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文

察合台文

察合台文是指從中世紀到20世紀20年代流行於中亞地區一種已經消亡的文字。一種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有輔助符號。除通行於中國新疆中亞外,莫臥兒帝國埃及也曾使用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察合台文
  • 民族:突厥族
  • 基本含義:指15-20世紀國中亞等地突厥語諸民族使用的書面語
  • 源於:喀拉汗王朝時期
  • 通行於:中亞、中國新疆
  • 使用過的地方:莫臥兒帝國、埃及
發展,研究,內容,

發展

(1162~1227)的次子的名字取名的察合台(?~ 1242)汗國。始用於重建其汗國的察合台後裔都瓦汗時期(1274~1306)。語文學上指察合台汗國的維吾爾人及蒙古人使用的書面語言;在帖木兒 (Timūr-i-lang 1336~1405 )統治時期得到發展,並在相當程度上作為其汗國交際語基礎的文學語言。察合台文即察合台語的書面形式。

研究

察合台語的定義和分期,語言學家尚無一致看法。有人認為,回鶻文學語言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前就已相當發達,是察合台語的基礎。20世紀30~60年代,一部分學者用“老烏茲別克語”一詞代替察合台語,並把它擴展到察合台語以前的中亞突厥書面語發展的各個時期。一般認為,8~9世紀的回鶻語延續到喀拉汗王朝(10世紀下半葉至13世紀初)時,稱作哈喀尼耶語(喀什噶爾語)。13世紀以後,分化為 3支,其中一支是在回鶻-葛邏祿語基礎上吸收西突厥語某些成分發展起來的東支(維吾爾語烏茲別克語等語言),在帖木兒時期被稱作察合台語。直到19世紀末,是維吾爾、烏孜別克、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塔爾等民族的共同書面語。
察合台文
察合台文察合台文

內容

察合台文採用阿拉伯字母,共有28~32個字母。有的字母專用於拼寫阿拉伯 -波斯語源的詞。詞中的元音往往省略不寫出。有些輔音用發音近似重複的2~4個阿拉伯字母拼寫,有個別的雙字母及清濁音混用字母,有幾個元音用同一個字母(單字母或雙字母)表示,或一個字母在不同音節中既表示元音又表示輔音的現象。有些輔音字母在阿拉伯文中發音近似,字形不同,但在察合台文中發音相同。除字母外,還有輔助符號。字母分詞首、詞中、詞末、單獨等形式。從右至左橫書。阿拉伯 -波斯語源的詞,依阿拉伯 -波斯文正字法拼寫;一部分維吾爾語固有詞受阿拉伯 -波斯文正字法及回鶻文書寫傳統影響,其音節僅由輔音字母構成。詞幹與某些後綴不連寫,正字法遵循形態學原則。察合台文具有超方言的性質。其作品在歷史上從小亞細亞直至阿爾泰、印度(莫臥兒王朝)使用突厥語的民族中廣為流傳。察合台文獻,除較晚的鉛印本外,多用阿拉伯字母的"納斯塔里克體"(正體字)傳抄 (見彩圖)。現代維吾爾文是察合台文的延續。
察合台文 艾米爾納瓦依詩集察合台文 艾米爾納瓦依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