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舌辨證新法

《察舌辨證新法》是劉恆瑞寫的清代舌診研究的一本巨著,對後世舌診做了較大貢獻。 主要論述傷寒病舌象,也有溫病和雜病舌象,書中圖文並茂,觀察入微,是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舌診專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察舌辨證新法
  • 書名:察舌辨證新法
  • 作者:劉恆瑞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中醫舌診概述,

作者簡介

清代醫家。又名劉吉人,號丙生。生平履貫欠詳。有較多醫著留世,其中、《六淫直經》、《伏邪新書》、《外科學講義》、《經歷雜論》。此外,還選錄校勘。均有刊本行世。

內容簡介

該著作為作者臨證30多年察舌辨證的心得,原為授徒所用,內容十分實用,主要論述傷寒病舌象,也有溫病和雜病舌象,書中圖文並茂,觀察入微,是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舌診專著。
本書提出了“看舌八法”。即“一看苔色,二看舌質(質亦有色,又有大小;濕熱之證舌質脹大滿口,邊有齒印;血熱之證質色紫),三看舌尖(白苔滿舌尖,有紅刺,勿用溫燥之藥),四看舌心,五看潤燥,六看舌邊,七看舌根,八看變換。”曹炳章在中也將望舌內容歸納為8個方面,只是次序與劉氏不同,內容基本一致。汪宏在中對望舌內容的歸納可謂簡明扼要。他提出了5個方面,即:形容、氣色、苔垢、津液和部位,並指出“五者分論,則其體明,五者合觀,則其用達矣”,強調從5個方面進行綜合判斷。該方法實用,使後世望舌有章可依。

中醫舌診概述

裂紋舌: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
裂紋舌: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
裂紋舌主病:(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3)脾虛濕浸,多舌質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
另外,裂紋舌指舌質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從苔的乾潤來辨,若因乾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
現代研究認為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黏膜萎縮,使舌的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部分乳頭變扁平而融合,部分則萎縮斷裂形成裂紋,在其下可見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縮現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質本》認為平人之舌無紋,有紋為血衰,裂紋多少深淺,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橫裂紋為素體陰虧,如冰片紋,多為老年陰虛;
舌絳無苔或有橫直紋而短小者,為陰虛液涸;
舌見裂、斷紋如人字,川字,屬胃燥液枯而實熱內逼。
舌紅見人字紋,乃邪初入心.或陰證誤用涼藥;
舌紅而裂,大渴引飲者為上消;
紅赤苔膩厚而裂紋,為臟腑實熱;
無苔無點而赤裂,為陰虛火炎;
舌絳乾燥裂紋,為邪熱入肝或陰液大傷;
但裂不光,為胃陰不足,痰熱凝結;
若舌絳而邊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為陰液大虧,心火上熾;
舌黃有虎斑紋者。為氣血兩播;
舌紅潤而有黑紋,為厥陽之寒證;
下後反見人字紋者,為腎氣凌心;
中有襲紋者,多屬胃氣中虛;
淡白舌有發紋滿布者,為脾虛濕侯,舌紅露黑紋數條而苔滑者,為水乘火位之寒證;
舌現藍紋,在傷寒為胃氣衰微,在雜病為寒積滯宮中;
裂紋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為心經邪熱塑盛。
由於裂紋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較少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