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元

本因坊察元(1733年-1788年),武藏國幸手生人,為日本圍棋四大家之一的本因坊家第九世,八段準名人、名人、會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察元
  • 別名:本因坊察元
  • 性別:男
  • 國籍:日本
  • 出生年月:1733年
  • 去世年月:1788年
人物介紹,事跡簡介,歷年御城棋成績,相關資料,察元與春碩的爭棋,淘氣鬼出場,糾紛,一定要爭棋,怪傑進京,

人物介紹

察元(1733-1788), 九代本因坊;七世名人、棋所 。
1755年,二十二歲的青年察元接掌本因坊家,此人志向遠大,不僅立志中興本因坊一門,而且希望各家能夠放下門戶之見,一同促進棋道的發展,在他的提議下,日本棋壇成立了最早的圍棋研究會,雖然各門派仍會抱有藏私之意,但畢竟這是有著相當積極意義的舉措。只可惜在察元退位後,研究會便基本不復存在,直到明治繼新以後,才又有類似的組織成立。
在察元的努力下,本因坊一門重新穩固了執棋壇牛耳的地位,而察元本身,亦在明和七年,即西曆1770年得到了名人之地位。本因坊家又重新強盛起來。

事跡簡介

本因坊家的知伯、秀伯、伯元,接二連三短命夭亡,坊門一時元氣大傷,直到九世察元繼位,情況才漸漸好轉。
察元執掌本因坊門戶時才二十二歲(1754),棋力六段。此人生性靦腆,和生人說話都要臉紅,故其餘三家都未曾把他放在眼裡。不料,察元對人雖怕羞,在棋上可半點不含糊,他名為六段,棋力足有七段不止,比老師伯元強一大截,而且察元胸懷大志,感於坊門之衰敗,一心要重振道策、道知時代的雄風,故發奮圖強,苦鑽不已。當時棋院四家門戶偏見頗深,除御城棋外,幾乎不與別家棋士對局。察元看出這一弊端,認為不利於發揚棋道,便首先提出消除門戶偏見,成立研究會,經常作友誼比賽,共同研究棋藝。但三家表面贊同,暗地裡都不大買帳,結果研究會有名無實。察元大失所望。
過了兩年,察元克服了井上家和林家的重重阻力,好不容易才升上七段。經過這一番磨難,察元深知要想實現自己畢生的願望,必須登上名人棋所寶座。為此,察元費盡了心機。
明和三年(1766),察元羽翼豐滿,便提出就任名人棋所的要求。六世因碩當然不服,於是二雄依古例開始了二十番爭棋。察元對六世因碩的百般制肘,痛恨已濟,出手再不留情。進行到第六局時,除了第一局為協定上的和棋外,察元五連勝。六世因碩被殺了個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只得倚老賣老,胡攪蠻纏,中途違約不下了。這一戰,察元確立了名人地位,又過了四年(1770),才正式當了名人棋所。 察元前後經過近十五年的奮鬥,三十九歲才如願以償,可謂千辛萬苦。此時他的棋力已達爐火純青之地步,連七世井上春達(七段)都要被授二子(見棋譜)。此局是明和五年(1768)御城棋賽的對局,春達二目勝,察元認為此局是其平生得意之作。按說,以察元的見識與棋力,倘若他再把成立研究會的舊事重提,三家自然會俯首聽命,棋界恢復道策時代的盛況想是不難。然而察元歷盡坎坷,反而對三家有了成見,故而“只掃自家門前雪”,在近十九年的棋所任期內,並無傑出貢獻,連一本著述都未曾留給後人,不能不認為是一件憾事。
察元之後,十世烈元繼承坊門。

