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松線

寇松線

寇松線(Curzon Line)英國外交大臣G.N.寇松蘇俄和波蘭建議的停戰分界線。波蘇戰爭期間(1919~1920),1919年12月8日,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在巴黎和會上決定重建波蘭國家。以民族邊界線作為波蘭東部邊界,這條線沿布格河劃分波蘇邊界,在北部把比亞韋斯托克地區劃入波蘭版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寇松線
  • 外文名:Curzon Line
  • 提出者:英國外交大臣G.N.寇松
  • 目的蘇俄和波蘭建議的停戰分界線
  • 時間:1920年7月11日
  • 背景波蘇戰爭(1919~1920)
簡介,背景,形成,影響,

簡介

寇松線
1920年7月11日,蘇俄紅軍擊退波蘭干涉軍時,寇松代表英國政府建議蘇俄以這條界線為停火線舉行和平談判,在斯帕舉行的國際會議上,波蘇雙方承認寇松線為波蘇邊界線,當波軍轉入反攻後,波蘭政府拒絕承認寇松線。
根據1921年3月18日的《里加和約》,寇松線以東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白俄羅斯、西烏克蘭劃歸波蘭。
1945年8月16日,波蘇兩國簽訂邊界條約,規定兩國邊界以寇松線為基礎劃定。

背景

從1772年起波蘭被俄國、奧地利普魯士三次瓜分後,處於亡國地位。
沙皇俄國的版圖變化沙皇俄國的版圖變化
1815年起,“華沙公國”以“波蘭王國”的名稱併入俄羅斯帝國,由沙皇兼波蘭國王。經過在俄國百餘年的民族繁衍和發展,白俄羅斯民族逐漸形成了西起布列斯特,東至戈梅利的定居區。而烏克蘭民族則形成了西至利沃夫,東到切爾尼戈夫的定居區。這成為日後烏克蘭地區和白俄羅斯地區的民族成分邊界,也是寇松線的基礎。
十月革命勝利後,蘇維埃俄國為了自己的生存決定先和德奧進行和平談判。蘇維埃俄國提出對戰時被占領的領土不得強行合併,恢復戰時喪失政治獨立的人民的政治獨立。德奧則要求蘇維埃俄國放棄15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把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的一部分土地讓給德國。
為此,德奧還以全線進攻的武力相威脅。蘇維埃政府最後不得不簽訂割地的《布列斯特和約》(1918年2月)。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西部地區為德國所控制。於是,在蘇德、蘇波關係中從此出現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問題”。但這只是列寧的戰略讓步,蘇聯是遲早要收回這一地區的。
1918年8月,蘇維埃政府頒布法令,宣布廢除瓜分波蘭的條約。11月,畢蘇茨基出任波蘭共和國國家元首兼軍隊總司令,並著手復國。他不僅要恢復歷史上的波蘭領土,不僅要把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地區,而且要把烏克蘭、白俄羅斯更多的地區以及立陶宛包括進未來的波蘭。

形成

1920年4月25日,波蘭趁白衛軍內亂進攻烏克蘭,蘇波戰爭爆發,5月攻陷基輔。6月,在南方發動攻勢,使得南烏克蘭、頓河、頓巴斯、庫班河岌岌可危。波軍入侵後,紅軍組織反擊並解放基輔,趁機一直打到波烏邊界的布格河,蘇俄高層開始商討是否要跨過波烏邊界繼續追擊。7月底,紅軍進入波蘭境內,8月中旬,紅軍兵臨華沙城下,波軍被迫在華沙—盧布林一線組織全部力量準備決戰。8月16日,波軍反擊,戰局逆轉,紅軍被迫後撤400多公里。雙方的疲憊和西方國家的介入,遂於10月12日在里加簽署停戰和預備契約。
1921年3月18日又簽署和平條約,條約規定,蘇俄同意烏克蘭獨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西部地區劃歸波蘭,波蘭同從俄國獨立出來的國家談判,蘇俄不能幹涉。
這場戰爭的原因,就波蘭而言是波蘭復國後的擴張和消滅未來可能的威脅保衛國家的必然延伸;而就蘇維埃俄國而言,可以藉此收回因簽署《布列斯特和約》而喪失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同時還可以乘勢將無產階級革命推進至整個歐洲,至少也可以為蘇維埃俄國在西部建立一道防禦的屏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