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風

寧可風

寧可風,本名寧君澤,“可風”是他當記者時用的筆名。廣西靈山縣三海鎮司馬塘村人。出生於1898年(清光緒2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君澤
  • 別名:寧可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黨員
個人簡介,任職靈山縣縣長,肅清地方匪患,整治地方風氣,發揚文風民氣,積極抗日救亡,宣傳組織抗日,愛護進步青年,聯繫地下黨,勸說反動派投誠,

個人簡介

1924年在廣州國立廣東高等師範(中山大學前身〕畢業後,二十八歲即始任靈山縣縣長,繼任合浦縣、欽縣縣長,在香港做新聞記者。由於發表兩篇政論(題目和內容失考),受知於當時十九路軍總指揮兼廣東省主席陳銘樞,召見談話後,派任在十九路軍蔡廷鍇師部中尉政訓員,後升任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第十一師(師長陳濟棠)政治部少校副主任。曾參加東江討伐陳炯明戰役,後調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科長。

任職靈山縣縣長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後,靈山的經濟土匪非常猖獗,約數十大小匪幫七、八千人,散布在縣屬各地,擄掠鄉村,打劫商旅,附城的雲頭岑和大江橋,不時發生搶劫事件,曾一度闖入縣城竹行街。搞到人心惶惶,無一寧日。  民國15年(1926年),陳銘樞執政廣東,得悉靈山縣多年來匪患嚴重,特召見寧可風徵詢意見,並問綏靖之策。寧可風說:“靈山匪患多年,盤根錯節,分布面廣,人數較多,如用招撫,實難奏效。只有全力進剿,方能平息匪患。”
陳銘樞非常賞識寧可風的見解,當即委任他為靈山縣縣長,寧可風要求陳銘樞指派張孚享率領一營軍隊隨寧可風回靈山。

肅清地方匪患

1926年(民國15年)。他年方28歲,正當血氣方剛,精力充沛,上任後,為儘快肅清匪患,寧可風即任用洞悉匪情,勇敢善戰的梁振威為縣警基幹隊的大隊長。又下令各團局組織民團,兵力部署好後,採取剿撫兼施,寬嚴相濟的策略,雷厲萬行;為了激勵士氣,不避風險,親自督剿。不到半年間,把十幾年連綿不絕的匪患,完全肅清,人民得以安寧。

整治地方風氣

在他任職之前,靈山風氣閉塞,一切守舊,毫無新建。城廂內外的水溝,全是暗道,歷久無人整理疏通,居民不知衛生的重要,時常把死物(老鼠牲畜等),丟入暗溝,甚至有缺德的人,把私生胎兒也暗埋進去,因而積穢薰蒸,病菌叢生,年年發生瘟疫。有時嚴重到棺材斷市,民眾迷信鬼神,以為這是瘟神作怪,每連疫症流行,便去求神拜佛,或請僧道祈禱。
寧可風洞燭其弊,力言迷信之害,鼓勵講究衛生。隨著搗毀神像,拆除部分廟宇和封建迷信建築物,利用其材料,建造中山公園,創立市場、修整街道;把原來的暗溝,改為明溝,清除積穢;又聘請園藝家寧常軒設計布置好中山公園,並在其門前的馬路兩旁種上樹木,調劑空氣,造成一個好的衛生環境。從此之後,不再有積穢污染,瘟疫也隨之絕跡了。

發揚文風民氣

當時靈山文化很落後,全縣最高學府只有國中和一間高小,各處的初小也寥若晨星,全縣的學校統計起來,不過三幾十間。寧可風為發展文化,振興教育,在縣城中山公園內建設一間圖書館,又號召各鄉村把神產廟租收充教育基金,發展學校達到二百餘間;有部分初小擴充為完全國小。靈山文風,從此蔚然而興。
當時民氣也極消沉,沒有人民團體組織。寧可風為了發揚民氣,聯同國民黨部發動組織工會、農會,又發動城南一帶民眾,遊行示威,打倒煙稅棍子譚道南和推倒一個貪污枉法的法宮可尤森烈,大大振奮民心。

