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毛紫菀

密毛紫菀

密毛紫菀(Aster vestitus Franch.),菊科,紫菀屬植物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密毛紫菀
  • 學名:Aster vestitus Franch.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紫菀組 Sect. Aster
  • :密毛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四川及不丹,錫金,緬甸
  • :密毛系 Ser. Vestiti
形態特徵,植株,莖,葉,花,果,花果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稀有短匍枝。

莖直立,高50-130厘米,單生稀叢生,粗壯,上部有分枝,有稜及溝,被捲曲或開展的長密毛,上部雜有腺毛。

葉密集;下部葉在花期枯落;中部葉長圓披針形,長4-11厘米,寬1-2.3厘米,基部楔形或近圓形,無柄,頂端尖或漸尖,全緣或上部有2-3對淺鋸齒;上部葉小,線狀披針形、長圓形或卵形;全部葉被密腺毛,下面灰綠色,被卷或開展的長毛,中脈在下面凸起,離基三出脈及側脈3-4對。

頭狀花序徑2-3厘米,少數至數十個排列成復傘房狀;花序梗長1-5厘米。總苞半球狀,長5-6毫米,徑8-10毫米;總苞片約3層,長4.5-5.5毫米,寬0.6-1.2毫米,覆瓦狀排列,外層頂端尖,上部或全部草質,頂部常紫紅色,下部革質,被腺和密毛;內層狹披針形,漸尖,上部草質,下部和邊緣乾膜質,僅有腺,有緣毛。舌狀花20-30個,管部長1.5毫米,舌片白色或淺紫紅色,長10-12毫米,寬1.5-2毫米;管狀花黃色,長4.5毫米,管部長1.5毫米,裂片長1毫米;花柱附片長0.6毫米。冠毛1層,污白色或稍紅色,有微糙毛。

瘦果倒卵形,長2.5-3毫米,扁,兩面各有1肋,被白絹毛,有時具腺。

花果期

花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密毛紫菀生長於高山及亞高山林緣、草坡、溪岸及沙地海拔2200-3200米。

分布範圍

密毛紫菀產自雲南西北部和北部(昆明、賓川、漾濞、麗江、中甸、維西等)、四川南部(木里)及西藏南部(藏比、亞東)。也分布於不丹、錫金及緬甸北部。

主要價值

密毛紫菀具有散寒解表,活血舒筋的藥用價值。

本種提示

此種與耳葉紫菀 (A. auriculatus Franch.) 比較接近,但全株,特別葉下面被密捲毛而無抱莖的耳部。與葉苞紫菀 (A. indamellus Griers.) 的區別是此種的葉有較不顯明的齒,且外層總苞片較狹小而非為葉狀。A. mairei Levl. 曾經 Handel. -Mazzetti併入石生紫菀 (A. oreophilus Franch.),但與本種並無顯著的區別,僅莖、花梗和葉下面沿中脈被較長而開展的長毛,至多只能作為一個變種。產於雲南西北部(維西、麗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