歷年御城棋成績

1770年察元就任棋所後,所下的御城棋為類似御好棋的餘興棋,當時尚未出現“御好棋”之稱。
1755年 對春碩因碩 黑四目勝
1756年 對安井春哲 白三目敗
1757年 對井上跡目春達 白三目敗
1758年 對安井跡目仙哲 白二目勝
1759年 對林佑元 持白和棋
1760年 對春碩因碩 白五目敗
1761年 對春碩因碩 黑五目勝
1764年 對井上跡目春達 持白和棋
1765年 對春碩因碩 黑五目勝
1766年 對春碩因碩 持白和棋
1767年 對林佑元 授二子四目敗
1768年 對井上跡目春達 授二子二目敗
1768年 對酒井石見守 授四子六目敗
1769年 對酒井石見守 授四子一目勝
1770年 對酒井石見守 授四子四目敗
1771年 對安井春哲 授二子中盤敗
1773年 對春碩因碩 白中盤勝
1774年 對本因坊跡目烈元 授二子六目敗
1776年 對井上跡目因達 授二子中盤敗
1777年 對坂口仙德 授二子中盤敗
1778年 對津輕良策 授六子四目敗
1780年 對酒井石見守 授三子中盤勝
1782年 對林跡目門悅 白四目勝
1784年 對安井仙知 授二子中盤敗

相關資料

日本古代圍棋史-本因坊四百年
圍棋這項運動在日本的歷史,有據可考的是始於平安時代,也有說是在更早時由中國流傳過去的,但若要說弈棋真正得到較大範圍的普及,大約該算是公元700年左右,我國當時正是唐朝,那裡還專門有為了學習棋藝而渡海前來大唐的日本留學生,可見弈棋之風在日本之興盛。而圍棋真正得到有序的發展,並在執政者認同下建立起正規的棋士體系,則應該說是在又過了700多年的戰國時代,由當時的大英雄織田信長賜封圍棋高手日海禪師為日本圍棋史上首位名人時開始的。日海在中年時改名為本因坊算砂,他所開創的本因坊家族,從那時起作為日本圍棋界的核心,在歷史上走過了將近四百年的歲月。在今-天,雖然古時的棋士家族門派體制已不復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頭街一樣,作為日本最高級別棋賽的冠軍稱號之一,成為頂尖棋士們角逐的目標。
察元 - 附 本因坊世家
一世 - 本因坊算砂(1559-1623)一世名人、棋所
二世 - 本因坊算悅(1611-1658)八段準名人
三世 - 本因坊道悅(1636-1727)八段準名人
四世 - 本因坊道策(1645-1702)四世名人、棋所
跡目-本因坊道的(小川道的,1669-1690)
跡目-本因坊策元(佐山策元,1675-1699)
五世 - 本因坊道知(1690-1727)六世名人、棋所
六世 - 本因坊知伯(1710-1733)
七世 - 本因坊秀伯(1716-1741)
八世 - 本因坊伯元(1726-1754)
九世 - 本因坊察元(1733-1788)七世名人、棋所
十世 - 本因坊烈元(1750-1808)八段準名人
十一世 - 本因坊元丈(1775-1832)八段準名人
十二世 - 本因坊丈和(1787-1847)八世名人、棋所
十三世 - 本因坊丈策(1803-1847)
十四世 - 本因坊秀和(1820-1873)八段準名人
跡目- 本因坊秀策(1829-1862)
十五世 - 本因坊秀悅(1850-1890)
十六世 - 本因坊秀元(1854-1917)
十七世 - 本因坊秀榮(1852-1907)
十八世 - 本因坊秀甫(1838-1886)八段準名人
十九世 - 本因坊秀榮(1852-1907)九世名人
二十世 - 本因坊秀元(1854-1917)
二十一世 - 本因坊秀哉 (1874-1940)十世名人

