔軍紅團隊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崔軍紅教授帶頭創建國際創新團隊。崔教授是水下網路國際工作組指導委員會主席,是國際水下感測網技術領域的一流專家。2006年,她在ACM第一屆水下網路的國際工作組(WUWNet’06)中擔任聯合主席。2007年,作為指導委員會委員,組織了WUWNet’07。近5年來在國際頂級和一流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作為主要研究人員負責或參與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美國海軍研究局等多項重大研究課題,並已經研發了一套高速率水聲數據機,以及一整套高效、節能、最佳化的協定棧,解決了水下通訊頻寬低、能量不足、延時高和效率低的關鍵問題。

史紅周團隊

計算所史紅周研究員團隊從2000年就開始通過承擔國家863計畫、科技攻關計畫等課題,進行了數字家庭的相關關鍵技術研究,在基於家庭的多網路融合、家庭安防、家電數位化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積累。改團隊先後承擔國家863計畫等以用戶為中心的多服務融合終端關鍵技術研究、普適計算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示範、企業IPSO智慧型物件測試關鍵技術等研究課題,在物聯網關、智慧型信息處理、智慧型終端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擬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型家居系統”,並與寧波奧克斯等企業合作成立工程中心,研發智慧型家居設備與系統,成為寧波智慧城市建設中智慧家居實施項目。

邱國平團隊

諾丁漢大學邱國平教授的圖像智慧型動態識別技術團隊依託於英國諾丁漢大學,該大學專注於圖像處理技術幾十年,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更是於近期在英國國防部項目資助下,率先提出了“語義最近鄰”(Semantic Nearest Neighbour)的概念並已經開展了一些在行為識別方面的前期研究工作,前期的工作已經驗證了改方法可以被有效的運用在圖像檢索、圖像自動標註等方面,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頂尖會議上,同時我們還印證了將該方法套用於行為檢測領域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它必將能夠推動者一領域的進步。計畫信研院與寧波諾丁漢大學合作共建視頻大數據聯合實驗室,開展寬動態高清攝像頭等技術研發合作。

信研院院長

黃晁,男,寧波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套用研究院院長,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寧波分所(寧波中科積體電路設計中心)總經理,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199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一直從事物聯網關鍵技術、網路感測,智慧型感知技術的研究,擔任信息產業部“數字音視頻編碼標準工作組”(AVS)實現組組長,科技部中小企業科技基金專家組專家,IEEE 會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於物聯網的港口貨櫃管理關鍵技術、普適計算技術、低成本微型無線視頻感測網路、嵌入式作業系統、無線通信協定棧及關鍵技術、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實現技術等。對異構網路下定位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於WLAN的高精度室內定位系統設計方案及聯合RFID和WLAN的實時室內定位系統設計方案。針對視頻網路感測器的套用研究了通過自適應調整視頻編碼器參數、信道編碼器參數和傳輸器的參數,在滿足比特率限制下和保證解碼視頻(接收端解碼出來的視頻)質量的條件下,達到有線無線網路的視頻通信總功耗最小的設計方案。參與了視頻編解碼AVS標準的制定,完成了基於AVS的視頻通信系統。已經成功設計了一款套用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的低功耗處理器、四款無線感測器網路通用節點,並取得了一系列的智慧財產權;已經成功研發了GAINS、GAINZ 及GMesh 等多個系列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產品,並為國內一百多多個高校、研究所及企業單位所採用,產品還在物流、橋樑健康監測、電力線遠程監控、遠程抄表、機房監控及智慧型家居等領域進行了套用。
先後負責和參加了 “面向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的感測網節點設備研製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基於物聯網的港口貨櫃管理關鍵技術與設備”(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國家發改委CNGI 項目“IPv6 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和 “無線感測器網路微型路由器”,“基於測距技術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定位系統”(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無線視頻感測器中的視頻編碼功耗模型和最佳化研究” (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支持自主視聽標準面向三網融合的數字家庭智慧型終端研發及套用” (工信部電子產業基金重點招標項目), “眾核運行時系統的FPGA試驗平台設計”(國家863重點課題)、“智慧型網路訪問終端系統”(國家863重大課題)、“智慧型化家庭信息中心平台研究” (國家863課題)、 “面向固定 / 行動網路的多視角體育 節目轉播編解碼及傳輸技術”(中科院青年基金課題)等科研項目,在無線感測、智慧型終端服務系統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國核心心期刊以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並且有2項被國家標準採納。2006年8月獲“國家信息產業部技術創新先進工作者”稱號。2007年獲市青年科技獎、市4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2008年獲“浙江省信息產業廳科技創新先進個人”、 市高新區十佳創新創業青年、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第二層次培養對象;2005年獲第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
近期發表的論文列表如下:
  Zhenlong Song, Gangyi Jiang, Chao Huang, A survey on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Performance Networking,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ICHCC-ICTMF 2011, May 5-6, Singapore.
Zhenhua Xu ,Mei Yu,Gangyi Jiang , Chao Huang ,“Optimization of AVS Exp-Golomb Code Algorithm with Stream Processor”,2009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n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2009,485-488.
Zhenhua Xu ,Gangyi Jiang ,Mei Yu,Chao Huang ,“A Novel Rate Control Method for AVS Standard”, 2008 11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ceedings, 2008,657-660.
黃 晁 李錦濤 , 基於精細可擴展編碼的多視角視頻編碼研究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42(3).411-416,2008
楊文勇,黃晁,李錦濤,肖方明,“ AVS視頻解碼的錯誤檢測與掩蓋方法”, 《中國圖象圖形學報》,第13卷,第11期,2008年,pp2106-2111.

