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賦

寧夏大學賦

《寧夏大學賦》作者是杜軍,創作年代為現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寧夏大學賦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賦
  • 作者:杜軍
正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賞析,賦的源流與《寧夏大學賦》,《寧夏大學賦》的“形、神、魂”,相關報導,相關評價,

正文

寧夏大學A區正門寧夏大學A區正門
金波湖金波湖
寧夏大學圖書館寧夏大學圖書館
羅馬迴廊羅馬迴廊
曲橋曲橋
中華辭賦(202年第4期)中華辭賦(202年第4期)
軍(筆名:山菏)
序:縱觀中國大學,名校有賦,普通高校亦有賦,寧夏大學211學府也,增其影響力,揚其美名,不可不有賦。余雖晨霧之微、螢燭之光,亦冀以補益山海,增輝日月,遂敢效餘款款之愚、竭余不肖之力作此賦,祝其如日東升,薪火傳承,願其神州飲譽,寰宇揚名。夫如是,則余之幸矣。
西夏黌宇,回鄉昆崗。俯瞰江南,雄踞塞上。東吮滔滔黃河水,西倚雄雄賀蘭山,南襟六盤之崔嵬,北枕草原之蒼茫。泱泱華夏之二一一學府兮,千秋愈盛。巍巍中華綜合教育之寶閬,萬世益昌。
滄桑寧大,歲月崢嶸。誠斯神州思子衿之際,即此學子望雲霓之時,壘外垣,砌高牆。營授受之齋、藏書之閣,造寢居之所、飲食之堂。庠序乃立,師範醫農。逮至文革,校運遭劫,椒焚桂折,巨痛深創。改革開放,赤縣再春,預科新建,碩士招生。科教興寧,兩次重組,師專工農,風雲入並。文史理工,經管法教,中西融匯,古今貫通。科研教學比翼雙飛,西部名校雄姿初呈。從無到有,實乃先輩瀝血籌建;由弱變強,幸得群英嘔心經營。艱苦創業,奮力拚搏,怎忘篳路藍縷;根深葉茂,本固枝榮,已是玉汝於成。
美哉寧大,鬱郁芬芳。朝迎紫氣,夕曳霞裳。楊蕃槐茂,竹郁松榮。馬蘭競妍,沙棗飄香。綠柏茵茵,汲天地之靈氣;碧草萋萋,擷日月之華芳。金波妙湖,靜謐幽清。吞吐煙雨,變幻陰陽。輕霧罩柳翠,曉煙籠波青。淥水澹澹搖葦影,金波粼粼送清風。鯉鯽躍流,鳧鶩嬉水,鷗去消痕,蝶舞弄影。呢喃燕語,啁啾鵲鳴。登高遠眺,物我兩忘。把酒臨風,寵辱不驚。
放眼校區之間,衢圍街廛,宛如游龍。漫步校園之內,瓊樓簇筍,玉宇屹聳。行政樓兮,嵯峨恢宏。躋斯樓也,拜玉皇於聖殿;登茲廈矣,訪嫦娥於月宮。圖書館兮,玉蘊珠藏。戶牖增皓,天窗流光。卷帙紛紜,盛若南山之修竹;簡冊浩繁,多如阿房之瓦當。懸樑刺股,空嗟學海無涯;焚膏繼晷,長嘆書山難窮。體育館兮,莽莽蒼蒼。塑膠鋪其地,混凝築其牆。控球於是,若貓戲鼠;競技乎此,如雞斗蟲。千席扺掌聒噪,聲震霄漢;萬人頓足喧譁,響徹天宮。凌雲廣場,子衿青青;羅馬迴廊,書聲琅琅。曲橋臥
波,未云何龍?拱橋行空,不霽何虹?
樂土寧大,毓秀鐘靈。方圓兩千畝,縱橫二十頃。一而生三,本部南校,新華學院,各有不同。八字校訓,一向秉承:謂之尚德,尚德重禮;謂之勤學,勤學慎思;謂之求是,求是明辨;謂之創新,創新篤行。引寧夏學術,萬千師生鳳翥龍驤;開朔方教風,廿五學院日升月恆。西部生態,碩果纍纍;能源化工,豐功煌煌。回族學探驪,譽滿海滄。西夏學折桂,震乎蒼穹。
盛哉寧大,輩出精英。若夫大師鴻儒,穆似月涌。博導如雲,焉無落彀之才;碩師滿座,安有漏網之英。爾乃厚德重望,博古通今,海取眾長,廣獵諸英。播仁義,設帳口授;廣禮智,開壇舌耕。從之如飲甘露,師之如沐春風。至若巨匠才子,燦如星徜。其思學如飢,求識似渴,秉燭夜讀,伏案日誦。或映雪囊螢,或鑿壁借光,或聞雞起舞,或躍馬爭雄。作家煒煒,文則洛陽紙貴;將軍凜凜,武可天地震驚。商業奇葩,焯焯烈烈;政界翹楚,鏦鏦錚錚。
鳳翔九天,立志務高;鵬程萬里,用心唯長。尚德勤學兮,見賢思齊;求是創新兮,慎獨內省。增益社稷兮,捨我其誰?造福蒼生兮,非汝莫當。
噫吁嚱!昨日璀璨,已照汗青;明朝輝煌,更佇朝陽!慨當以慷,頂禮祝曰:
滔滔黃河兮,源遠流長。
雄雄賀蘭兮,聖馨遠揚。
鬱郁寧大兮,薪火傳承。
神州飲譽兮,寰宇揚名!
時壬辰年四月二十二日作
發表於中國辭賦界頗具權威的期刊《中華辭賦》(2012年第4期)

