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姓

容姓

容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傳黃帝有個史官名容成,他是曆法的最初制定者。相傳他還會修煉論道,懂得采陰補陽之術,後道家尊稱容成真人。而容氏就是他的後人紀念他而定的。相傳,黃帝有另一位臣子容援作鐘,他的後人就以容為姓氏。而在帝舜明高陽氏時,舜的兒子中有一位名為仲容,是為不可多得的賢才,他的後代中有以容為姓的。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源流六,源流七,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容 萱,容 閎,容 庚,容悌輿,容若玉,容國團,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五言通用聯,六言通用聯,八言通用聯,

姓氏源流

容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虞姓,來源於的後裔,以祖名為氏。相傳舜有八個兒子,都是聰穎精明的,號稱“八愷”,其中就有一個叫仲容的,他的後代便以容作為姓氏。

源流二

以官職為姓,周朝的禮樂之官官名為容,其後便以祖上的官職為姓。

源流三

來自古代的容國,以國名為氏。古代有國名叫容,這個國家的子孫後代後來以國為姓,成為容姓

源流四

出自黃帝的史臣,以祖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史臣名叫容成,是太岳的後代,相傳他創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曆法。他的後代以容為姓。

源流五

出自春秋南容氏的後裔,以父字為氏。據《萬姓統譜》記載,春秋時期有一個以南容作為字的人,他的孫子以祖父的字作為姓,稱容氏,於是相傳成為容姓。

源流六

源於鮮卑族,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傳說,在遠古時期,黃帝有個後代叫“封”,他後來遷徙到東北方去建立了鮮卑國,所居地區在今內蒙自治區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一帶地區,取姓為“慕容”,意在遠離中原之地也要發揚光大傳統文化,即“慕二儀(天地)之德,繼三光(日月星)之容”之義。其後,該支慕容氏族人歷史稀考。

源流七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容氏,是回族中人數不少的一個姓氏。

得姓始祖

仲容。容氏家族的歷史十分悠久,是容成公或虞舜時“八愷”之一仲容的後裔。舜有八個孩子,個個精明賢慧,他們都有姓氏傳下來姓氏傳下來。像商均,被禹帝封於虞,建立了虞國,他的後人便以國名虞為姓了。他的兒子仲容,是容姓的始祖。此外,在吳、孔、王、陶、甄、濮、敬、文、申、屠等許多姓氏中的某些支系,也都有源於舜帝之後的。容姓經過長期的繁衍生息,先幫時期,他們已出現於南方的吳地,並一天天興盛起來。故容姓的得姓始祖是仲容。

遷徙分布

容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三十六位門閥。在周朝,掌管禮樂的官也曾被稱為容,這些官吏的後代就以此官名為姓。史書上又有一說,古代有容氏國,這個國度的子民大多以“容”國名為姓的。源自上古的容氏家族,數千年來,繁衍於南方吳地,當初以國為氏,或以官為氏。容姓的望族居住在敦煌(今甘肅省敦煌)。
今廣東省的信宜市(池洞鎮、懷鄉鎮、水口鎮)、高州市大井鎮、吳川市(蘭石鎮、譚巴鎮)、江門市荷塘鎮、博羅市、新會市、香山縣、惠州市、佛山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桂平市(麻垌鎮、中沙鎮、羅播鎮、社步鎮、南木鎮等)、欽州市(浦北縣安石鎮、靈山縣佛子鎮)、河池市金城江區長老鄉,湖南省邵東縣簡家隴鄉,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杜家凹村,貴州省的遵義市,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等地,均有容氏族人分布。
容善,明永樂甲申科進士廣東香山縣人,永樂2年殿試金榜賜同進士16各.封廣西梧州北流知縣,後任通政使、布政使(見<<永樂甲申科殿試金榜>>)。廣東化州容志征處有匾:特授廣西梧州北流知縣本月日封。
容善其後裔謫居寶雞縣車轍山麓,後移居寶雞市陳倉區賈村原杜家凹。廣東高州古代名人錄,有名錄記載容善,廣東族人對善公的功績''族衍敦煌,開基大井''

歷史名人

容 萱

金朝人,朝廷任他當知府官,他夫人很能幹,名叫適姑,發生戰事時,容萱死後,朝廷就讓適姑承繼他的軍權,統帥軍隊。

容 閎

清朝維新派,字達明,號神甫,廣東省香山縣南屏村(今廣東省珠海市南屏鎮)人。他早年留學美國耶魯大學,是我國畢業於美國高等學府的第一位留學生;回國後曾到太平天國天京(今南京市)向洪仁乾提出新政建議。1867年,他通過江蘇巡撫丁日昌向清政府建議選派留學生、開採礦產等,後任駐美副使,專管留學生事務。1900年他因參加上海“張園會議”被清政府通緝,被迫前往香港,後移居美國。宣統二年曾經邀請孫中山到美國商談,表示支持革命。民國元年逝世。終年84歲。著有《西學東漸記》等。

