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林鄉

富林鄉

富林鄉位於通河縣西部,南臨松花江,北部與興林民主營林所和縣屬鏵山林場為鄰,東、西各與通河鎮濃河鎮接壤。全鄉總面積414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耕地總面積138.540萬畝,其中:水田55.800萬畝、旱田82.740萬畝。土質較為貧瘠的白漿土居多,全鄉12個行政村,39個自然屯,總戶數4810戶,總人口為15.822口人。全鄉有富拉渾河等大小河流4條,小型水庫3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富林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通河縣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面積:414平方公里
  • 人口:15.822萬
簡介,區位,沿革,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文化建設,

簡介

富林鄉位於通河縣城西15公里處,哈肇公路沿線,南臨松花江,北靠小興安嶺南麓,西與濃河鎮接壤,幅員面積414平方公里。全鄉下轄12個行政村(紅旗村、民生村、富鄉村、德興村、永勝村、臨江村、長興村、林勝村、岔林村、雙河村、保全村、三寶村)、38個自然屯,耕地面積12648公頃,其中水旱田各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人口16274人,5250戶。2011年,地方生產總值實現2.4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9805元。
近年來,富林鄉確定了打造“特色產業基地,新村建設強鄉”的奮鬥目標,大力發展“五大產業”,即,富林榛子產業、櫻桃谷鴨產業、有機水稻產業、種羊繁育產業和旅遊觀光產業。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即,自然屯合併工程、打造長興新型農莊工程、建設林勝旅遊村工程、“三北四期”造林工程、“萬米花廊”工程、節水增糧工程。
富林鄉先後獲得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集體、省級泥草房改造先進鄉、省級生態鄉鎮、“五個好”優秀鄉(鎮)黨委、平安示範鄉鎮、全市服務新戰略百強黨組織、哈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三新”示範鄉、市級“三無”信訪先進單位、通河縣第十四屆、十五屆勞動模範先進集體標兵、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連續4年獲全縣目標考核優秀單位,多次接受各級領導視察、檢查。富林鄉正在向全縣創先爭優的“排頭兵”邁進。
幾年來,富林鄉在幾屆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鄉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農業抓調整,養殖上規模,引資上項目,走產業路,打特色牌,努力打造綠色作物精品鄉,牧業特色鄉,新農村建設示範鄉。

區位

位於通河縣南部。轄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富鄉村,東距縣城18千米。岔林村東南距縣城西北4千米。哈(爾濱)蘿(北)公路過境。

沿革

富鄉村因境內有富拉琿河,取其河名首字而得名,光緒五年(1879年)建村;岔林村原名“小街”,乾隆年間建屯,因境內有岔林河而得名。1948年設富鄉區,1958年為富鄉公社、岔林公社,1984年改富鄉鄉、岔林鄉。1985年末,富鄉鄉人口9500餘人,轄12個行政村,21個自然屯,鄉政府駐富鄉村;岔林鄉面積134.02平方千米,人口9575人,轄10個行政村,18個自然屯,鄉政府駐岔林村。
1996年,富鄉鄉面積428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富鄉、民主、民生、紅旗、牧場、四站、德興、新方向、興旺、中興、永勝、德勝、臨灑13個行政村;岔林鄉面積134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岔林、雙河、長興、長豐、林勝、華山、雙興、保全、永發、三寶、東升、太河12個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富鄉鄉9514人,岔林鄉8286人。2002年,撤銷富鄉鄉、岔林鄉合併設立富林鄉。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230128202:~200 210富鄉村 ~201 220永勝村 ~202 220臨江村 ~203 220民生村 ~204 220紅旗村 ~205 220德興村 ~206 220岔林村 ~207 220林勝村 ~208 220保全村 ~209 220三寶村 ~210 220雙河村 ~211 220長興村 ~500 220鏵子山林場 ~501 220紅旗種畜場

文化建設

2009年根據縣委提出的文化立縣的要求,富林鄉黨委為了“文化立縣”戰略深入實施,豐富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各村和諧穩定,在村級建設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截止到現在,富林鄉先後投入120萬元,新建完成了富林鄉文化站和德興村、紅旗村2個文化廣場以及全部12個村的農家書屋建設工作。目前正積極推進長興村和林勝村文化廣場建設。
各村的文化大院均設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活動室一個、圖書室一個(各類圖書3000本以上)、1500-2800?的露天廣場一個、標準的籃球場一個、室外體育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而且每個村都擁有自己的文藝演出隊伍,在農閒季節可以把來源於農民身邊的事兒,自編自演的奉獻給廣大鄉親們。其中富林鄉合河美小劇團編排的小品、三句半和現代舞,內容好、質量高,出色地迎接過省、市、縣領導們的觀賞,先後參加過全縣農村文藝匯演、元宵節文藝演出、法制文藝下百村等活動。可以說,文化大院已成為“四新”(倡導新風尚、培育新農民、爭創新農家、建設新農村)的活動基地、民眾文化活動的樂園。隨著全鄉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文體設施更加完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全鄉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通河精神”進一步弘揚,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漸成風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