注釋

①西夏黌宇:即寧夏大學,坐落在素有“西夏古都、塞上湖城、回族之鄉”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與教育部共建的以文史理工農為主體的綜合性“211工程”大學,現有三個校區:本部A、B、C、D四區,南校區,新華學院。
②昆崗:亦作“崐岡”,“崑岡”,即崑崙山,這裡指寧夏的最高學府。
③寶閬(làng):指閬鳳山之苑,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指求學成才的好地方。
④師範醫農:指1958年9月創建的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和寧夏醫學院,1962年9月,三所學院組建寧夏大學。
⑤預科:指寧夏大學民族預科班成立。
⑥兩次重組:1997 年 12 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併;2002 年 2 月,與寧夏農學院合併,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嶄新的一頁。
⑦子衿青青:指風華正茂的寧大學子奮力拚搏,以後將成為國家渴求的人才,化用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⑧一而生三:寧夏大學分為本部A、B、C、D區,南校區,新華學院三個校區。

譯文

寧夏大學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最高學府,它俯視著江南沃土,雄立在邊塞大地上。它的東面吮吸著像乳汁一樣的滔滔黃河水,西面依靠著像肩膀一樣的雄渾的賀蘭山,南面以高聳的六盤山為衣襟,北面以蒼茫的內蒙古草原為秀枕。它是偉大中國的211學府,也是遼闊中華的綜合教育寶地,它必將千秋萬世繁榮昌盛下去。
滄桑的寧夏大學有著不平凡的歷史歲月。在神州大地渴求人才、莘莘學子盼望獲取知識的時刻,寧夏大學開始壘起高高的外牆,營造教室、圖書館、宿舍、食堂。1958年,寧夏大學建立,由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和寧夏醫學院組成。到了文革時期,校運遭受了劫難,師資也蒙受損失。改革開放後,春回中華大地,寧夏大學民族預科班成立,同時,寧夏大學開始碩士招生。在“科教興寧”的政策下,寧夏大學經歷了兩次重組,1997 年 12 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併,2002 年 2 月,與寧夏農學院合併。新的寧夏大學擁有文史理工、經管法教等各科門類,融匯了古今中外各種知識,科研與教學齊頭並進,初步展露了西部名校的雄姿。寧夏大學能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這都是先輩們辛苦經營的結果。他們艱苦創業,奮力拚搏,才有了寧夏大學今天的根深葉茂,本固枝榮。我們不會忘記那段艱苦的創業歲月,更會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繁榮景象。
美麗的寧夏大學到處散發著繁盛的氣息。它早晨迎著東方的紫氣,傍晚披著美麗的彩霞。楊樹槐樹長得很茂盛,綠竹、蒼松也鬱鬱蔥蔥的。馬蘭花競相開放,沙棗樹飄著濃郁的芳香。綠柏、碧草生機勃勃,這是汲取了天地的靈氣和日月的精華。金波湖邊,清幽靜謐。它容納了煙雨,調節了寧夏大學的氣候。早晨,薄薄的煙霧籠罩著金波湖,使湖邊的柳樹更加翠綠,使金波湖的波浪顯得更加碧綠清澈。在陽光的照射下,清風吹來,湖面盪起了層層漣漪,一圈圈蕩漾開去。此時,波光粼粼,像千萬條銀魚在遊動,蘆葦也搖晃著它的身影。鯉魚、鯽魚跳出了水面,野鴨在水裡嬉戲。白鷗擦過水麵,水面上的波紋不久就消失了,蝴蝶飛舞著,在湖面上擺弄著各種身姿。燕子、鳥鵲鳴叫著,飛來飛去,你追我趕。站在寧大橋上遠望,欣賞著美麗的景色,迎著清風,飲著美酒,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曾經的榮辱得失都不放在心上了,心靈被徹底淨化了。