積極抗日救亡

宣傳組織抗日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略中國,寧可風目觸時艱,不忍國土淪亡,乃在廣州組織南華通訊杜,並自費印發田中奏摺(即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獨占太平洋地區進而獨霸世界的大陸致策和海洋政策),廣為散布,值以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喚醒民眾同仇敵概,激發其抗日救亡熱情。
廣州淪陷後,他回靈山組織抗敵統率會和抗敵後援會。當時廿六集團總司令蔡廷鍇進駐靈山,受蔡令奔走籌招人,組織南三抗日游擊隊,被蔡任命為隊的副司令。

愛護進步青年

寧可風素來愛護有進步思想、有朝氣的青年。如在抗日戰爭時期,靈山革命青年莫平凡梁中光黃文法鄧業兢、勞蔭祖、黃式高等,曾被國民黨反動派誣陷,他即去向上級〔當時的八區專員鄧世增、廿六集團軍總司令蔡廷鍇)說他們是熱情做抗日救亡工作的進步青年。於是這些青年反而得到蔡廷鍇的好感和信任,安排他們在其司令部組織政治工作隊。
同時寧可風又盡他的人事關係,介紹一部分革命青年入當時的國民黨靈山縣政府各機構去任職,為革命青年做地下革命工作爭取合法地位。
1944年秋,鐘平(原名鐘德錕)被國民黨反動派以和共產黨活動有關係的罪名逮捕後,寧可風一直對鐘平進行營救,直到出獄。

聯繫地下黨

1945年夏,靈山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因他在此之前和中共靈山地下黨同志就有所接觸,中共地下黨曾利用過他的權力和社會關係介紹安排過一些革命進步青年擔任國民黨的機關或學校工作職位,維護這些青年。而這些青年多是中共地下黨員,參加了武裝起義,所以寧可風被靈山反動派迫害,告發他容共通共,故此,寧可風便離開靈山到遂溪縣,後又轉到廣州去。
1947年底至1948年6月任欽縣代縣長。任職不到半年便辭職回靈山隱居。在家鄉司馬塘村經營磚瓦廠和釀酒廠。
在回鄉期間,他與中共地下黨的同志聯繫密切,寧可風還叫他的親侄子寧師竹(梁振威的女婿)利用串親威為由,到革命村莊官屯村去與中共地下黨人員進行聯繫。

勸說反動派投誠

解放前夕,陳銘金、梁中光和鐘平同志到寧可風家中,托請寧可風轉交一信給當時的靈山縣縣長楊志英,教促楊投降,和平解放靈山;要寧可風運用其社會地位的影響,勸說靈山的反動武裝頭子吳福、梁強等人以及他所認識的國民黨的武裝勢力放下武器向共產黨投降,以便和平解放靈山;當時也商談了解放靈山時,中共地下黨及所領導的游擊隊如何順利進城,並確定由寧可風派其親侄子寧師竹在特牛橋頭迎接游擊隊下山到司馬塘村集中,然後共同進城等問題。
之後寧可風按照中共黨的指示,做了他力所能及的工作。除了勸說吳福、梁強等人投降外,也曾有數十個國民黨的官兵(其中有一個是營長)攜寧可風的親筆信到合浦中共四支隊司令部繳械投誠。寧可風派另一親信,私人秘書曾天庸向楊志英轉交陳銘金、梁中光同志敦促投降和平解放靈山的信件,寧可風也另有信件勸楊投降。但楊出於反動立場和反動勢力的包圍下,不肯投降而自取滅亡。靈山解放前夕,按原約定由寧師竹在特牛橋迎接中共游擊隊在司馬塘村集中,得到寧可風的熱情接待後共同進城。
解放前,寧可風除做過靈山,合浦、欽縣的縣長外,還做過廣東省政府咨議和視察,十九路軍殘廢軍人教養院總務主任、八區專員公署咨議、廣東南路抗日游擊隊第三游擊隊副司令等職。
1949年靈山縣解放初期,縣人民政府曾聘任寧可風為縣人民政府顧問。利用他的社會形響為人民政府征糧、推銷公債及維持治安等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