服務平台

智慧城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面向智慧城市建設需求,依託感測技術研發中心和智慧型信息處理中心的技術實力,建設智慧型感知雲計算服務平台和智慧城市感知設備與網路測試實驗室,面向政府項目規劃及企業產品研發提供標準測試及最佳化服務。
平台定位於國內領先的面向智慧型感知的計算服務中心。在曙光公司與中科院計算所合作建設的“寧波雲計算中心”的基礎上,採用高性能計算技術以及智慧型感知中間件技術,2013年建成100萬億次的計算能力,並提供電子政務及物流網套用等中間件。相關科研機構、大學、企業單位可利用此平台方便地開展科學研究,套用軟體系統研發並可提供套用服務,從而直接面向寧波市智慧城市和相關套用軟體建設發展的需要,為寧波市智慧城市十大套用系統各項套用軟體發展提供以感知計算和智慧型處理為核心的計算資源和計算支撐服務。
智慧城市感知設備與網路測試實驗室結合感測設備測試的共性需求和典型套用特徵,攻克感測設備和智慧型物件系統驗證、性能測量分析、故障診斷等關鍵技術,在微觀層面提出典型指標的測量技術,在巨觀層面設計網路整體性能評估策略,建立支撐感測設備和智慧型物件綜合測試與檢驗評估的系統平台,為智慧城市“共性平台+套用子集”產業化模式的大規模推廣提供重要基礎,推動形成規範的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
針對寧波海洋經濟建設的實際需求,基於研究所相關研究中心的技術成果,在港口物流信息化技術及海底觀測網測試床的基礎上建設智慧海洋技術公共服務平台,為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的科研和技術開發工作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智慧海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包括以下2個綜合實驗室:物流工程與仿真實驗室、水下信息探測實驗室。
物流工程與仿真實驗室
物流工程與仿真實驗室能提供研發工具和環境、產學研結合的社會服務技術平台、教學和實驗環境及交流展示平台,為物流信息技術不同領域的開放式實驗提供先進的、柔性化的實驗環境。
水下信息探測實驗室
水下信息探測實驗室能提供適應水下惡劣環境、低功耗、高效、可靠的水下感測器節點以及開發適應水下無線感測器網路通訊協定棧,套用水下感測器節點在環境監測與保護、水產養殖、災難檢測與預報、自主式水下機器人、海上石油天然氣勘探等海洋套用領域提供關鍵的、共性的水下通訊技術解決方案。計畫組建一支由聲學、水下通訊信息處理、網路、網路安全、嵌入式系統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員、教授、博士和海外留學人才組成交叉型研究團隊,通過不同專業方向的交叉結合開展研究工作,形成海洋信息感知公共服務能力。
感測技術研發中心
感測技術研發中心
   感測技術研發中心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需求,致力於探索智慧型感知物理世界各種信息的新方法,實現物理空間與信息空間的完全融合,實現真正的物物相聯。重點研究智慧型感測器、多感測融合、物聯網中間件等套用支撐技術,並研製一批城市感知套用關鍵技術、設備及系統,形成智慧城市套用系統解決方案。與相關企業合作開展產品研製,為企業提供核心技術支撐,為相關部門建設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為智慧城市套用系統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另外,針對不同的套用場景和測試需求研製開發物聯網測試系統。
關鍵技術包括:智慧型信號處理技術、終端感知網路協定棧技術、感知終端安全與管理技術、智慧型網路互聯技術、多感測協同感知與智慧型互動技術與感知設計驗證技術。此外,中心將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為相關部門建設規劃提供科學依據,為智慧城市各套用系統提供公共技術服務,為智慧城市套用系統研發企業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典型套用有智慧型視覺終端、智慧型交通、智慧型安防、橋樑工程健康監測、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監測、物聯網智慧型家居產品、特定人群行為的智慧型感知產品、物聯網測試、認證服務等。