放眼寧夏大學校區之間,街道縱橫,就像游龍一樣。在校園內漫步,一座座高樓像雨後春筍一樣,聳立在校園裡。寧夏大學A區的行政樓非常宏偉高大,登上行政樓,就好像快要到了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或是嫦娥的月宮。寧夏大學圖書館窗戶明亮,藏著許多像美玉珍珠一樣的珍貴書刊。所藏的圖書資料非常多,多得像南山的竹子,阿房宮的瓦當。即使懸樑刺股、焚膏繼晷地去讀書,也會不禁感嘆學海的無涯,書山的無窮。寧夏大學的體育館非常寬闊,是用塑膠鋪的地面,混凝土築的圍牆。在這裡打球、競賽,就像貓捉老鼠、公雞斗蟲一樣輕鬆自如。這裡有上千個座位,能容納上萬人,如果大家鼓掌或是喧譁,聲音似乎能傳到天宮。凌雲廣場上,學子們人來人往,羅馬迴廊下,讀書聲非常響亮。《易經》上說:“雲從龍”,可是現在沒有雲,金波湖上卻依然橫臥著像巨龍一樣的曲橋。本來雨後天晴才會出現彩虹,可是現在像彩虹一樣的拱橋卻突現在金波湖上。
寧夏大學是一塊樂土,它凝聚了天地間的靈氣,孕育著優秀的人才。寧夏大學占地兩千餘畝,由寧夏大學本部A、B、C、D四區,寧夏大學南校區以及新華學院三部分組成,它們又各有特色,就像《西遊記》中所說的“龍生九種,九種各別”那樣。寧夏大學一向秉承“尚德、勤學、求是、創新”的八字校訓,既要寧大師生尚德重禮,勤學慎思,又要他們求是明辨,創新篤行。寧夏大學的萬千師生就像龍鳳飛舞一樣奮發有為,引領著寧夏的學術。寧夏大學二十五個學院正在迅速壯大,如同日月剛剛升起那樣,開創了寧夏的教風。西部生態中心碩果纍纍,能源化工基地功績光彩奪目。寧夏大學回族研究院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如同在黑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在回族學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海內外小有名氣。寧夏大學西夏研究院的西夏學研究處於領先地位,盛名好像震動了蒼天。
興盛的寧夏大學精英輩出。寧夏大學的大師大儒就像明月一樣不斷湧現。博士生導師像雲彩一樣多,碩士生導師座無虛席,都是寧夏大學網羅的優秀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品德高尚,很有威望,他們博古通今,大量汲取各種長處,廣泛獲取各種知識精華。課堂上,他們口授舌耕,播撒仁義禮智信的知識種子。學生聽了之後,就好像飲了甘甜的露水,沐浴了溫暖的春風。寧夏大學的巨匠才子,就像星星一樣耀眼。他們學習知識就像飢餓、口渴了一樣,沒日沒夜地刻苦讀書,就像晉代的車胤夏天用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以及西漢的匡衡鑿破牆壁借鄰居的燭光讀書,如同東晉的祖逖半夜一聽到雞鳴就起床舞劍,西漢的李廣每天騎上戰馬刻苦練箭。寧夏大學培養出的作家很有名氣,他們的作品如同西晉左思的《三都賦》那樣,被當世重視,流傳很廣,以致洛陽的紙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寧夏大學培養出的軍事人才威風凜凜,打起仗來絕不含糊,天地似乎都震驚了。寧夏大學培養出的商業奇葩、政界翹楚也大有作為,他們的德行就像猛火燃燒一樣顯赫,他們的名聲如同金鐵撞擊聲一樣響亮。
鳳凰之所以飛翔在九天之上,是因為它的志向高遠。鯤鵬之所以能飛行萬里,是因為它有長久的恆心。寧夏大學的學子們也要像鳳凰、鯤鵬一樣,努力實踐“尚德勤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當看到賢人時,就向他看起;當獨處時,既要謹慎認真,又要時常反省自己。等到將來,做於國於民有利的事,造福蒼生,除了他們,還有誰能擔當這個重任呢?
喔!寧夏大學的昨天是多么燦爛,這已經寫入了史冊。寧夏大學的明天必將像剛剛升起的朝陽一樣更加輝煌。面對寧夏大學的輝煌燦爛,心裡的情緒也慷慨激昂,向寧夏大學行頂禮,並祝願:
滔滔的黃河水啊,它歷史悠久,還會長久地流淌下去。雄雄的賀蘭山啊,它神聖的威名遠播四方。興盛的寧夏大學啊,它的薪火會永遠傳承下去,必將在中國享有盛譽,在全球傳播美名。