察元與春碩的爭棋

淘氣鬼出場

六世知伯猝死,七世秀伯在爭棋中途病倒,本因坊家遭受了命運沉重的打擊。八世伯元又重蹈覆轍,於寶曆四年(1754年) 9月,28歲時去世了。 四世道策門下的天才們相繼夭折,從六世起連續三代都過早地謝世,這有點不正常。說起來,五世道知也在37歲時就死去了。從秀伯 吐血來推斷,肺結核的病根似乎已在本因坊家築巢,奪去了他們年輕的生命.
在暗無天日的本因坊家,終於出現了一位朝氣蓬勃的活潑少年- 九世本因坊察元。
察元本姓宮世,享保18年(1733年)出生在武州幸手。伯元死時,指定21歲的察元為後嗣。伯元在給其他三家的遺書中寫道:“察元在對局規則上與鄙人很早以前就是對子棋,請恩準他在同上手(七段)對弈時採用先相先制。” 察元與老師下對子棋,證明他已具有六段實力,他本人大概已有戰勝老師的自信了吧。 察元身體強壯,性情很易激動,滿懷雄心壯志
“本因坊家應該統治棋界,必將重整旗鼓。我決心成為名人棋所。”
當時的棋界,只有同秀伯下過爭棋的井上春碩一人位居七段,安井春哲和察元都是六段。而林家的七世轉入門入,正在春碩門下借居並學習棋藝。雖說他也是六段,但還是對手。本因坊家和安井家關係親密,井上家則同林家攜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著。
應該採取什麼辦法才能達到當上名人棋所的目的呢?考慮再三,他擬出了具體的作戰計畫。“首先要晉升七段,與春碩並肩站在棋界第一線。然後等著春碩提出升八段的請求,同時自己也隨之升到八段。這樣,準備工作就緒了。最後只要在爭棋賽中將春碩徹底打垮就行。” 想一下子就比別人高一段,這是辦不到的。“首先升七段”的想
法理所當然,問題是怎么才能得到誠認呢?

糾紛

贏得比賽勝利是最好的辦法。如果能夠打到降他一級,就是不樂意也只得讓升段。然而,在當時四家沒有通過對弈進行交流的習慣。平時深居簡出,只有在御城棋賽時交手。而每年一度的御城棋又經常臨時換人;就算連續獲勝,也需花十年時間才能實現目標。
察元以“為了鼓勵同行”為名目,向其他門派提出共同舉行研究會的倡議。這種深得人心的提法,誰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行啊,我願意。” 嘴上都這么答應著,然而具體實行的時候,哪兒都不見動靜。大家似乎在說,察元人還很年輕,考慮事情不夠成熟。其實早就知道察元想晉升七段了。人們都清楚察元的棋力,如果真舉行研究會並進交流比賽,就等於幫助他升段。
安井春哲自秀伯以來就同本因坊家關係密切。苦惱的察元請來春哲共商對策,而他也沒有良方妙藥。春哲嘆道:“我知道你的棋力,要升段我沒意見。但是,要讓井上和林兩家都不反對,這可不是件容易事啊!”
察元改變了戰術。通過研究會來下交流比賽這個“理”不成的話,那么就用“請”來動他們吧。寶曆 6年的某一天,察元去拜訪井上家。林門入借居在此。 察元走到春碩面前,抑制住強烈的自尊心懇請道:“我生來就體弱多病,看來不能活得很長久。就象您所知道的那樣,我們本因坊家的知伯、秀伯和伯元接連三代,三十年來都只是六段,至-今還未出現一位上手的棋士。我的技藝雖還不成熟,您能否發發慈悲,看在祖先以來的友誼上,同意讓我升為七段吧!” 說著便掉下眼淚來。面對如此自卑的請求,春碩也不便冷言冷語地拒絕。當然,他絲毫沒有同意的想法。“真不湊巧,現-在門入先生出去了。等他回來,我們就商議此事然後再給你答覆吧。”
從門口走向春碩居室的途中,察元曾一晃看見了門入的身影。所謂“外出”只是一句假話。但是,貿然行事只會把事情弄僵。察元默然回家去了。
石子掉進了無底洞,無論怎么等也不見回音。察元在等待著答覆,而井上方面卻在期待著察元急躁起來。 察元等得不耐煩,半年後再次拜訪井上家。“那件事情,請讓我知道答案。” 春碩沒有回答,說起了別的事情。“你升了七段,而林門入先生和我的嗣子春達都還是六段,他們或許要說,希望和年一道升段呢!”
暗中提出了“三人一起”作為條件。察元氣憤已極,不由得露出本來面目,大聲說道:“因為段位相同就得一起升段,沒有這么愚蠢的言論!首先,我同林門入至-今共六局,我就贏了五盤;至於春達先生,不知何故總是迴避和我交手,他不是不想下棋嗎?把我和這種人一視同仁,太令人迷惑不解!” 談判破裂,察元拂袖而去。
察元第三次來到井上家,春碩沒有會客。嗣子春達出來迎接,把察元引進自己的居室。“實際上,察元先生,吾師春碩老早就是七段,很久以來一直想晉升八段呢。您能否在升七段時也承認吾師為八段呢?我想,那樣就不會有麻煩了。” “別開玩笑!”察元答道。為了名人棋所,升段只是爭取於春碩列為同等地位的手段。被對方先走一布升七段將失去意義,計畫就 會落空。 “適可而止吧!如果春碩老夫想升八段,我察元任何時候都要求爭棋決雌雄。我升七段也是一回事。讓他知道這一點。” 談判再次破裂了。
三年時光流逝了,糾紛還在繼續。在這期間,察元並非安閒地打發著日子。他詳盡地研究了前人的棋譜,磨刀霍霍。 寶曆 7年 4月,察元第四次到井上家談判,雙方爭論十分激烈。“反對的話,就賽爭棋。” 察元的最後通牒,足可以讓大家安靜下來。終於,察元晉升為七段了。

