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鎮物

景德①中,河北用兵,車駕欲幸澶淵②,中外之論不一,獨寇忠愍③贊成上④意。乘輿方渡河,虜騎充斥,至於城下,人情洶洶⑤。上使人微⑥覘⑦準所為,而準方酣寢於中書,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時鎮物⑧,比之謝安⑨。

注釋,譯文,出處,作者,

注釋

①景德:宋真宗趙恆年號(1004—1007年)。
②澶(chán)淵:古代湖泊名,故址在今河南濮陽西。
③寇忠愍(mǐn):寇準,字平仲,宋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
④上:封建時代稱君主為上,文中指宋真宗。
⑤洶洶(xiōnɡ):同“洶洶”,也寫作“匈匈”,騷擾不安的樣子,這裡是“驚恐不安”的意思。
⑥微:秘密,暗中。
⑦覘(chān):看,窺視,文中是“窺探”的意思。
⑧鎮物:使眾人鎮定,文中指能控制局面、穩定人心。
⑨謝安:東晉人,字安石,孝武帝時曾任宰相,以有“雅量”、處變不驚著稱。《世說新語·雅量》中就有幾處談到謝安“鎮物”的故事,如:“謝太傅(按:即謝安)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譯文

宋景德年間,在河北(黃河以北),(與契丹)發生了戰爭,宋真宗想親自到澶淵前線督戰,朝廷內外都不贊成,只有寇準贊成皇帝的想法。皇帝與隨行車駕剛剛渡過黃河,敵方的騎兵便蜂擁而至,圍到城下,宋人一個個驚恐不安。皇帝派人暗暗觀察寇準在做什麼,(發現)寇準此時正在中書官署里酣睡,鼾聲如雷。人們因為寇準當時能夠鎮定自若、穩定軍心,就把他比作東晉時以處變不驚而聞名的謝安。

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沈括像沈括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