作者簡介

杜軍(1985-),筆名“山菏”,男,漢族,山東菏澤牡丹區人氏,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從小酷愛古典文學,最喜讀《三國演義》。
作品散見於《中華辭賦》《原聲》《寧夏穆斯林》《寧夏日報》《中華楹聯報》《香港商報》《銀川晚報》《寧夏大學報》等報刊。2007年,榮獲“第三屆膠東文化杯古典詩文大獎賽”優秀獎。散文《怡情金波湖》榮獲“2012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徵文大賽”一等獎,並被寧夏《新訊息報》、固原新聞網、寧夏大學新聞網報導,詩歌《悠悠賀蘭情》獲2012年“時代頌歌”全國詩歌散文大賽二等獎。
杜軍(寧夏大學)杜軍(寧夏大學)

賞析

海正忠
中華民族自古有盛世作賦的傳統,在中國進入偉大復興的時代,辭賦文學也春回大地。現代辭賦與時俱進,歌頌時代,增強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杜軍同學所作《寧夏大學賦》(發表於《中華辭賦》2012年第4期)算是為寧夏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貢獻了他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這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

賦的源流與《寧夏大學賦》

賦是中國歷史上綿延數千年的古老文體,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學樣式,有“語言活化石”之稱。它介於詩和散文之間,類似於現在的散文詩,講求文采韻律,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
賦濫觴於《詩經》中的“六詩”(風雅頌賦比興)之一,戰國時的屈原、宋玉等人繼承此傳統,結合荊楚文化風韻,發文楚辭,稱之為“騷賦”,如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設問問答,文辭鋪張,開一代之格局。到了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出現了司馬相如、張衡、班固等大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魏晉以後,除了沿襲傳統的體物狀景的大賦之外,賦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如庾信的《哀江南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做“律賦”,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如蘇軾的前後《赤壁賦》。明清以後,辭賦式微,幾近斷代。
相比較而言,詩、詞、曲、賦四大文體,賦是最難寫的。從《詩經》算起,三千多年來,能寫詩的人有幾百萬人,甚至近千萬。但是,寫賦的人,從古至今不過千人左右,劉勰在《文心雕龍·詮賦》中說:“以賦觀詩,較若紛至沓來,氣猛勢惡。故才弱者只能為詩,不能為賦。”古代凡有成就的賦家,如兩漢時的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蔡邕,無一不是大學問家和大作家,而且精通文史哲,乃至天文地理,正如明朝著名文論家謝榛所說:“漢人作賦,必讀萬卷書,以養胸次,又必精於六書,識所從來,自能作用。”司馬相如寫《子虛賦》和《上林賦》時,“閉門謝客,控引天地,錯綜古今,忽而如睡,煥然而興,幾百日後而成。”可見,寫賦確實辛苦之至。杜軍出生於山東菏澤,從小背誦唐詩宋詞以及《論語》等,閱讀了較多的古文名篇。他構思《寧夏大學賦》歷時半年之久,翻閱了大量關於寧夏大學的資料,細讀了《寧夏大學五十年(1958-2008)》。在寫出《寧夏大學賦》初稿後,又反覆推敲,幾易其稿,遂成今日之面貌。
《寧夏大學賦》是一篇全景式狀描寧夏大學的賦,是勾畫現狀、憧憬未來、抒發情懷的賦。俗話說:“至親無文”,推而廣之,至熟也不易為文。因為太熟悉,不但麻木了,連激情也消失了。而杜軍從他鄉來到寧夏,強烈的好奇心是追求知識的巨大動力。面對進取的寧大,面對包容的寧大,面對新鮮的寧大,面對似曾相識的寧大,他首先用大場面敘述了寧夏大學在寧夏乃至全國的地位,之後,分別寫了寧夏大學的歷史、校內外景色、學校概況、師資人才等。文末又以高遠的境界表達了對寧大學子的希望和對寧大母校的祝願。區區1200多字,可以說是一首熱情洋溢的寧大頌歌,一篇展望寧大未來的美好宣言。

