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論

家風論

《家風論》是當代古文作家楊威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家風論
  • 創作年代:2014年
  • 作品出處:《楊威古文集》
  • 文學體裁:論文
  • 作者:楊威
作品正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正文

家風論/楊威
華夏九州,衣冠文物之邦;炎黃萬姓,禮儀教化之胄。坤輿恢恢,雖歷百代之遷替;星紀悠悠,而承一脈之弦歌。斯所以赤縣迥判於萬國,黃圖獨耀於五洲者。
泗水之濱,玄聖創配天之績;洙川之側,素王垂訓世之規。王道藉以財成,人倫資其教義。是以漢敷崇禮之風,唐履體仁之政,宋振五經之談,明因四書之教。五常宣暢,八德誕敷,莫不世質而民淳,政明而國泰。所謂源清而流潔,本盛而末榮者也。是以蘇子云,國家之存亡,在道德之深淺;歷數之長短,在風俗之厚薄。若國風振俗,似化雨潤物。規誡之方也微,而遏惡於未形;敦厲之道也隱,而聳善於無聲。以教佐治,有國之彝式;以化翼政,列代之通規,國風之義大矣哉。
若夫家者國之本,家齊而國治。是以家風善則世情正,世情正則國象和,國象和則時運昌。家風者,國風否臧之端原,邦社隆替之樞機,斯千祀不刊之論,百代不易之常也。
人之稟靈二儀,托性五緯,賢愚之情不一,剛柔之質或舛。非教無以禁邪徑,非訓無以明正道。是以顏氏著諭蒙之作,滌生垂誨幼之書,諸葛遺誡子之規,司馬立齊家之律,莫不樹英范於當時,流純風於後葉。所以敦成務之典訓,端昆裔之志行,使頑秀並遵,穎拙共曉。故能重葉顯昌,累世榮旺,瑚璉之器輩出,杞梓之材迭跡,庭襲豹變之榮,代赫蟬聯之美。
博涉歷葉彝訓,旁稽百家庭誥。探其菁華,究其鈐鍵,在乎旌孝敬,獎仁善,敦誠信,推謙讓,褒廉儉,勸感恩,策勤進,勵劬學,尚愛國,崇濟世。若夫嚴慈之大德曰生,椿萱之深恩曰養,因生所以盡孝,因養所以持敬。是以孔丘謂之德本,宜山語以善先;仁者聖君之大業,善者德人之常行。儒門五常之首,周公六德之要。誠茂士君子之高范,往古來今之美行;誠者國之寶,信者民之憑。片言九鼎,人重毛遂之辭,一諾千金,世仰季布之信。商君以徙木取民,幽王以舉燧喪邦。是以茂叔言百行之源,夫子喻大車之輗;滿易招損,謙恆受益。不驕方能師人之長,虛己乃為進德之基。是以玄丘有七歲之師,桐城存六尺之巷;居位任事,興廉為急,持家治生,循儉乃興。往哲遺風,具騰玉牒,先賢故實,備宣簡冊;負德孤恩,雅俗所恥,銜環結草,古今共推。是以韓信遺金謝漂母,伍員存鄭酬漁夫;天行聿健,民生在勤。泉源濫觴,騰襄陵之流,毫末奮梢,擢犯霄之乾。積微成著,登高自卑。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識窟無邊,非學無以達智,書囊無底,非學無以知道。是以聚螢流麥,昔人稱其精力,懸樑下帷,曩哲以為美談;國而忘家,節士不惜其軀,公爾忘私,義烈實輕其命。文山丹心,照乎汗青,鵬舉精忠,儀乎宇縣;玄造以化育為心,至聖以兼濟為懷。有民胞物與之量,後流金石之偉業,有濟世安邦之志,後為天地之完人。
雖時遷世異,今與古殊,然前典可以導後祀,往轍可以規新跡。斯誠立身處世之度,開業成務之本也。行斯蕩蕩之化,扇此泱泱之風,於家則可以光前裕後,在國則可以端本澄源也。

作品注釋

【1】 華夏:我國古稱。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衣冠:借指文明禮教。《宋史·胡銓傳》:“秦檜,大國之相也,反驅衣冠之俗,而為左衽之鄉。”文物:借謂文化悠久。洪仁玕《誅妖檄文》:“將見普天率土,仍是文物華人。”
【2】 炎黃: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的並稱。為我國古史傳說時代的兩個帝王。後世常稱“炎黃”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嚴復《道學外傳》:“今乃奉五百兆炎黃之胄。”萬姓:萬民,廣大人民。《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乎無憂矣。”禮儀:禮節和儀式。《史記·禮書》:“至秦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採擇其善。”教化:政教風化。《詩·周南·關雎序》:“美教化,移風俗。”胄:後裔。如:華胄。
【3】 坤輿:地的代稱。《宋史·樂志八》:“昭靈積厚,混混坤輿。”恢恢:寬闊廣大貌。歐陽建《臨終》:“恢恢六合間,四海一何寬。”百代:形容眾多朝代。《儒林外史》:“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遷替:猶更替。《舊唐書·良吏傳·賈敦實》:“朝廷以其兄弟在職,俱有能名,竟不遷替。”
