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廠鎮

寧廠鎮

寧廠鎮,地處重慶巫溪縣城北10公里,後溪河與大寧河交匯的溪口,依山傍水而建,青石街道逼仄,吊腳樓過街樓等古建築和民居沿後溪河蜿蜒延伸3.5km,俗稱“七里半邊街”。

寧廠古鎮有5000多年的製鹽史,遠古時期是“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檣,食也”的樂土,在唐堯時期就是極盛一時的巫鹹國的本土和首會所在地。並因鹽而興,歷史上曾設立郡、監、州、縣,有過“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吳蜀之貨,鹹薈於此”、“利分秦楚域,澤沛漢唐年”的輝煌。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廠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市巫溪縣
  • 面積:95.27平方千米 
  • 人口:4395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暖濕性季風型氣候
  • 著名景點:寧廠古鎮
古鎮簡介,歷史發展,古鎮·以往,古鎮·如今,古鎮·未來,文化名鎮,景致概述,古鹽場遺址,古居民老街,旅遊指南,特色美食,進出交通,氣候與游季,古鎮欣賞,地圖信息,

古鎮簡介

寧廠古鎮古稱“袁溪鎮”,因宋置大寧監稱大寧廠而得名,位於重慶巫溪縣附近,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國早期製鹽地之一。《華陽國志校補圖注》:"當虞夏之際,巫國以鹽業興",距今約5000年之久。天然鹽滷泉自鎮北寶源山洞流出,從先秦鹽業興盛以來,寧廠古鎮因鹽設立監、州、縣,明清時成為中國十大鹽都之一。《蜀中廣記》記載明洪武時“產量居四川產鹽到20%之多。。。各省流民一兩萬在彼砍柴以供大寧鹽井之用”。
因此,寧廠古鎮是三峽地區古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和搖籃,堪稱世界的“上古鹽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而1506年爆發在這裡的鹽場灶夫起義,比歐洲產業工人運動早300多年,更應是世界工人運動之源流。
寧廠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民俗古樸,山水靈秀幽靜,是重慶市古鎮文化鑑賞游的旅遊新品,是西安--三峽南北旅遊大通道的旅遊精品, 是新三峽旅遊中的古鎮亮品,是渝、陝、鄂結合部的古鎮絕品,是奉節-巫溪-巫山“金三角”黃金旅遊線上的古鎮旅遊極品,是中國的“上古鹽都,巫巴故鄉”。

歷史發展

古鎮·以往

古巴國重要產鹽地
寧廠鎮寧廠鎮
在千里峽江,當地老百姓要在“鹽”字後再綴個“巴”字,叫鹽巴。據專家考證,巴楚戰爭不斷,就為了一個“鹽”字,巴國因鹽興國,失鹽國衰,對於巴人來說,鹽運與國運密切相關,而今巫溪縣的寧廠古鎮則是古巴國的重要產鹽地,也是我國早期製鹽地之一,距今約5000年之久。
公元前316年,寧廠鎮就開始熬鹽。
東漢永平七年(64),曾試圖引寧廠鹽滷到巫山未成功。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劉備為鞏固荊州,加大鹽業控制,廢巫縣設北井縣,是為巫溪建縣之始。
宋開寶六年(973),設大寧監徵稅。
公元991年,大寧監雷悅於鹽泉口建龍池,上鑿30眼。宋寧宗時,大寧監孔嗣宗“創篾過虹橫跨溪面”,從此南岸開始熬鹽。
清康熙四年至乾隆三十七年(1665~1772),寧廠鎮達到頂峰,全場336灶。
公元1935年,大寧場長公署合併於鹽稅局,稱大寧鹽稅局。公元1938年,大寧鹽稅局更名為大寧鹽場公署。抗日戰爭時期,寧廠鎮奉命川鹽濟楚,加大鹽業生產力度。1941年,日軍飛機7架,投彈35枚,轟炸寧廠鹽場,企圖切斷食鹽供應。
從先秦鹽業興盛以來,寧廠古鎮因鹽設立監、州、縣,明清時成為全國十大鹽都之一,古老的青石板路,吊腳樓以及古建築,訴說著古鎮數千年的歷史滄桑。

古鎮·如今

重慶歷史文化名鎮
寧廠鎮寧廠鎮
巫溪縣旅遊局長劉成林介紹,寧廠古鎮三峽庫區成庫後,唯一一座不被淹沒、不搬遷,保留三峽人家的歷史古鎮。重慶市政府正式將寧廠古鎮列為重慶歷史文化名鎮,並批覆同意了《關於審批巫溪縣寧廠古鎮保護與發展規劃的請示》。
按照規劃,寧廠保護與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保護區面積是12.57公頃,一般保護區面積7.91公頃,環境協調區面積1.42公頃。將保護好寧廠古鎮的山系、水系、社會文化風貌和景觀視線走廊,特別是保護好龍君廟、秦家老宅、方家大院、向家老屋、方家老宅、鹽廠三車間、過街樓等重點文物建築。
已公布的縣、鎮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建築實體邊線外10米以內為重點保護範圍,邊線外20米以內為一般保護範圍,邊線外30米以內為建設控制地帶。其他重點建築,保護範圍為被保護建築外牆5-10米,將按有關規定加強保護和管理。