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研究:
  (1)新型感測器技術:通過新原理、新結構的研發,研究如何提升感測器性能;
(2)射頻識別技術:分為標籤、天線和讀寫器三個方面,研究如何實現低功耗、抗干擾的射頻讀寫系統;
(3)自適應信號提取技術:基於自適應濾波、小波變換、調幅—線性調頻分解技術,研究實現信號的提取與去噪工作;
(4)多感測器信息融合技術;
(5)物聯網套用支撐技術。

團隊組成
   計算所史紅周研究員團隊從2000年就開始通過承擔國家863計畫、科技攻關計畫等課題,進行了數字家庭的相關關鍵技術研究,在基於家庭的多網路融合、家庭安防、家電數位化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積累。改團隊先後承擔國家863計畫等以用戶為中心的多服務融合終端關鍵技術研究、普適計算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示範、企業IPSO智慧型物件測試關鍵技術等研究課題,在物聯網關、智慧型信息處理、智慧型終端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擬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型家居系統”,並與寧波奧克斯等企業合作成立工程中心,研發智慧型家居設備與系統,成為寧波智慧城市建設中智慧家居實施項目。
諾丁漢大學邱國平教授的圖像智慧型動態識別技術團隊依託於英國諾丁漢大學,該大學專注於圖像處理技術幾十年,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更是於近期在英國國防部項目資助下,率先提出了“語義最近鄰”(Semantic Nearest Neighbour)的概念並已經開展了一些在行為識別方面的前期研究工作,前期的工作已經驗證了改方法可以被有效的運用在圖像檢索、圖像自動標註等方面,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頂尖會議上,同時我們還印證了將該方法套用於行為檢測領域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它必將能夠推動者一領域的進步。計畫信研院與寧波諾丁漢大學合作共建視頻大數據聯合實驗室,開展寬動態高清攝像頭等技術研發合作。
預期成果
   中心擬研製與開發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智慧型節點產品、用於物流跟蹤的一體化節點、以及多感測信息融合的節點產品、多協定智慧型網關等產品,智慧型視頻分析等產品可套用於樓宇智慧型化,物流、交通、安防、環境監測、工業控制等多領域。其中,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可對物流全過程進行實時跟蹤、監控、組織、管理、查詢、交易等,為物流現代化的服務需求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同時,在海洋監測、環境數據實時採集方面提供專業化的技術服務。
智慧型視頻分析產品可用於組建智慧城市中的安防領域,是以雲計算技術進行遠程智慧型“雲分析”,實現“雲安全”;通過商業套用,讓安防進入社會運用領域,造福民眾和企業,實現安防視覺聯網報警服務和統一運營,從而將“事先預警+事中處置+事後取證”相結合,實現“全過程安防”,徹底改變和提升安防行業的業態,極大的提高全社會各層級的視覺管理水平。
結合寧波的產業特點以及港口城市戰略目標的實施,中心的產品及套用能改善物流企業經營環境、降低運營成本、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

