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贊公房(京中大雲寺主謫此安置)

《宿贊公房(京中大雲寺主謫此安置)》是唐代杜甫寫的一篇詩詞,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贊公房(京中大雲寺主謫此安置)
  • 創作年代:唐代
  • 類型:詩詞
  • 作者:杜甫
詩詞正文,注釋,作品賞析,詩人簡介,

詩詞正文

杖錫何來此,秋風已颯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放逐寧違性,虛空不離禪。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

注釋

①杖錫:手持錫仗。錫仗,菩薩頭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環,表示四諦十二姻緣之義。比丘向人乞食,到門口,便震動錫杖上的小環作聲,以讓人知道。
②隴月:潔白明亮的月亮。

作品賞析

詩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貶棄官,暫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謫置此地的原京師大雲寺贊公,所以以“錫杖何來此”反詰起筆,表現了驚愕之情。“秋風已颯然”自然是寄情於景,以秋風述說一份不滿與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緊接“秋風”義旨,進一步渲染贊公與自己處境的蕭條淒涼。對仗工整,用字精準,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傳神而出。此處也為下文讚嘆贊公梵行高潔,禪心清淨作一反襯。詩至“放逐寧違性,虛空不離禪”則秋戚之情一掃而空,換之以無盡的平和,又透出獨立孤峰頂的豪情。贊公深通佛法,無論外境如何變化,也不能動搖他的清淨心。而一切萬法無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離空性,就如虛空也是禪。在贊公身邊,使詩人也感染了幾分寧靜安詳。夜間在贊公房間休息,望見朗朗明月,掃清太虛,猶如禪心空明,能出種種違順。同時尾聯也點出題意,以作照應。

詩人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朝人,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代表作品如《兵車行》《春望》《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羌村》《北征》《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等,皆為古今傳誦。現存詩約1400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