容 庚

字希白,廣東省東莞人。中學畢業以後,在東莞中學擔任職務。1922年,進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研究生。民國15年畢業,應燕京大學的邀請,擔任中文系教授,並且主編《燕京學報》。兼任北平古物陳列所鑑定委員。民國35年赴廣州,擔任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編《嶺南學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2年院系調整,擔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為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古文字學術研究會理事。1984年病逝,終年90歲。著作有《金文篇》、《秦漢金文錄》、《中國文學史》等書。

容悌輿

字行白。明朝時期香山人。個性敦厚,學問淵博,孝敬父母。永樂年間,他在家鄉香山擔任教諭,母親得了風癱,臥床13年,都不能起來活動,他於是日夜侍侯,從來沒有厭倦。於是鄉人稱讚他為“孝行先生”。著作有《雲嵐集》。

容若玉

明朝人,舉為進士當官,朝廷派他去江西。容若玉治理地方,為百姓著想,辦了許多好事。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死後,家貧沒有財物,他的同僚朋友周濟拿銀子將他靈棺運回老家安葬。

容國團

生於香港,原籍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廣東省珠海市南屏鎮)人,男子桌球運動員。1959年在第二十五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上,他先後戰勝各國乒壇名將,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桌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也是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獲得者。

郡望堂號

郡望

敦煌郡:西漢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將敦煌郡從酒泉郡分出來單獨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其時下轄敦煌縣、龍勒縣、效谷縣、廣至縣、淵泉縣、冥安縣等六個縣,是為敦煌設治之始。敦煌郡據有陽關、玉門關,與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並稱河西四郡。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連結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敦煌成為商旅必經的絲路重鎮和通往西方的三條線路的交匯點,並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堂號

敦煌堂:以望立堂。
律歷堂:相傳上古的時候,黃帝的手下有一個叫容成的史臣,傳說他創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曆法和第一部法律,因而得此堂號。

家譜文獻

廣東中山容氏六修譜牒十六卷,(民國)容聯芳等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香山卞世堂鉛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珠海市南屏鄉、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有兩部)。
廣東東莞容氏家乘,(民國)容庚輯錄,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稿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山大學圖書館(有兩部)。
廣東新會容氏族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容氏族譜嶺頭支譜,(明)容到軒修,明成化中期嶺頭支東良木刻活字印本。公開出版。

字輩排行

廣東台山容氏字輩:“維民世受業一德永傳家道學安賢式恭忠振祖酋”。
資料有待補充。
220字的《江南容氏族譜世次歌》
文章開科第 道學晉元升 邦宗永昌盛 乾坤億載新
治安民康樂 賢能士望欽 忠孝恢先緒 詩禮光後登
俊傑長綿繼 賡續貽培英 群利普述舉 功大吉慶
黎時宇初曉 紅輪旭彩彤 桂湘川滇黔 山巍資暢豐
秩泰廣悅寧 勤創富運隆 豪華琦翰萃 良棟海陸充
芳馨昶裔衍 枝發林葆崇 慧勇飛騰達 績浪首球東
壯圖描遠景 展布艷陽春 嵩岳兌挺拔 江漢注闊淵
墨香爵位穩 花繁果碩鮮 繩規按綱目 律已格當嚴
品美同鑑賞 量雅器昂軒 接待惟仁讓 仗義助朋賓
旨善務加勉 交友信乎真 譽滿鹹敬仰 忱赤坦舒襟
協洽修族史 典冊綴瑤篇 偉拓千秋業 喜獲全統天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宗開容國;
秀毓敦煌。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容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廉官得助;
孝行流芳。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安慶人容若玉,字昆石,萬曆年間進士,為官清廉多善政,在江西嶺北道,一身兼數職,積勞而死。家無長物,靠同事資助,才得以被送回鄉安葬。下聯典指明代香山人容悌輿,字行白,博學而為人厚道,永樂年間任本縣教諭。母親患風癱病,他在床前侍奉湯藥,十三年如一日,鄉鄰稱他為“孝行先生”。著有《雲嵐集》。
名臣造律;
孝行流芳。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上古黃帝之臣容成,始造律歷。下聯典指明容悌輿事母至孝(見上聯聯釋)。
敦承世澤;
煌耀家聲。
橫批用:敦煌世家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聯(見於廣東新興天堂:容氏家祠)

五言通用聯

嶺北留德政;
新會播孝名。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萬曆進士容若玉,字昆石,歷官多善政,累遷酒杯嶺北道,境有寇亂,勢甚張。會撫蕃俱遷去,若玉一人兼攝諸務,勞疾卒官。家無長物,同僚周濟歸葬。下聯典指明代孝子容蹣,新會人。性仁孝,早失父,奉遺物輒泣,歲貢至京,陳情養母,嘉靖中詔旌其門。

六言通用聯

乃祖八愷裕後;
容成一歷居先。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舜有八子,皆精明賢慧,號稱“八愷”、其中有容姓始祖仲容(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得姓始祖》介紹)。下聯典指相傳黃帝史臣容成,創製了中國第一部曆法。

八言通用聯

惟孝惟忠,盛時賢士;
作鐘作樂,上古名臣。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永樂香山教諭容悌與,字行白,香山人。性醇厚,學博行修。母病瘋癱,悌與躬侍湯藥,十三年無懈,鄉人稱為孝行先生。有《雲嵐》集。下聯典指上古黃帝名臣容作中、容成事典(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介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