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寧夏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集土木工程防震減災的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引進消化、培訓推廣為一體,能代表寧夏及西北土木工程防震減災領域發展水平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增強承擔重大科研任務能力和競爭力,提高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促進企業對新技術產業的研究開發能力,推動防震減災及相關行業的科技進步,提高開放水平,擴大對外學術交流及合作,吸引國內外人才,積極參與強震區防震減災工程實踐,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的能力,為寧夏土木工程及相關領域的抗震安全提供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寧夏大學科學技術處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立足寧夏、面向西北、防震減災、服務社會”為宗旨,瞄準寧夏在防災減災方面的重大需求,開展地震危險性分析及地質構造穩定性評價、地質災害識別與治理、工程抗震減(隔)震新技術研發、工程抗震加固及健康監測等的套用研究。

發展歷史

寧夏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寧夏科技廳於2020年5月批覆建設。“中心”依託寧夏大學,由寧夏大學與寧夏地震局聯合組建。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美國休斯敦大學智慧型結構與材料實驗室、天津大學中原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土木工程防震減災信息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州大學)、西部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蘭州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寧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寧夏國土資源調查監測院、寧夏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寧夏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持單位和技術協作單位。

科研條件

以寧夏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土木與水利工程學科群為紐帶,聯合校內材料、機械、數學、電氣、信息等優勢學科以及校外地震、地質、土木工程設計及施工等企業,立足寧夏,面向國內外,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研發隊伍,以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為突破口,將地震預測-預防-災害治理有機結合,工程措施與災害先進監測技術相統一為特色,以地震風險分析、地質災害治理及土木工程防震減災科學問題為核心,開展創新性研究。

科研成就

寧夏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採用“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中心”按照1個綜合辦公室,4個研發中心(地震監測及地下深部構造中心、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工程防震及減震中心、工程監測與抗震加固中心),1個防震減災科普基地的技術構架體系。在建設初期實行以項目為基礎的聯合體,人員流動組合,中心研究系統開放,按制定的管理制度實行獎勵機制。聯合校內與防震減災有關的所有專家及校外兼職教授,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和信息通報會,編制有關簡訊;組織聯合申報各類重大科研項目,開項目建議、諮詢評估等工作;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不定期地舉辦各類高級研討班與培訓班。隨著資金投入的增多逐步向科技開發實體過渡。“中心”在國家巨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的指導下,重視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主要通過面向相關行業、企業承接研究開發任務,實行有償服務,並逐步實現教學科研―技術開發―防震減災技術推廣套用等為一體的良性循環。4個研發分中心作為研發主體,實行項目負責制,層層簽發責任書,對研發內容進行細化,實現可量化評價的成果評價機制。每月由各研發中心的聯繫人互通信息,及時矯正技術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實行項目動態管理。

人才培養

寧夏土木工程防震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有60人組成,其中固定人員45人,流動人員15人。正高職稱28人,副高職稱17人,中級職稱人員14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45名。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由西北岩土地震工程首席專家,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蘭民教授擔任,中心主任由寧夏大學土木工程方向的博士生導師楊文偉教授擔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