《寧夏大學賦》的“形、神、魂”

辭賦的三要素在於“形、神、魂”,有形無神,平淡無奇,毫無生氣;有形無魂,猶如行屍走肉;形神魂兼備,才是辭賦上品。
“形”
“形”即格律形式,指騷漢駢律文,或“兮”字句,或鋪陳,或對仗等。
鋪陳是一種直書其事的表現手法,《文心雕龍·詮賦》:“賦者,鋪也”,即“鋪采摛文,體物瀏亮”。《寧夏大學賦》採用了並列式鋪陳方法,整篇文章從寧大歷史、校園景色、師資、人才等四個方面進行縱橫描述,既有深度,也有廣度。《寧夏大學賦》也採用了段落式鋪陳手法,比如,第二段以寧大歷史為主題:“滄桑寧大,歲月崢嶸······”,用短短235個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寧大50多年的歷史,有首創,“艱苦創業,奮力拚搏,怎忘篳路藍縷”,有重組,“師專工農,風雲入並”,有受挫,“校運遭劫,椒焚桂折,巨痛深創,”更有壯大,“理工文史,經管法教,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根深葉茂,本固枝榮,已是玉汝於成。”“體物瀏亮”指描寫事物的形象鮮明生動。作者用形象思維,加上準確的意象選擇,如“綠柏茵茵,碧草萋萋”,“蝶舞弄影”,“鳳翥龍驤”,做到了體物瀏亮,從而收到寄意達志的藝術效果。
《寧夏大學賦》模仿先秦文學的騷體賦,如騷體的“兮”字句,“泱泱華夏之二一一學府兮”,“增益社稷兮,捨我其誰?造福蒼生兮,非汝莫當,”“滔滔黃河兮,源遠流長。雄雄賀蘭兮,聖馨遠揚。鬱郁寧大兮,薪火傳承。神州飲譽兮,寰宇揚名”,將幾千年前的騷體與當今寧大融鑄在一起。語句上,《寧夏大學賦》以四、六字句為主,如“俯瞰江南,雄踞塞上”,“擷日月之華芳”,兼有三、五、七、八句式,如“播仁義”,“金波粼粼送清風”,句式參差變化,錯落有致。此外,《寧夏大學賦》還追求駢散結合,既有對仗的工整,如“卷帙紛紜,盛若南山之修竹;簡冊浩繁,多如阿房之瓦當”,又有散文的自由變換,如“若夫大師鴻儒”,“噫吁嚱”,對仗似王勃的《滕王閣序》,清新流暢似蘇軾的《赤壁賦》,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寫出了激情,引人入勝。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賦品》也說:“麗辭雅義,錯彩鏤金”,“選言有路,寶若瓊琳”。在文辭上,《寧夏大學賦》也講究藻飾,且文辭秀美,語言精粹,如“輕霧罩柳翠,曉煙籠波青”,“焯焯烈烈,鏦鏦錚錚”等,辭采華茂,古氣奇高。《寧夏大學賦》也不乏用典,如“即此學子望雲霓之時”,運用《孟子·梁惠王下》名句“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回族學探驪”用“探驪得珠”的典故,這樣就加深了《寧夏大學賦》的文化底蘊。語音上,《寧夏大學賦》講究押韻,壓“ang”、“ong”、“ing”、“eng”,一韻到底,韻律和諧,富有節奏感。
一篇成功的賦,不僅要有賦的“形”,還必須有真情,有思想,有見識,有感慨,有頓悟,最好還有警語,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詩貴個性美,辭賦亦然。這便是賦的“神”和“魂”。
“神”
“神”即氣勢神韻,指豪婉蓄超遠,或豪放大氣,或感情充沛,或超然物外等。曹丕在《典論·論文》里指出:“文以氣為主”,一篇賦也要有它的氣勢神韻。從《寧夏大學賦》中,我們可以讀到其中的豪放大氣。“俯瞰江南,雄踞塞上”,以一種雄視全國的氣魄來寫寧夏大學的地理位置。接著,用宏大的場面描述了寧夏大學所處的大環境,“東吮滔滔黃河水,西倚雄雄賀蘭山,南襟六盤之崔嵬,北枕草原之蒼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這種氣盪雲天的氣勢與一個人的人格修養有關,正如《孟子·公孫丑上》中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在孟子看來,作者首先具有內在的精神品格之美,養成“浩然之氣”,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辭。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見,文章既要充滿感情,又不可肆意抒情。《寧夏大學賦》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金波湖時寫到:“淥淥水澹澹搖葦影,金波粼粼送清風。鯉鯽躍流,鳧鶩嬉水,鷗去消痕,蝶舞弄影。呢喃燕語,啁啾鵲鳴。登高遠眺,物我兩忘。把酒臨風,寵辱不驚”,都是借美景抒發對寧大的熱愛之情。作者將這種充沛的熱愛之情熔鑄於《寧夏大學賦》中,屢發讚嘆,“美哉寧大,鬱郁芬芳”,“樂土寧大,毓秀鐘靈”,“盛哉寧大,輩出精英”。除此之外,還有對寧大美好未來的祝願:“鬱郁寧大兮,薪火傳承。神州飲譽兮,寰宇揚名!”
王國維《人間詞話》里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同樣,一篇賦也需要高遠的境界,《寧夏大學賦》里也含有道家的超然物外的風骨,如“鳳翔九天,立志務高;鵬程萬里,用心唯長”,酷似莊子的《逍遙遊》,我在物中,物我相融,相得益彰,大有“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至高境界。蘇軾的《赤壁》二賦,之所以千秋不朽,也是因為賦中有我,超然物外:“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且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魂”
“魂”即靈魂精神,指仁義禮智信。在《寧夏大學賦》中,作者融入了儒家積極入世,“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如“增益社稷兮,捨我其誰?造福蒼生兮,非汝莫當”。作者將寧大學子的勤學成才與社稷、蒼生聯繫在一起,激起了寧大學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使命感,激勵他們“尚德勤學兮,見賢思齊;求是創新兮,慎獨內省”,以後為社會、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寧夏大學賦》就有了它的“活的靈魂”和昂揚向上的精神,正所謂“飛瀑之下必有深潭”是也!作者把一般的托物言志之作升華為“以天下為己任”的抒情之篇,境界不可謂不高,思慮不可謂不深遠。
(作者系回族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報導