預期效益
   在寧波本地,藉助物流產業的龐大市場基礎及海洋經濟的市場環境,為中心項目與產品的產業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預計中心建設五年後的經濟效益累計達到1億元。
智慧型信息研發中心
  智慧型信息研發中心針對智慧城市產業發展及套用需求,致力於研究海量信息處理技術,使物聯網中數以兆計的各類實時動態信息得以有效的智慧型分析。中心重點研究大數據協同處理、並行計算、服務自動互聯等雲計算套用支撐技術,為智慧城市產業發展及套用需求,提供雲計算處理與服務系統。
中心開展的套用技術研究工作密切結合國家重要套用需求,堅持以套用為目標。針對政府公共安全部門,研究開發智慧型異構信息處理與分析中間件;針對企業需求,研究開發綜合信息數據管理與挖掘中間件;針對科研用戶,提供高性能並行科學計算中間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雲計算基礎、智慧型視頻信息處理技術、典型套用有針對機械裝備設計、動漫製作、汽車製造、科學計算等行業的計算仿真服務;面向公共安全、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等行業及套用的信息處理中間件;廣泛套用於電子政務、教育行業、企業信息化的雲終端。

團隊組成

在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引入組建以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獲得者,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李明博士為帶頭人的技術團隊。李明博士的團隊在過去6年裡以獨特的預見性眼光發展了RSVP自然語言智慧型服務系統。RSVP系統巧妙地運用了團隊成員發明的信息距離理論,解決了許多關鍵性技術難題。團隊由系統設計、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員、教授、博士和海外留學人才組成交叉型研究團隊,保證了研究的全面性與先進性。
計算所張勇東博士團隊長期研究視頻搜尋、多媒體內容分析與理解、多媒體內容安全、視頻編碼與流媒體等技術。張博士作為項目負責人或研究骨幹承擔多項國家973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張博士已經在註明的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近150篇,擁有授權發明專利近20項。擬在前期成果基礎上集成套用,針對寧波公安治安管理需求,研製視頻監控雲平台並套用。

