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村鄉

富村鄉

富村鄉(Xīfùcūn Xiāng) 面積54.5平方千米,人口38664人。轄西富村、東富村、辛莊、倉房村、古城村、營兒村、賈村、南焦村、北瀆村、西北營、東北營、西張村、東張村、西移頭、東移頭、宋家莊、南塔影、西塔影、東塔影、王家村共20個村。鄉政府駐倉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富村鄉
  • 地理位置:鄄城縣城南郊
  • 占地面積:54.5平方千米
  • 構成:20個村
1山東省鄄城縣富村鄉,鄉鎮概況,氣候概況,農業發展,歷史文化,2四川省漢源縣富村鄉,鄉鎮概況,氣候概況,行政規劃,歷史沿革,經濟發展,

1山東省鄄城縣富村鄉

鄉鎮概況

鄄城縣富春鄉地處鄄城縣城南郊,轄17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3.4萬人,4.2萬畝耕地,臨(清)商(丘)公路縱貫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境內現存堯王墓等名勝古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全鄉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富村鄉富村鄉

氣候概況

富村鄉地處淮河流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3.5℃,無霜期206天,常有蟲、旱、風、雹災害。
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7℃),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9℃),全年光照時數2535.7小時,無霜期206天,年平均降雨量289.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1﹪,絕對濕度13.1毫巴,濕潤指整0.6。

農業發展

21世紀以來,富村鄉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瓜菜、名優水果、畜牧三大支柱產業初具規模,大力招商引資、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人發製品、紡織、化工、儀器、儀表、食品農業科技開發等特色產業逐步壯大,2001年以來,先後有菏澤北方發製品有限公司,奧斯卡發製品有限公司,鑫宇發製品有限公司,天意發製品有限公司等9家較大規模的人發加工企業在富春安家落戶,大明製衣、富春紡紗廠也已建成投產,新增固定資產投入6000萬元,2002年,全鄉實現兩稅收入超過800萬元。為鄄城縣財政富鄉,經濟大鄉。

歷史文化

據查,西富村原名西監村,建於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梁氏最先奉詔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占產立莊。因此地系戰國時期房子郡設立監獄的地方,該村占據西邊,故藉此按方位取名為西監村。“監”“菅”同音,後演變為西菅村。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縣長楊及龍改西菅村為西富村。抗日戰爭時期,這裡屬四區。1953年撤區建鄉時,建西富村鄉。1947年土改,1952年辦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建高級社。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時,屬萬城公社管轄。1958年底併入高邑人民公社,為西富村管理區。1961年公社規模縮小,從高邑人民公社劃出11年自然村,建西富村公社。1984年改為西富村鄉。1996年合鄉並鎮時,把西富村鄉和北營鄉合併為西富村鄉。
富村鄉富村鄉
約生活在公元前22世紀,乃軒轅黃帝之玄孫,德能兼備。他身為部落聯盟首領,不自恃且恭勤節儉,禪位於賢而不傳於子,更令世人敬佩。《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l935年黃河決口,已毀。陵前現有明嘉靖二十四年 (l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書“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l903年) 淄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塊。碑前有享殿、東西朝房、東西更衣亭、大門、牌坊、聖母殿等建築。院內另有石碑數塊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堯母慶都陵,西350米有堯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黃河金堤,北臨箕山河。而現卻僅存墓、碑、龜及柏等稀有文物。

2四川省漢源縣富村鄉

鄉鎮概況

位於漢源縣城西北20公里的乾溪溝與流沙河匯口聽階地上。地理位置在北緯29°27′,東經102°38′。北、西鄰九襄鎮,南連唐家鄉,東靠大相嶺支脈杉木嶺與萬里鄉交界。地勢東高西低,高差1850米,半山半壩,香林堰、東大堰由北向南穿過境內。面積29.7平方公里,轄黎家、苟雲、富源、楠木、榨葉5個村民委員會,29個村民小組,有18個自然村,2175戶,7718人。海拔950--2850米。鄉政府駐黎家坎,海拔970米。
富村鄉富村鄉

氣候概況

富村鄉屬川西南山地亞熱帶氣候區,地勢山高谷深起伏較大,從河谷到低山、低山到中山,有亞熱帶、溫帶、亞寒帶之分。居民區氣候適中,多年平均氣溫17℃,降水量650毫米左右,無霜期300天左右
氣候的特點是:一是垂直變化顯著;二是降雨量集中;三是河谷地區較乾熱少雨;四是河谷低中山地帶有向川西南乾熱河谷氣候過渡的特色。漢源氣溫受地勢的影響,海拔最大相對高差3471米,氣溫垂直差異很大。海拔增高100 米,氣溫下降0.6oC。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平壩區,年平均氣溫16oC以上;1200~1500米的中山區,年平均氣溫13~16oC; 1500~1800米的中山區為11~13oC;1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區低於11oC。

行政規劃

黎家村
富村鄉
苟雲村
富源村
楠木村
榨葉村

歷史沿革

富春古為窄都夷屬地,故稱“蠻村”。晉初入漢嘉郡,北周武則天天和三年(公元568年)置黎州於黎家坎,後廢。清入沿禮鄉,因“夷”漸漢化,以物產富庶之意而名富村。1953年始由豐厚鄉析出楠木、富源二村,唐家鄉析出苟雲、榨葉、黎家三村置富村鄉,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時,分別併入唐家、豐厚,次年,復建富村人民公社,因“富村”與“富林”易筆誤字混,1981年10月經雅安地區行署批准更名富春。1984年復置鄉至今。

經濟發展

境內氣候適中,多年平均氣溫17℃,降水量650毫米左右,無霜期300天左右,是溫帶高山丘陵農產區。有耕地7013畝,產水稻、小麥、玉米、洋芋,間以多種小雜糧,2001年糧食總產量4183噸,農民人均糧食548公斤。
境內新建抽水站1處,水管改道3公里,解決了兩個村2100餘人的飲用水。國道108線公路由北向南穿過境內。
富春鄉山水蔥蘢,普陀山,生態旅遊,極具潛力;礦石山,鐵鉛鋅等,急待開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