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農諺:農民增收寶典

實用新農諺:農民增收寶典

《實用新農諺:農民增收寶典》是2013年3月1日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同斌。

基本介紹

  • 書名:實用新農諺:農民增收寶典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280頁
  • 開本:32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 作者:邵同斌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221569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實用新農諺:農民增收寶典》介紹的農諺涵蓋了廣義的農業生產,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全書內容分為七大部分:種植糧食作物高產農諺,種植經濟作物高產農諺,種植蔬菜作物高產農諺,種植果樹高產農諺,養殖業農諺,農村氣象農諺和二十四節氣農諺。所有農諺都通俗易懂,簡明易記。《實用新農諺:農民增收寶典》書中在介紹每條農諺之後,詳細解釋了該條農諺的含義及其對農業生產的指導作用,同時在實踐農業生產方面具有的較高套用價值。
農諺是有關農業生產方面的諺語,是農民長期生活和生產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農業生產包括農、林、牧、副、漁等種植養殖業,同時,農業生產又離不開土壤、肥料、水分、溫度乃至季節、氣象、氣候條件,以及耕作者——人與人的關係和經營管理經驗等。
邵同斌編著的《實用新農諺——農民增收寶典》,目的就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別是文化“三下鄉”活動、豐富農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添磚加瓦,略盡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邵同斌,一九四九年出生,江西省都昌縣人,大專學歷,行政級別副處。退休前一直在農村基層一線工作四十餘年,曾在江西農大進修一年。在村委會、鄉、鎮、縣國土局分別,擔任村書記、鄉鎮長、黨委書記、局長等職,具有豐富的農村工作及農業栽培實踐經驗。他曾撰寫了四本書《實用讀農諺-農民增收寶典》,《讀農諺,知農事》,《農村鄉俗禮儀》,《往事回眸》在相關書店印刷並向全國發行,深受讀者喜愛。

圖書目錄

第一章種植糧食作物高產農諺1
一、水稻高產農諺1
二、小麥高產農諺27
三、紅薯高產農諺40
四、玉米高產農諺52
第二章種植經濟作物高產農諺59
一、種植棉花高產農諺59
二、種植油菜高產農諺78
三、種西瓜高產農諺92
四、種植大豆高產農諺99
五、種茶高產農諺103
六、種植獼猴桃高產農諺110
第三章種植蔬菜高產農諺117
一、種絲瓜高產農諺117
二、種土豆高產農諺118
三、種茄子高產農諺120
四、種胡蘿蔔高產農諺122
五、種辣椒高產農諺124
六、種番茄高產農諺126
七、種南瓜高產農諺128
八、種苦瓜高產農諺130
九、種黃瓜高產農諺132
十、種豇豆高產農諺134
十一、種甘藍高產農諺136
十二、種蘿蔔高產農諺137
十三、種芹菜高產農諺139
十四、種通菜高產農諺141
十五、種藕高產農諺143
第四章種植果樹高產農諺146
一、種植桃樹高產農諺146
二、種植梨樹高產農諺152
三、種植蘋果高產農諺160
四、種植柑橘高產農諺170
五、種植葡萄高產農諺177
六、種植草莓高產農諺180
第五章養殖業高效農諺186
一、養豬高效農諺186
二、養牛高效農諺189
三、養馬高效農諺193
四、養羊高效農諺194
五、養雞鴨高效農諺195
六、養魚高效農諺196
七、養蜂高效農諺202
八、養甲魚高效農諺203
九、雜農諺211
第六章農村氣象農諺213
一、風的農諺213
二、雲的農諺218
三、霧、露、霜的農諺222
四、晴、陰、雨的農諺225
五、雷、電農諺231
六、天空景象農諺233
七、物象農諺236
第七章二十四節氣農諺245
參考文獻266

序言

農諺是有關農業生產方面的諺語,是農民長期生活和生產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農業生產包括農、林、牧、副、漁等種植養殖業,同時,農業生產又離不開土壤、肥料、水分、溫度乃至季節、氣象、氣候條件,以及耕作者——人與人的關係和經營管理經驗等。農諺也就廣泛存在並滲透到農業生產諸多要素之中。
農諺是和農業相伴相生的,因此,農諺的起源與農業的起源也幾乎是一致的;事實上農業的起源遠早於文字的出現,所以農諺的起源也一定是在有文字以前了。即使後來有了文字,但在封建社會,勞動人民被剝奪了讀書識字的權利,他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主要還是靠“父詔其子,兄詔其弟”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和繼承下來的。農諺就是其中的一種俚俗文化。它以特有的形式和鮮活的語言活躍、傳播在廣大勞動民眾之中。在當時,農民拿多年生樹木生長狀態作為預告農事的依據,於是產生了“要知五穀,先看五木”,“樟樹落葉桃花紅,白豆種子好出瓮”和“青蛙叫,落穀子”等物候農諺。古人創製了“二十四節氣”就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的,圍繞節氣來安排農事活動的諺語也不在少數,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草子正當時”等。但我國幅員遼闊,同一季節內各地的情況卻是千差萬別,表現在農諺上也略有不同、盡顯地域農業特色。另外,還有“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等帶有哲理性的農諺。
農諺的語言音律和諧,合轍押韻,形式多樣,富有生活氣息,經常運用樸素語言講述著深刻的科學道理。因此,也便於普通百姓的記憶和理解。農諺在古代農業社會,既歌唱農事操作,又抒發農民情感,是最為人們特別是老農們喜聞樂見的。農諺經常採用比喻、借代、婉曲、鋪張、比擬、疊字、省略、對比等修辭手法來加強其語言感染力。比如,“大豆耳聾,越鋤越通”(比擬),是指大豆需要中耕,根系及根瘤才能生長良好;“冬至中,暖烘烘,冬至頭,凍死牛”(省略),是指冬至逢月中或逢月初的意思,對應著相關的天氣變化;“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齊腰”(對比),是把同一種作物的不同技術要求加以對比,進行強調。
長期以來,特別是農耕時期農諺為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即使是社會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它依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價值。它不僅是作為一種歷史符號永載史冊,而且還將繼續承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被發揚光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策,提出實施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而農諺也作為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整體解決方案之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我們編寫了這本《實用新農諺——農民增收寶典》,目的就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別是文化“三下鄉”活動、豐富農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添磚加瓦,略盡綿薄之力。在編寫本書時,我們本著選優、選精的遴選原則,凸顯精緻、實用;同時,在條目的釋義上,反覆核查資料,力求準確、翔實。即便如此,我們尚難做到盡善盡美,定存在不少錯訛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指正,以便今後再版修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