寧夏大學研究生杜軍所作《寧夏大學賦》被《中華辭賦》刊登
發布:劉衛東  時間:2012/11/9 14:59:06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寧夏大學新聞中心訊 張新民/文】近日,寧夏大學回族研究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杜軍所作《寧夏大學賦》被《中華辭賦》期刊2012年第四期刊登。
據悉,《中華辭賦》是北京中國石文化工程研究院和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主辦的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的以刊載辭賦為主的期刊,是目前國內辭賦界最具權威的期刊。該刊主要刊登古今優秀辭賦和辭賦賞析、評論、研究文章,為新世紀中華民族的大復興、大崛起創造具有濃厚時代氣息的新興辭賦,使辭賦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支脈得以發揚光大。
《中華辭賦》刊載的文章得到眾多讀者的關注,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的《中華回鄉賦》,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的《寧夏賦》都曾刊登在《中華辭賦》上。
《寧夏大學賦》作者在撰寫過程中,閱讀了大量關於寧夏大學的資料,細讀了《寧夏大學五十年(1958-2008)》。歷時約半年之久,依據辭賦文體要求,用宏大的場面總寫了寧夏大學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寧夏、全國的地位,分述了寧夏大學的歷史沿革、學校概況、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優美景色等。全篇結構渾然一體,行文大氣磅礴。境界高遠,體物細膩。韻律和諧,富有節奏感。
《寧夏大學賦》能夠刊登在頗具權威的《中華辭賦》期刊,提高了寧夏大學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寧夏大學黨委宣傳部 胡玥 供稿)

相關評價

吉林劉青山:工駢謹對,節律鏗鏘,筆者功底真箇非凡,這在學院賦中並不多見也!激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