【4】 星紀:泛指歲月。陶潛《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發歲始俯仰,星紀奄將中。”一脈:指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等前後相承的一系。阮元《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唐宋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也。”弦歌:指禮樂教化。李東陽《九橋書屋為京學陳教授作》:“猶有弦歌遺業在。”
【5】 赤縣:“赤縣神州”的省稱,借指中國。朱彝尊《岳忠武王墓》:“赤縣期全復,黃河渡幾灣。”迥判:猶迥別。瞿式耜《陳時政急著疏》:“是非迥判,情法無畸。”萬國:各國。李夢陽《贈何舍人齎詔南紀諸鎮》:“日月重懸萬國朝,雷雨赦過群方悅。”黃圖:借指中國。林則徐《祭文》:“勿污我黃圖赤縣。”五洲:全球大陸的總稱。舊分世界為五大洲,即亞洲、歐洲、非洲、澳洲和美洲。今分為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但習慣上仍稱五大洲。常用以代稱世界。
【6】 泗水:古時洙、泗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時屬魯國地,孔子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玄聖:特指孔子。班固《典引》:“故先命玄聖,使綴學立制,宏亮洪業。”李善註:“玄聖,孔子也。”配天:謂與天相比並。《禮記·中庸》:“高明配天。”孔穎達疏:“言聖人功業高明,配偶於天,與天同功,能覆物也。”
【7】 素王:指孔子。劉滄《經曲阜城》:“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訓世:謂教誨世人。《晉書·束晰傳》:“將研《六籍》以訓世,守寂泊以鎮俗。”
【8】 王道:儒家提出的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與霸道相對。《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藉:憑藉。財成:猶裁成。謂裁度以成之。財,通“裁”。《易·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孔穎達疏:“後,君也。於此之時,君當翦財成就天地之道。”人倫:封建禮教所規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指尊卑長幼之間的等級關係。《管子·八觀》:“背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資:取資,憑藉。教義:禮教、名教的旨意。王維《為王常侍祭沙陀鄯國夫人文》:“教義所及,忠信彌篤。”
【9】 崇禮:尊崇禮儀。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暨武帝崇禮,始立樂府。”體仁:躬行仁道。《易·乾》:“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五經:五部儒家經典,即《詩》、《書》、《易》、《禮》、《春秋》。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的合稱。
【10】 五常:謂仁、義、禮、智、信。宣暢:宣揚,傳布。《後漢書·順帝紀》:“宣暢恩澤,惠此下民。”八德: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誕敷:遍布。《舊唐書·韓弘傳》:“況乎邦教誕敷,王言總會,百辟攸憲,四方式瞻。”
【11】 蘇子:蘇軾。
【12】 國風:國家的風氣。宋中《送韋參軍》:“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化雨:長養萬物的時雨。
【13】 規誡:規正告誡。《明史·黃得功傳》:“然忠義出天性,聞以國事相規誡者。輒屈己改不旋踵。”微:隱微。遏惡:制止、貶抑惡人或邪惡之事。梁肅《獨孤及集序》:“常州之文,以立憲誡世,褒賢遏惡為用,故議論最長。”未形:謂事情尚未顯出跡象、徵兆。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以興利於未見,除害於未形。”
【14】 敦厲:勸勉,勉勵。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聳善:勸勉為善。司馬光《乞令皇子伴讀官提舉皇子左右人札子》:“講論道義,聳善抑惡,輔成懿德。”
【15】 彝式:常規,定式。《魏書·崔光傳》:“但帝族方衍,勛貴增遷,祗請遂多,將成彝式。”
【16】 通規:猶通則。《陳書·高帝紀》:“以日易月,既有通規,公除之制,悉依舊準。”
【17】 家者國之本:《孟子·離婁上》:“國之本在家。”家齊而國治:《禮記·大學》:“家齊而後國治。”
