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壽牟提刑獻之巘

寄壽牟提刑獻之巘是南宋方回所作的一首詞。牟獻之70大壽,同為70歲的作者不能親往,恰如會昌年間同為70歲的白樂天和劉夢得一樣。但自己詩名不如劉夢得,而讚頌獻之事君真誠卻與白樂天一樣。獻之棄官後“無官一身輕”,和作者一樣都醉心學問,子孫滿堂,可與“諾溪”“淇澳”齊壽,如果不是辭官歸里絕非能如此。獻之的父親牟子才曾畫“太白脫靴”圖,並立石碑,這一歷史事實旨在告訴讀者牟家直節高風乃為家族所秉,牟家不僅家風正派,且學風濃郁。最後寫詩中壽星不僅壽比南山,而且文也出眾,相比之下,自己卻遜色多了。用典、對比、感情真摯是本詩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壽牟提刑獻之巘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方回
作品原文,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小序〗前浙東憲使大卿陵陽牟公獻之先生,寶慶三年丁亥正十一日生,其賢子孫以丙申正旦奉觴為親庭慶七十。紫陽方回亦以丁亥年前五月十一日生,為雌甲子,偶寓武林,不能趨霅上附賀客之尾。唐白樂天、劉夢得同生大曆七年壬子,至武宗會昌元年辛酉,皆年七十。是歲樂天有詩云大曆年中騎竹馬,何人得見昌春。今輒用此事為詩奉寄,寓喜抃欽羨之意焉。
七十閒人兩地仙,恰如同見會昌年。
詩名我愧劉賓客,心事君真白樂天。
致仕元無官爵累,藏書各有子孫傳。
磻溪淇澳可齊壽,入相封侯恐未然。
乃翁曾記脫靴亭,直節高風有寧馨
知命時年棄軒冕,傳心學問本家庭。
飽餐霅水仍苕水,高揭文星更壽星。
我亦七旬乃雌甲,林慚磵愧負山靈。

注釋

提刑:宋代官職名稱,是提點刑獄司的簡稱。
巘:yǎn,本義大山上的小山。此指高壽。
正旦:農曆正月初一。
奉觴為親庭慶七十:舉杯為父親在家慶祝70壽辰。
大曆年中騎竹馬,何人得見會昌春:白居易《喜入新年自詠(時年七十一)》詩中的兩句。原詩:“白須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老過占他藍尾酒,病餘收得到頭身。銷磨歲月成高位,比類時流是幸人。大曆年中騎竹馬,幾人得見會昌春。”
會昌年:唐武宗年號(841-846)。
劉賓客、白樂天:唐代詩人劉禹錫,字夢得,曾官任太子賓客,故又稱劉賓客。白居易,字樂天。
致仕:交還官職,即辭官。
磻(pán)溪:水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南,傳說為呂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時垂釣處,也借指呂尚。
淇奧:典出《詩經·淇奧》一詩,此詩是衛國人歌頌周平王卿相德高天下的衛武公的。因此舊時常用以稱頌輔佐國政的人。
乃翁:你的父親。
脫靴亭:南宋太平知州牟公獻之之父牟子才在任期間,曾畫《太白脫靴》、《山谷返棹》二圖,並為之作“贊”,後又刻石立碑,上為贊文,下為圖畫,立於當塗縣學宮牆旁。時稱“脫靴亭”。
寧馨:晉宋時俗語,如此、這樣的意思。
知命:《論語》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軒冕:古時卿大夫戴冕乘軒,所以用軒冕來代指官位爵祿或顯貴之人。
霅水仍苕水:霅(Zhà)水、苕(音條)水:霅溪、苕溪並稱苕霅,分別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內,是唐代詩人張志和隱居之地。仍,接續,連續。
七旬:70歲。旬,xún,十歲為一旬,多指人的年齡。
雌甲:即雌甲子,本意是甲子逢偶日(逢單日為雄甲),這裡指同庚。
末句:作者自謙,猶言自己非常慚愧。典出南齊時,周彥倫隱居北山(今南京紫金山),後來不甘寂寞,出來做官,曾擬經過舊居。孔稚珪便做了一篇《北山移文》,嘲笑他這種利用隱士身份來沽名釣譽的行為。文中有句云:“林慚無盡,澗愧不歇。”

作者簡介

方回(1226——1307),字萬里,一字淵甫,號虛谷,別號紫陽山人,歙縣(今屬安徽)人。宋景定間(1260-1264)登第,知嚴州。元兵至,迎降,授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往來杭歙間。評選唐宋以來律詩,編為《瀛奎律髓》,標榜江西詩派,並倡“一祖三宗”之說,以杜甫為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其為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學問議論,一尊朱子,崇正辟邪,不遺餘力,居然醇儒之言”。所著有《虛谷集》,已佚,今存《桐江集》、《桐江續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