一定要爭棋


說點幕後的話,以上的經過是據《本因坊家舊記》所記載的。這本書是站在察元的立場寫下來的,察元是好人,而把春碩一派寫成惡人,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真相不得知然而察元的確做得過分了。察元還在繼續這種強制行為。 升到七段,與春碩並駕齊驅,達到了第一個目標。
在七年後的明和元年(1764年),春碩希望晉升八段,察元對此表示贊同,並一起升為八段。春碩以老資格為招牌,對同時升段表示異議,察元堅持己見寸步不讓。現-在到第二個目標,今後只需收場就行了。明和三年,察元開始著手奪取名人棋所的行動,其言論相當激烈。這時,四門派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雖然本因坊家和井上家的對立依如故,然而,自秀伯以來的盟友安井春哲向井上家靠攏了。溫厚的春哲大概對察元的過火行為感到厭惡了吧。事也湊巧,林家卻偏 向了本因坊家。這是因為,井上家的乾兒子七世轉入死後,其繼承人八世佑元是五世本因坊道知的學生井田道佑的大兒子。
佑元門入很敬畏察元的技量。當察元找他商量時,佑元不多搭腔便表示贊成,並約定在察元提出名人棋所的要求時予以合作。察元下定了決心。
“春碩必定是不會點頭同意的。到那時,一定要跟他爭棋決賽。” 察元通過佑元轉達了自己的想法,春碩答道: “時機尚早,升到八段還沒幾天,等一陣子再說。” 察元事先料到會遭到拒絕,也就按既定方案提出了爭棋的要求。長話短說吧,如果反對就下爭棋。於是,春碩也只得披甲上陣。 寺院長官久世大和守把他們倆人喚到官舍,敘了比賽的具體辦法:把御城棋作為第 1局,爭棋共下20盤。當時春碩59歲,察元33歲。
經過如下:(加 #者執黑)
第一局 明和三年11月17日 於御城
本因坊察元 和棋 井上春碩因碩
第二局 明和三年11月27日 於久世大和守宅
本因坊察元 8目勝 井上春碩因碩
第三局 明和三年12月6~28日 於土井大炊頭宅
本因坊察元 2目勝 # 井上春碩因碩
第四局 明和四年元月18日~2月7日 於土岐美濃守宅
本因坊察元 13目勝 井上春碩因碩
第五局 明和四年3月11日 於久世大和守宅
本因坊察元 2目勝 # 井上春碩因碩
第六局 明和四年3月27日 於久世大和守宅
本因坊察元 11目勝 井上春碩因碩第一局按照爭奪名人棋所比賽的慣例,在協商的基礎上弈成和棋察元以全勝的戰績結束角逐,並在五連勝後提出升級的要求。 “不,我只輸了五盤棋。升級需要多贏六盤,這是從來的規矩。”“沒那回事!從前,有一回當家的嗣子小川道的連勝安井春知四盤就升了一級。如果連贏,只要四盤就了。” “那么,為什麼你在四連勝時沒有提出來呢?下了第五盤,是因為你知道要多贏六盤才能升級吧。”“那好,再下一盤吧。” “不行,我生病了!想修養一段時間。”察元看到春碩已無意再戰,便向官府提出把自己封為名人棋所的請求。棋力的差距已經很明顯,沒有回絕的理由。然而,官府長官和幕府大臣討論很久,結果只認可察元升為名人,而棋所暫時不授。這可能是考慮到敗陣的長老春碩的感情問題,以及察元獨斷專行的行動引起了官府的反感吧。
圍繞著這個決定,糾紛仍在進行。總之,勝負的世界是力的較量。明和七年 6月,官府下達了任命察元為棋所的決定。察元從寶曆 4年立下雄心壯志,經過16年歲月終於如願以償了。
