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位於寧夏大學本部C區,是寧夏大學最早成立的學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創辦時間:1960年
  • 類別:學院
  • 現任校長:不詳
  • 主要院系:化學、套用化學、化學與製藥工程
  • 建築面積:7700平方米
辦學條件,學科建設,有機化學學科,無機化學學科,套用化學學科,物理化學學科,化學工程學科,學院領導,有機化學,

辦學條件

現擁有建築面積7700平方米的教學實驗樓一棟,4100 m2的綜合科研樓一棟,其中有六個基礎實驗室,一個學生創新實驗室。各類教學科研大型儀器設備總價值1000餘萬元,能夠滿足基本的教學與科研。
學院設化學、套用化學、化學與製藥工程三個系;現有化學(分析、師範)、化學工程、應化、製藥、材料化學等六個專業。有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套用化學四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套用化學是自治區重點學科,寧夏大學“211”四個重點學科之一。學院還與自治區唯一的省部共建能源化工重點實驗室,自治區天然產物工程中心互為依託,資源共享,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材料、催化與精細合成、功能有機化學。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84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3名;博士學歷14,碩士學歷29名,在國內外攻讀博士、碩士學位23名;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的有18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學院還聘請了8位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企業家為兼職教授,形成了合理的教師隊伍、學科梯隊和學術研究群體。
學院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餘名,碩士研究生100餘名。在南京揚子石化、寧夏化工廠、寧夏煉油廠、啟元藥業、寧夏煤業集團、寧夏有色金屬研究院、寶塔石化、伊品生物化工、萬勝生物化工、寧夏建材研究院等十餘家高新企業建立了理工科實習基地。畢業生就業面廣、就業形勢好,連續三年就業率位居寧夏大學前茅。
學院設有套用化學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精細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天然產物工程技術中心五個科研機構。“十五”期間共承擔自治區級以上科技項目101項,研究經費1050餘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發表論文412篇,其中核心期刊118篇,SCI89篇,出版專著2部,有2項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院十分重視學術交流,經常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講學。並與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學院十分重視產學研結合,與區內外化學化工領域的大中型骨幹企業、民營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有近10多項產學研合作項目成果被企業採納,產生經濟效益數千萬元。學院還聘請了工程院院士何季鱗擔任功能材料研究方向的首席科學家,同時為寧夏能源化工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領銜套用化學學科發展。

學科建設

有機化學學科

有機化學學科成立於1960年,是寧夏大學化學系成立以來最早的學科之一。2003年建立有機化學碩士學位點。
1、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有機化學學科組現有教師18人(教授6人,副教授5人,講師5人),實驗技術人員2人,共同從事本科、碩士的人才培養和多層次基礎科學研究等工作。在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8名、在讀博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1人,第三層次人選 1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碩士生導師6人。自治區名師2人,形成了方向集中明確、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
2、科研成果方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973預研項目1項;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1項;寧夏自然科學基金8項;寧夏科技攻關項目10項;企業橫向合作課題10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核心以上100餘篇,SCI收錄6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9項。出版專著一部。獲寧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3次,三等獎1次。榮獲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5次。
3、研究領域方面:有機化學專業共有以下3個研究課題組:
①套用有機化學研究組,研究組負責人為劉萬毅教授、劉利軍教授;
②生物有機化學研究組:研究組負責人為李學強教授、馬玉龍教授(兼);
③有機合成研究組:研究組負責人為楊金會教授、顧培明教授。
4、設備與儀器方面:該學科科研設備齊全,擁有核磁共振儀、液相-質譜聯用儀、氣相-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紫外-可見光譜儀等有機化學研究所用的儀器。

無機化學學科

無機化學學科是寧夏大學的傳統學科,伴隨著寧夏大學的發展而成長,特別是在寧夏大學和寧夏工學院、銀川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寧夏教育學院及寧夏農學院幾所高校合併之後,無機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在原寧夏大學的基礎上也進行了重組與整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視基礎、關注套用、主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形成了有一定特色和優勢、有廣泛交叉滲透性質的學科。
本學科現有教師11人(教授6人,副教授1人,其中碩導4人),實驗技術人員4人,共同從事本科、碩士的人才培養和多層次基礎科學研究等工作。
本學科研究方向圍繞當代無機化學前沿領域,在有機稀土功能配合物、光電功能配合物、生物無機化學、配位超分子化學、配位聚合物、納米配位化學和金屬有機化學等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國內外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特別是較系統地研究了大環與樹枝狀有機分子為配體的稀土和過渡金屬配合物及其作為分子功能材料的理論和套用,探尋它們在光開關和核酸結構探針方面套用的可能性。從而設計合成了新型螢光探針,探討了其套用的前景。本學科承擔了國家“973”項目、重大科技支撐研究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教育部和自治區基金項目,以及橫向項目等。發表了一系列高質量的SCI論文。多次獲得國家、教育部及自治區的獎勵。本學科擁有良好的科研條件和一系列儀器設備,有合理的學術梯隊隊伍。出版了多部學術專著

