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性流域

實驗性流域為有意識地改變流域自然景觀而設定儀器進行觀測的流域。與保持自然面貌的代表性流域觀測相互配合,可解決人類活動引起水文過程改變或產生的影響問題,是環境水文與水文效應研究的重要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驗性流域
  • 性質:名詞
  • 手段:環境與水文效應
  • 國家:英國
研究歷史
英國浩爾大學地理系教授沃德(R.C.Ward)曾提出選擇實驗性流域的8項標準,主要包括:分水界清楚;流域閉合;地下無漏水現象;便於測定徑流(包括地下徑流);土地利用類型與耕作種類多樣;地質與土壤類型範圍廣;流域內的支流可相互隔離;能適宜對比研究。另外交通方便,土地所有者能支持實驗觀測,也是作為選擇的兩個非科學性條件。國際水文十年(IHD)與國際水文計畫(IHP)期間,代表性與實驗性流域在世界各國已廣泛開展研究,並召開了一系列國際學術會議(1965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1970年在紐西蘭惠靈頓,1975年在日本東京,1984年在芬蘭赫爾辛基)。中國的實驗性流域研究開展較早,目前全國已選定60多個,特點是以徑流實驗為主,比較重視蒸發、下滲、匯流與地下水動態的物理機制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