仙知、元丈、知得 年號從明和、安永改為天明。就在天明 8年,名人察元去世,翌年進入寬政時代。道策統治棋界的元祿時代以來,正好經歷了一個世紀。 察元以後四門派的掌門人分別如下: 本因坊家繼九世察元之後是十世烈元、十一世元丈和十二世丈和。井上家繼六世春碩之後是七世春達,八世因達,九世春策和十世因砂。
安井家繼五世春哲仙角之後是六世仙哲、七世仙知和八世知得。 林家繼八世裕元之後是九世門悅和十世鐵元。為避免煩瑣而省略了一些,井上家都取名叫因碩,林家則取名叫門入。春達、裕元等都是嗣子時的名字,當上掌門人就叫井上因碩、林門入,實在不易分辨清楚。在安井家,仙知自稱仙角,而知得又稱為仙知,非常容易混同;只有因坊家十分明確。
在以上列舉的棋手中,特別有名的是安井仙知,本因坊元丈和安井知得三人。在井上家十一世幻庵和林家十一世林元美登上舞台之前,沒有值得特寫的人材。 仙知於明和年出生在武藏國,他是在別派升為七段的阪口仙德的兒子,作為六世仙哲的養子被收進安井家。仙知以強腕華麗的棋風為後人所知曉,木谷九段最愛他的棋藝,其力量可想而知。他的把兵力集中在中腹,輕地重勢的手法,使人仿佛聯想起昭和初期的“新布局”時代。十四世本因坊秀和評論道:“說起當代華美的棋藝,無人能出七世仙知之右。”
這的確不假。仙知的勁敵本因坊烈元,最終還是未能把仙知打敗。 我們很想多談一些關於元丈和知得的事,然而有點走題。篇幅也不允許。希望讀者知道,他們倆人是德圍棋史上水平最高、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元丈於安永 4年(1775年)降生在江戶一位武士家庭,知得比他小一歲,是伊豆三島漁夫的兒子。他們相繼由嗣子成長為掌門人,一生中共對弈了77盤棋,其中元丈勝33盤知得勝38盤,另有 4盤和棋以及 2盤沒有下完。知得雖然多贏了 5盤,但由於對局規定使他多數情況執黑,可說完全在伯仲之間。他們不是五段或六段等級的伯仲,而是最強的一對選手。
本因坊丈和詳細地研究了其中主要的30盤棋,感嘆道:“雙方沒有一步棋走得有問題,其中有七盤完全是名人之佳作。” 他們如此盡力相戰,但這只是在棋盤上而已。一旦下完棋,在生活中猶如魚水之情,因而元丈、知得所弈之棋不是“宿怨比賽”的素材。武士與漁夫-出身門第截然不同,反而使他倆很投緣吧。同樣具 有名人的資質,但誰也沒有要當棋所的野心。
他們準會這樣說道:“所謂名人棋所,應當由最擅長棋藝之道、其威望很高以及具有空前神技的人士來擔任。另外有一人同樣具備相當實力,要升級就必然會引起爭棋紛,這不符合人之美德。硬要當名人是放肆的舉動,只會玷污棋所的聖譽。” 假如元丈市儈一些,便會以年長一歲為藉口,這樣同知得商量:“先把棋所讓給我,等過幾年再跟你交替如何?”
知得如果也是凡人,就會高興地接受這個要求,並愉快地當自己的名人吧。倆人都有旁人無可非議的棋力,即便那樣也不會有人發牢 騷的。
“名人不是虛構出來的,而是當某人具備這種資格,並通過大家推薦而自然地產生。”
這是他們共同的思想。如果出生年代各異,他倆無疑都會得到名 人地位。然而,假如誰說:“可惜他們出生在同一時代,沒有得到名 人心裡真不是滋味。”九泉之下的元丈和知得聽到,便會微笑作答:“不要說蠢話!正是生在同一時代,我們才能弈出那么多高質量的棋!”