古鎮·未來

擬引資1.7億開發老街
據劉成林介紹,縣旅遊局近日完成了對寧廠古鎮的總體旅遊規劃,計畫投入1.7億元予以整體包裝。據悉,目前正在進行招商引資,已有企業前往實地考察。據悉,古鎮是一條古老的石板街道,全長3.5公里,將重點進行4個方面的旅遊開發,首先是在鹽廠三車間,修建一座鹽歷史文化博物館,向遊客展現古巴人系列熬鹽傳統工藝;然後重新修復龍君廟、秦家老宅、方家大院3大古建築;完善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向家老屋、方家老宅;修復老街兩旁的吊腳樓等。劉成林稱,當地還有一口獨特的鹽泉,有碗口粗,常年不枯竭,屆時還將開發該鹽水資源,建成重慶最大的鹽水溫泉。
寧廠鎮寧廠鎮

文化名鎮

2010年,寧廠古鎮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景致概述

天然鹽滷泉自鎮北寶源山洞流出,從先秦鹽業興盛以來,寧廠古鎮因鹽設立監、州、縣,明清時成為中國十大鹽都之一。
寧廠鎮寧廠鎮
過剪刀峰,繞"十八羅漢",跨過又一道索橋,西進後溪河,便是鹽泉古鎮--寧廠。寧廠古鎮,坐落在後溪河的深山峽谷之中,南北高山橫亘,東西峽谷透穿,街道偏窄,依山傍水,三面板壁一面岩,古稱"七里半邊街",鎮上建築古色古香,多數樓房系竹木結構,不少臨河而建,下面斜立木樁,柱上支撐木樓,這些懸空的房屋,稱之為"吊腳樓",貌似東側西歪,有倒塌之險,實則牢固耐用,無傾復之憂。後溪河從吊腳樓下穿過,把古鎮一分為二,又有江南水鄉之妙。
遊覽寧廠古鎮,不覺她舊,只覺她新,更覺她奇,這裡的山,自然的美,這裡的水,美得自然,這裡古老純樸的建築,奇得迷人。鎮東有守衛它的青獅白象岩,還有一群似人非人的石蹲,謂之"十八羅漢",是白蓮教起義軍的據點遺址。鎮南半山腰上的女王寨,是明末清初李自成起義軍紮營抗清的山寨。鎮西一山聳峙,狀若金字塔,其名二仙山,山腰一洞,乃遠近聞名的仙人洞。該洞不僅景物別致,且有"一局殘棋說爛柯"的神奇傳說。鎮北寶源山麓,又有一洞嵌於其上,洞口有一石龍,清泉從龍嘴噴出,這便是地地道道的自流井--白鹿鹽泉。
寧廠鎮寧廠鎮
傳說先秦時代,獵人袁氏逐鹿至此,鹿忽不見,只見一洞,清泉湧出,口渴飲泉,水味極鹹,知為鹽泉, 訊息傳出,人們便取水熬鹽。從此,這裡便成了中國早期製鹽地之一。在清乾隆年間,有鹽灶三百三十六座,煎鍋一千零八口,號稱"萬號鹽煙"。

古鹽場遺址

分布在寧廠鎮的王家灘、衡家澗、沙灣、麻柳樹等地。王家攤30餘個鹽灶,保存完整的有8個,面積1萬平方米;衡家澗18個,保存完整的3個,面積5000平方米;沙灣20餘個,保存完整的4個,面積7000平方米。

古居民老街

依山傍水而建,青石街道逼仄,吊腳樓、過街樓等古建築和民居沿後溪河蜿蜒延伸3.5km,俗稱“七里半邊街”。

旅遊指南

特色美食

大寧黨參、巫溪黃連。
寧廠鎮

進出交通

從重慶客運站乘班車到巫溪,也可在重慶坐快艇到巫溪。
停留住宿
住宿比較便宜,鎮內有園丁招待所、桃源招待所。

氣候與游季

屬亞熱帶暖濕性季風型氣候。秦嶺大巴山阻擋北方冷空氣南下,氣候溫暖濕潤。因地勢高差懸殊,氣候垂直變化明顯,為典型的立體氣候。四季遊覽皆宜。

古鎮欣賞

寧廠鎮寧廠鎮
寧廠鎮寧廠鎮
寧廠鎮寧廠鎮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巫溪縣二零一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