預期成果

中心擬研製與開發雲終端產品,可廣泛套用於電子政務、教育行業、企業信息化等;中間件面向不同用戶,結合領域知識和用戶需求,解決計算機資源管理和雲端網路通信問題。針對政府公共安全部門,研究開發智慧型異構信息處理與分析中間件;針對企業需求,研究開發綜合信息數據管理與挖掘中間件;針對科研用戶,提供高性能並行科學計算中間件;仿真服務針對不同行業,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仿真服務,如為動漫軟體、汽車製造企業及科研院所提供全面開放、自助式雲服務平台,解決用戶所需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路頻寬資源、並行計算能力資源等。建設以雲計算中心為代表的高水平IT基礎設施,對保持並提高寧波的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且對寧波的整體發展、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海洋感知研發中心
  圍繞海洋經濟建設,通過物聯網感知技術套用提高港口物流效率,開展智慧型閘口、一體化節點及多協定網關、航道引航系統的研製,為建設綜合性國際樞紐強港提供技術支撐。研究水環境監測終端及新型水聲探測等設備的研製,針對環境管理、海洋漁業、資源保護、災害監測和海洋軍事等形成系列核心技術與方案。
針對寧波海洋經濟建設的實際需求,以網路信息技術和智慧型化設備為重點研究:通過物聯網感知技術套用提高港口物流效率,開展智慧型閘口、電子鉛封、一體化節點及多協定網關的研製及航道引航管理,為建設綜合性國際樞紐強港提供技術支撐;研究水下信息感知技術,開展智慧型水下無線感測器節點、石油管道檢測、水環境監測終端及新型水聲探測等設備的研製,針對環境管理、海洋漁業、資源保護、災害監測和海洋軍事等形成系列核心技術與方案。
研究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突破物流感知,研究解決基於物聯網的物流信息平台體系架構構建;研製一體化貨櫃節點等核心設備及軟體;基於RFID、無線感測器網路等物聯網技術進行智慧物流技術研究及信息平台套用示範,提升港口物流的信息共享和利用率;完善物聯網智慧型物流套用子集設計,產品定義和系統解決方案,推動相關標準的制定。套用方面包括港區閘口、物流園區、海關監管、多式聯運、石油管道、電纜等水下設備監控系統,適用於水產養殖的新型水聲探測設備、海洋化學和物理等水文環境監測、港口安保、入侵監控等海洋戰略套用,適用於水下機器人等裝備通訊導航的水下無線感測器節點,海洋災難檢測和預報等。

團隊組成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崔軍紅教授帶頭創建國際創新團隊。崔教授是水下網路國際工作組指導委員會主席,是國際水下感測網技術領域的一流專家。2006年,她在ACM第一屆水下網路的國際工作組(WUWNet’06)中擔任聯合主席。2007年,作為指導委員會委員,組織了WUWNet’07。近5年來在國際頂級和一流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作為主要研究人員負責或參與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美國海軍研究局等多項重大研究課題,並已經研發了一套高速率水聲數據機,以及一整套高效、節能、最佳化的協定棧,解決了水下通訊頻寬低、能量不足、延時高和效率低的關鍵問題。

預期成果

  計畫經過三到五年的研發,攻克水下感測器網路節點、網關、高速OPDM水聲數據機等關鍵技術,形成系列產品。結合寧波的產業特點以及海洋經濟國家戰略目標的實施,中心的產品及方案將在東海海洋環境管理、資源保護、災害監測、海洋工程、海上生產作業、寧波港口水文監測、寧波海洋牧場等項目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預期效益

在寧波本地,藉助寧波市政府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政策環境下,為中心的項目與產品產業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預計中心建設五年後可服務海洋產業相關企業50家,增加企業產值1億,中心實現直接經濟效益達到1000萬元。
工業智慧型化中心
中心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以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智慧型化產業發展為目標,積極發揮專業特長和技術優勢,拓展理論與套用研究領域,以解決寧波及周邊企業工業生產面臨的“用工荒”難題,改善企業現代化水平,保障生產過程安全,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升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研究方向

中心結合寧波及周邊地區製造加工企業特色,圍繞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汽車配件等行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改造難題,重點開展自動化技術集成研究和套用推廣。

預期成果

工業自動化領域專業技術研究:研究工業智慧型數控系統、大功率伺服驅動、電機、智慧型感測器、MES軟體、智慧型機器人等核心技術,通過對裝備、工藝、系統控制、服務等技術的集成,構建智慧型化生產線。
工業智慧型化裝備研發:結合本地製造加工企業特色,開展塑膠機械、機加工機械、紡織機械、玻璃機械、包裝機械、陶瓷機械、壓鑄機械、石化機械等智慧型裝備的研發。
開展產業化集成示範套用:圍繞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汽車配件等行業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改造難題,重點開展自動化技術集成研究;開發產品自動化生產、加工、檢測、裝配、倉儲等自動化生產線、系統或數位化車間;解決企業面臨的用工短缺、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等問題,推動寧波先進制造業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