【18】 家風: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庾信《哀江南賦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世情:時代風氣。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國象:謂國家氣象。時運:時代氣運。
【19】 否臧:善惡,好壞。范仲淹《用天下心為心賦》:“於是審民之好惡,察政之否臧。”端原:猶根源。曾鞏《襄州到任表》:“出觀美俗,尤多《漢廣》之高;入奉慈顏,不憫《汝墳》之瘁。茲為竊冒,厥有端原。”邦社:指國家。杜光庭《皇帝醮仙居山章仙人詞》:“或明符邦社,旁濟生民。”隆替:盛衰。《宋書·武帝紀中》:“故大道之行,選賢與能,隆替無常期,禪代非一族。”樞機:樞與機。比喻事物的關鍵部分。《易·繫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千祀:千年。謝瞻《張子房詩》:“惠心奮千祀,清埃播無疆。”不刊:謂不容更動和改變。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不易:不改變,不更換。《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顏師古註:“言為常法,不可改易。”常:謂常理。如:秉常。
【20】 稟靈:秉受靈秀之氣。顏延之《赭白馬賦》:“稟靈月駟,祖雲螭兮。”二儀:指天地。曹植《惟漢行》:“太極定二儀,清濁始以形。”托性:秉受天賦的性情資質。五緯:金、木、水、火、土五星。李百藥《謁漢高廟》:“締構三靈改,經綸五緯同。”賢愚:謂賢良與愚暗。剛柔:強弱。舛:不齊。
【21】 邪徑:比喻不正當的行徑。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正道:正路,正確的途徑。《史記·貨殖列傳》:“治生之正道也。”
【22】 顏氏:指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諭蒙:教導童蒙。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唐人雜記》:“世有《青衿集》一編,以授學徒,可以諭蒙。”滌生:曾國藩,號滌生。著有《曾國藩家書》。誨幼:謂教導童幼。諸葛:指諸葛亮。寫有《誡子書》。司馬:指司馬光。著有《家范》。齊家:治家。律:準則,規範。英范:美好的典範。《晉書·禮志上》:“創千齡之英范。”純風:淳美的教化。《晉書·樂志下》:“敷以純風,濯以清波。”後葉:猶後世。司馬相如《上林賦》:“恐後葉靡麗,遂往而不返。”
【23】 成務:成就事業。劉勰《文心雕龍·程器》:“蓋士之登庸,以成務為用。”典訓:準則性的訓示。《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班昭》:“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昆裔:後裔,後代。《國語·晉語二》:“天降禍於晉國,讒言繁興,延及寡君之紹續昆裔。”志行:志向和操行。施閏章《送孫豹人舍人歸揚州序》:“同薦諸人奇其遇,高其志行,屬施子為贈序。”頑秀:謂頑劣與秀良。穎拙:謂聰穎與愚拙。
【24】 重葉:累世,幾代。顏延之《赭白馬賦》:“惟宋二十有二載,盛烈光乎重葉。”顯昌:顯赫昌盛。賈誼《新書·胎教》:“得賢者顯昌,失賢者危亡。”榮旺:形容人榮耀顯貴。李行道《灰闌記》:“我則道你怎生髮跡身榮旺,怎還穿著這藍藍縷縷的這樣舊衣裳。”瑚璉:用以比喻治國安邦之才。《魏書·李平傳》:“實廊廟之瑚璉,社稷之楨幹。”輩出:一批一批地相繼出現。杞梓:比喻優秀人材。劉大櫆《祭邵開府文》:“如斯人者,國之杞梓。”迭跡:形容眾多。豹變:喻人的行為變好或勢位顯貴。黃景仁《雜詠》:“陳平未豹變,乃在委巷居。”蟬聯:綿延不斷,連續相承。唐孫華《題晉陽遺像》:“始從薄宦沾微祿,後來科第仍蟬聯。”
【25】 博涉:廣泛地涉獵、閱讀。《明史·郭景祥傳》:“景祥性諒直,博涉書史,遇事敢言,太祖親信之。”歷葉:歷代,以往各代。《南齊書·陳顯達傳》:“徐司空歷葉忠榮,清簡流世。”彝訓:指尊長對後輩的教誨、訓誡。元稹《贈烏重胤父承玭等制》:“追念本始,無忘爾先,永錫追榮,用章彝訓。”旁稽:多方參證。《宋史·儒林傳四·呂祖謙》:“祖謙學以關洛為宗,而旁稽載籍,不見涯涘。”百家:泛指許多家族。庭誥:古代指家訓文字,泛指家教。黃宗羲《仇公路先生八十壽序》:“(滄柱)亦以湛心經術,墨守庭誥,故文章風韻,主盟當世而無愧。”