套用化學學科

套用化學學科是2001年批准的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003年國務院學科委員會批准的碩士學位點。 2008年寧夏大學進入“211工程”三期建設後,再次被批准為211重點學科(項目名稱為煤基化學化工與節能減排)。該學科現有教師22人(教授17人,副教授7人,碩士生導師15人);在教師隊伍中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3人,自治區“313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3人。是一支實力雄厚,年齡、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
本學科圍繞套用煤化工、套用有機化學和套用材料化學三個主要研究方向開展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工作。近五年來,該學科成員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30餘篇。完成或承擔973前期預研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寧夏自然基金、寧夏高校科研項目以及橫向科技開發項目等60餘項。研究項目中已通過省部級鑑定8項,獲3次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發明博覽會金獎、3項自治區科技博覽會金獎,獲21項自治區優秀論文獎。
多年來本學科在化學與化工的套用基礎領域開展了特色交叉研究。在煤化工碳一、碳二高效轉化技術基礎及套用如高效複合分子篩、固定化酶、仿生多孔陶瓷等先進催化劑製備及套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積累,直接參與了大型煤化工基地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套用研究;在功能有機及功能分子化學研究方面,開展了天然產物的結構分析及指紋圖譜研究、藥物合成及藥效研究、新穎分子設計與合成、功能化有序分子組裝體系及其在生物電化學中的高選擇性分子識別套用研究、結構新穎的稀土金屬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套用研究等;在分析科學與分離技術研究領域,研製出了高吸附容量、傳質速率快、親疏水性可控的多種吸附分離材料及其在醫藥和化工等領域複雜成分的選擇性分離新技術和新方法。在綠色化學新技術基礎及套用研究方面,開發了具有良好的工業套用前景的綠色化學方法與技術;針對性地開發了工業“三廢”資源化高效利用新途徑等綠色化技術並得到套用。

物理化學學科

物理化學學科組自1958建校成立,經過長期的不斷努力,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研等方面得到了突出的發展。
學科組現有專職教師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具有博士學歷2人,碩士學歷4人。目前學科組主要承擔化學化工學院、農學院及機械學院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教學工作,為本科生開設《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結構化學》、《微生物化學》、《統計熱力學》、《表面化學》等課程。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電分析》、《高等化工熱力學》。
近年來承擔了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項,區級科研項目3項,校級科研項目3項。2004年以來,榮獲自治區論文二、三等獎6項,寧夏大學教學質量獎8項、教學優秀獎7項。寧夏回族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化學工程學科

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工系包括化學工程與工藝和製藥工程兩個學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設立於1997年,化學工程(工程碩士)是國務院學科委員會批准的碩士學位點,製藥工程專業成立於2001年。
該學科現有成員2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歷2人,碩士學位19人,是一支年齡、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
學科組完成自治區級精品課程一項,出版教材專著四部,多人次獲校級教學優秀等表彰。指導學生獲國家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一次,三等獎一次。
學科組實驗室目前各類實驗設備總值近六百萬元,包括大型仿真實習及四合一綜合大型實驗裝置,可承擔相應的試驗及教學研究。
近五年來,該學科成員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其中被子SCI等收錄3篇。完成或承擔自治區科技攻關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寧夏高校科研項目以及橫向科技開發項目等15餘項,多人次獲自治區優秀論文獎。

學院領導

學院院長:劉萬毅,教授,有機化學、套用化學及化學工程方向碩士生導師,寧夏大學211重點學科“煤基綠色化學化工與節能減排”學科負責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自治區教學名師。近年來在主持籌建寧夏煤化工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煤資源利用工程實驗室)、煤化工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負責學院國家級化學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團隊建設。中國化學會理事,寧夏化學學會會長,智慧財產權司法調解師、能源管理師、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資格。為寧夏專家服務團成員及煤基化工服務團秘書長。申請專利7項,授權專利3項,出版專著一部。主持完成國家973計畫項目一項(06-08年度)、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基金、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各一項、寧夏科技攻關項目2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合作承擔973項目、國家基金各一項、主持企業橫項課題2項、寧夏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專項項目2項。 2005、2008年獲寧夏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作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指導教師,03、05、07年指導本科生科技創新作品分別獲第八、九、十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三等獎二次、二等獎一次。《綠色有機化學合成方法及其套用》專著獲第十三屆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獎三等獎。獲寧夏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三項。獲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主要研究方向:(1)煤基碳基材料的製備與綠色化學套用研究(2)煤基化工三廢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利用(低值煤、廢棄渣、高鹽化工污水)(3)生物質利用的產品工藝研究與開發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製備、結構、性質、套用以及有關理論的科學。有機化學可以看作是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學,它包括有機合成化學、天然有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元素有機及金屬有機化學、物理有機化學、有機分析化學、套用有機化學等分支。
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200多年來,有機化學的發展,揭示了構成物質世界的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有機分子中各原子間鍵合的本質以及它們相互轉化的規律,並設計合成了大量具有特定性質的有機分子;同時,它又為相關學科(如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農業科學等)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技術和材料。有機化學的成就使煤、石油、天然氣、農產品等自然資源得到了充分的綜合利用,為合成染料、醫藥、農藥、炸藥等工業奠定了基礎。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教學科研、國家經濟建沒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目標是:
1、較好地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掌握堅實的有機化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熟練的有機合成、天然產物分離方法及技術,能熟練運用合成技術及各種分析方法,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專門技術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4、積極參加體育鍛鍊,身體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