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花(植物)

寄生花(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寄生花(學名:Sapria himalayana Griff.大花草科寄生花屬,草本,寄生於植物的根部,生於由寄主根皮構成的杯狀托上。葉鱗片狀,肉質,覆瓦狀排列,約10枚。花單朵頂生,雌雄異株,花被鐘狀,裂片10,闊三角形,長6-8厘米,寬4-6厘米,2列,覆瓦狀排列,粉紅色。雄花:蕊柱細長,血紅色,頂部杯狀體底部凸起。雌花:蕊柱較雄花的為粗壯,頂部杯狀體具6條不明顯的輻射線;子房下位,1室,內多腔隙,胚珠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果球形,冠以宿存、變硬的花被。花期8-9月。

產中國西藏東南部和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寄生於葡萄屬 Vitis、崖藤屬 Tetrastigma 植物的根上。分布於印度東北部、泰國和越南。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發現過程,

形態特徵

草本,寄生於植物的根部,生於由寄主根皮構成的杯狀托上。葉鱗片狀,肉質,覆瓦狀排列,約10枚,外方的較小,寬三角形或近圓形,內方的較大,卵形。花單朵頂生,雌雄異株,花被鐘狀,裂片10,闊三角形,長6-8厘米,寬4-6厘米,2列,覆瓦狀排列,粉紅色,被黃色疣點,花被管長6-8厘米,外白色,內紫色,有乳突狀柔毛及20條縱棱,喉部有一圈紫色的膜質副花冠,其上有許多線形的突起。雄花:蕊柱細長,血紅色,頂部杯狀體底部凸起;雄蕊20枚,無花絲,環生於杯狀體的下方,花葯寬橢圓形,2室,頂孔開裂。雌花:蕊柱較雄花的為粗壯,頂部杯狀體具6條不明顯的輻射線,底部凹陷,有退化雄蕊;子房下位,1室,內多腔隙,胚珠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果球形,冠以宿存、變硬的花被。花期8-9月。

生長環境

寄生於葡萄屬 Vitis、崖藤屬 Tetrastigma 植物的根上。

分布範圍

產中國西藏東南部和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分布於印度東北部、泰國和越南。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發現過程

寄生花(Sapria himalayana)是大花草科寄生花屬植物,一種非常奇特的寄生植物。寄生花通常寄生於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的根上,以吸取寄主的營養為生。寄生花雖說是植物,但它除了花之外,無葉無根無枝條,甚至連植物最基本的光合作用特徵都沒有,只有在其需要繁殖的時候,才開出驚艷碩大的花朵,並不具備植物的很多基本特徵。寄生花花朵如荷花一般大小,血紅色,具有一股淡淡的腐臭味,為典型的“屍花”,可能是依靠顏色和腐臭味吸引蒼蠅一類的蟲子幫助其傳粉。版納的寄生花寄生在葡萄科爬藤屬的扁擔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根上,花期大概在10-12月份,傳粉特徵還有待研究。
寄生花最早於1844年發現於印度東北部,據調查在印度阿薩姆、曼尼普爾、梅加拉亞邦,以及泰國和越南均有分布。印度東北部的那德哈國家公園內的寄生花則寄生在小苞崖爬藤(Tetrastigma bracteolatum) 和狹葉崖爬藤(Tetrastigma serrulatum) 之上。版納的寄生花和印度東北部的寄生花寄主植物不同,其原因值得探究。據《中國植物志》記載,西雙版納的基諾山也曾經發現過寄生花,花期為8-9月。在此之後的幾十年內,中國境內就幾乎沒有看到寄生花的蹤影,一度認為已在版納境內滅絕。大花草科植物被認為是東南亞熱帶雨林的典型特徵植物之一。此次在西雙版納境內再次發現寄生花,不僅為西雙版納州和中國再次找到一種奇異的明星植物,而且再次為“西雙版納具有熱帶雨林”這一論斷提供了另一有力證據。
此外,在西雙版納發現的寄生花還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與寄生花血緣較近的大王花,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花,花冠長度可達1米。大王花的花為什麼如此巨大?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大衛·愛登伯格在紀錄片《植物的私生活》中曾意味深長地解說道,其實大王花吸引蒼蠅本不需要那么大的花朵,那為何它會進化出那么大的花朵呢?或許大王花與其它一樣,資源可以隨意得到可以不勞而獲時候,它就會盡力地去揮霍。也有科學家通過遺傳分析的手段,發現大王花的花竟然和花朵很小的大戟科最為親近。大約4600萬年前,大花草科從大戟科中分化出來,花冠增至20多厘米,而直到近一兩百萬年,其花冠才突然快速進化,增至1米多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花。西雙版納的寄生花花冠約10cm,它發現或可為這類研究提供一個全新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