怪傑進京

文政 3年(1820年)11月,兩個男人拜訪本因坊家,要求與掌門人元丈見面。這裡開始進入本題。 一位是衣襟襤褸的武士,另一人是身穿羽織正裝的市民,但看上 去就象是從別人那裡借來的,顯得很不合體,長相就跟便裝的袖口似的。
武士被帶進房間,他鄭重地自報了姓名,然後介紹同伴道:“這位名叫米藏,住在過內的淡路島上。雖然他是外行,但棋很不錯,藩主阿波守聽說後。便要帶他在出巡時作個伴。阿波守想請本因坊先生鑑定一下他到底有多少水平,不知可否?”
淡路的米藏之名,遠在江戶也有所聞。他和尾張的德藏一樣,都是鄉下棋界賭博的高手,被稱為吃臭棋的日本第一。米藏完全靠自學,據說可以同專業五段拼高低。他似乎對賭博棋感到厭倦,要來同真資格的棋手較量一番了。名義上是檢驗水平的考試棋,實際是在向專業
棋手挑戰。
這是件麻煩事,即使獲勝,也不會為本因坊家增輝,但如果輸掉的話將成為人家的笑柄:“竟然輸給鄉下業餘棋手!” 可能的話,當然很想拒絕他,但這是一國之主的要求,不便這樣做。 “可以,對局的日期會通知你們。” 他倆回去之後,元丈腦海里浮現出他的學生的面孔,讓誰來與他對局好呢?
另一位業餘棋界高手關山仙太夫認為:“米藏的棋算路非常出色,從來不按正統棋法行棋,自成一派,是一位難得的強五段弈者。” 住在京都的一位本因坊派棋手外山算節毫不留情地評述道:“米藏的棋根本不叫圍棋!”
元丈大概也聽說過這些風言風語吧。米藏的棋被人說成是不懂棋道地閉門造車,而且還有五段實力。象他這種水平的人應該被授兩子,然而,半瓶醋的棋力是很難將其制服的。 “丈和最穩妥呀!其他人很不令人放心。”
丈和這時33歲,在前-年剛被元丈立為後嗣。丈和的段位雖是七段,但大家都認為其實力已在八段之上,很害怕他那鋼腕般的力量。 對局在11月28日進行,果不出元丈所料,丈和極力將米藏制服了。 如果米藏就此收場的話,事情會僅以考試棋的形式結束。這時米藏提出希望得到三段的認可證書,元丈拒絕了這個要求:“從你同丈和的棋來看,現-在還達不到三段水平。” 就這樣“宿怨比賽”揭開了戰幕。米藏大概對阿波守夸下了海口,說是去到江戶也要漂亮地贏幾盤瞧瞧,結果竟然連三段都沒被認可, 臉面無處可擱。米藏懇請藩主,希望同丈和再繼續對戰。本因坊家慨然讓地位重要的嗣子出戰,從開始就十分要強。丈和爽快地接受挑戰,與米藏又鬥了十個回合。 共弈11局,成績為丈和六勝,米藏四勝一和。曾經那樣傲慢的賭棋王米藏對丈和的強腕終於心悅誠服,要求從師學藝,得到許可後被授予三段稱號。面對處於高峰時期的丈和,所弈脂全局形勢頓時混亂,最後終於被逼成和棋。”丈和也說道:“在我一生中,同米藏對弈的文政年間是我棋壇生涯爐火純青的時期。該贏的棋自不待言,就連非常危險的形勢,我也能再 三反敗為勝。”
丈和所說的“危險形勢”的代表,據說就是指米藏驚嘆不已的第七局。無論用猛烈或別的什麼詞,都無法來形容它。去世的瀨越名譽九段曾說:“我建議各位業餘愛好者學藝棋藝時,要多打秀策的棋 譜。丈和雖然身為名人棋手,但不便薦之。” 的確,崇拜丈和的棋而妄自摹仿的話,情況就會很糟糕。米藏同這么可怕的對手交戰,贏得了四場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