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善街

富善街

富善街(英語:Fu Shin Street)是一條位於香港新界大埔街道,也是香港其中一個傳統市集,全長約15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善街
  • 外文名:Fu Shin Street
  • 拼音:fu shan jie
  • 所在地:香港新界大埔
  • 全長:約150米
  • 原名:太和市
歷史,特色,建築,衝擊,未來發展,

歷史

富善街初期稱太和市,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七月初八啟市,當時太和市主要是個販賣食物和農具的市集。到了1898年,英國向滿清租借新界後,大埔區在地理上就成為了整個新界東的中心,所以港英政府就在太和市設立理民府,令大埔成為了整個新界東的行政中心,而其後太和市就改稱為富善街。
1913年舊大埔墟火車站落成啟用,為旁邊的富善街帶來大量人流,並且逐漸取代大埔舊墟的地位,成為大埔區最興盛的地方,到今日依然是大埔區最旺盛的地方之一。

特色

富善街最大的特色是兩邊的店鋪都喜歡把貨物放在街道上,不過這會導致富善街的闊度縮減了不少。當時的食物環境衛生署小販管理隊經常在這裡執法,導致商店的生意損失不少。2002年至2003年間,富善街的商戶發起罷市,簽名等行動,逼使食環署不會掃蕩阻街的貨物,最終食環署向商戶妥協,令這個傳統得以保留下來。

建築

位於富善街內的文武廟,與富善街啟市的同一日開光,是新界首座受保護的建築物。初時是七約鄉公所的的辦事處,後來辦事處搬遷,就改為供奉文武二帝,在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廟的上方設有一個寫有“正大光明”的牌匾,並且設有一個公秤,因為以前的文武廟除了是辦事處外,有時還會處理村民間的糾紛,而公秤則有公平交易之意。

衝擊

隨著香港農業的式微,富善街的盛況已大不如前,即使富善街吸引不少遊客參觀,但會消費的人始終較少。再加上2004年大埔墟新街市啟用,更令商店的生意雪上加霜,現時富善街的店鋪空置率是前所未見的,商戶現只希望能保持收支平衡。

未來發展

大埔區議會的“推動本土經濟活動小組”,曾提出把富善街改為步行街,並進行美化工程,重鋪路面,加建檐篷,希望藉此發展旅遊業,但至今仍未有任何的改革,因為要等待其它配套工程完成後,才能開展富善街的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