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平城之戰

永嘉五年-漢光興二年(311)四月,漢鎮東大將軍石勒從許昌出兵,於苦縣寧平城(今河南鄲城東北),截殺晉國王公大臣,聚殲東海王司馬越勢力。是殲滅戰。

石勒及時抓住戰機,輕騎奔襲,終將晉室僅剩的核心力量基本殲滅,從而為後來合力攻破洛陽最終滅亡西晉創造了條件。

基本介紹

戰爭始末,背景,寧平城之難,洧倉之恥,《晉書》記載,地理位置,點評,落難宗室,沒於石勒,沒於劉聰,

戰爭始末

背景

晉永嘉四年-漢光興元年(310)十一月,晉執掌朝政的東海王司馬越因洛陽勢孤日危,為保存實力,以南攻漢鎮東大將軍石勒軍為名,率晉室重臣及甲士4萬人,出屯項城(今河南沈丘),只留下右衛將軍何倫等與晉懷帝留守洛陽。

寧平城之難

晉永嘉五年-漢光興二年(311)三月,司馬越死於項城,臨死前將後事托於太尉王衍。隨後由晉廷朝臣、軍隊10餘萬護送司馬越靈柩準備還葬於東海國(今山東郯城北)。四月,石勒率輕騎追至寧平城,漢軍騎兵四面包圍晉軍,用箭猛射,10餘萬晉軍無統一號令,只顧逃命,未被射死的也因自相踐踏而亡,王衍及宗室諸王等皆被俘殺。

洧倉之恥

留守洛陽的龍驤將軍何倫聞知司徒司馬越病死,秘不發喪,即奉裴妃、東海世子司馬越子司馬毗東撤。何倫等人及護衛軍行至洧倉(今河南鄢陵西北)與石勒漢軍遭遇,晉軍大敗,除裴妃李惲、何倫幾人逃脫外,司馬毗及宗室三十六王全部被漢軍俘殺。

《晉書》記載

晉書·列傳第二十九》記載了石勒集團製造的苦縣大屠殺,一次就屠殺和吃掉已經放棄抵抗的華夏軍民百姓高達二十多萬人:
“永嘉五年,薨於。秘不發喪。以襄陽王范(司馬范)為大將軍,統其眾。還葬東海。石勒追及於苦縣寧平城,將軍錢端出兵距勒,戰死,軍潰。勒命焚越柩曰:‘此人亂天下,吾為天下報之,故燒其骨以告天地。’,於是數十萬眾,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王彌弟璋(王璋)焚其餘眾,並食之。”
何倫李惲聞越之死,秘不發喪,奉妃裴氏及毗出自京邑,從者傾城,所經暴掠。至洧倉,又為勒所敗,毗及宗室三十六王俱沒於賊。”

地理位置

西晉豫州梁國下轄有苦縣項縣陽夏陳縣等,寧平城就在苦縣境內。

點評

此戰,石勒及時抓住戰機,輕騎奔襲,終將晉室僅剩的核心力量基本殲滅,從而為後來合力攻破洛陽創造了條件。

落難宗室

沒於石勒

311年,苦縣寧平城及洧倉遇害者或下落不明者名單:司馬邃、司馬范司馬遵、司馬毅、司馬劭、司馬澹、司馬喆、司馬濟及其二子等,10人。
  1. 晉書》:司馬邃立,沒於石勒
  2. 《晉書》:封其(指司馬瑋)子范〖司馬范〗為襄陽王,拜散騎常侍,後為石勒所害。
  3. 《晉書》:永嘉中,立東萊王蕤子遵(司馬遵)為穎(司馬穎)嗣,封華容縣王。後沒於賊,國除。
  4. 《晉書》:[司馬睦]薨於位,世子蔚早卒,孫毅立。[司馬毅]拜散騎侍郎,永嘉中沒於石勒。
  5. 《晉書》:[司馬陵]鹹寧五年薨,子濟立。[司馬濟]拜散騎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輔國將軍。隨東海王越在項,為石勒所害,二子俱沒。
  6. 《晉書》:[司馬歆]無子,以兄子劭(司馬劭)為後,永嘉末沒於石勒
  7. 《晉書·司馬澹傳》:永嘉末為石勒所害,[司馬澹]子哀王喆立。喆字景林,拜散騎常侍,亦為勒所害。
  8. 《晉書·司馬肜傳》:[司馬肜]無子,以武陵王澹子禧(司馬禧)為後,是為懷王,拜征虜將軍,與澹俱沒於石勒。
註:”相當於下落不明的含義,與“歿”含義不同。

沒於劉聰

《晉書》:永嘉中,懷帝以乂子碩(司馬碩)嗣,拜散騎常侍,後沒於劉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