【26】 菁華:精華。《晉書·文苑傳序》:“《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鈐鍵:比喻事物的核心、關鍵。郭璞《爾雅序》:“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鍵。”孝敬:孝順父母,尊敬親長。《左傳·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為吉德。”仁善:仁愛善良。《史記·外戚世家》:“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誠信:謂誠實守信。葉適《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銘》:“故參知政事吳興李公,以誠信質直事孝宗。”謙讓:謙虛寬讓。《史記·淮陰侯列傳論》:“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廉儉:清廉節儉。《漢書·朱博傳》:“博為人廉儉,不好酒色游宴。”感恩:感懷恩德。《三國演義》:“飛得免誅戮,感恩無地,豈肯走乎!”勤進:勤奮進取。沈初《西清筆記·紀文獻》:“前輩書學擅名而又勤進不懈者,無如汪文端尚書。”劬學:勤奮學習。卷庵《蔽廬叢志序》:“於是嗜書之士,劬學弗舍。”愛國:愛自己的國。曾鞏《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愛國憂民有古風,米鹽親省尚嫌慵。”濟世:濟助世人。《後漢書·盧植傳》:“性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
【27】 嚴慈:指父母。周亮工《北上留別馮伯宗》:“莫悲弟妹凋零盡,須慰嚴慈衰老余。”大德:大功德,大恩。陸機《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輝。”椿萱:代稱父母。牟融《送徐浩》:“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深恩:大恩。王勃《秋日別王長史》:“深恩重百年。”盡孝:謂對父母尊長盡孝道。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下》:“夫喪親自盡孝之終也。”持敬:持守恭敬之心。羅大經《鶴林玉露》:“造道必有門,伊洛先覺以持敬為造道之門。”
【28】 孔丘:即孔子。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德之本也。”宜山:王永彬,字宜山。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說:“百善孝為先。”
【29】 聖君:對德才高超者的尊稱。《墨子·尚賢中》:“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大業:大功業,大事業。曹丕《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德人:指德操高尚者。賈誼《鵩鳥賦》:“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常行:指平時的行為準則。梅曾亮《葉耳山遺稿書後》:“夫安貧固士之常行也。”
【30】 儒門:猶儒家。王充《論衡·自紀》:“況未嘗履墨塗,出儒門。”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31】 茂士:才德優秀的人。《漢書·循吏傳·朱邑》:“明主游心太古,廣延茂士。”君子:泛指才德出眾的人。方文《石橋懷與治》:“昔年居南村,卜鄰近君子。”高范:高尚的風範。孫綽《聘士徐君墓頌》:“雅音永寂,而心存高范。”往古來今:猶言古往今來。《鶡冠子·世兵》:“往古來今,事孰無郵。”美行:高尚的德行。阮籍《大人先生傳》:“古今不易之美行也。”
【32】 片言九鼎:猶一言九鼎。語本《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形容言辭分量大,信用高,一言半語就能起決定作用。一諾千金:語本《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形容說話極有信用。
【33】 商君:商鞅。徙木:《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後用為取信於民之典。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徙木之信必行,則民不惑,此政之先也。”取民:謂得民心。《荀子·王制》:“成侯、嗣公聚斂計數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幽王:指周幽王。舉燧:燃起告警烽煙。《宋史·種世衡傳》:“有急,則舉燧介馬以待。”這裡指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典。喪邦:亡國。《論語·子路》:“一言而喪邦。”
【34】 茂叔:周敦頤,字茂叔。周敦頤在《通書》中言:“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夫子:特指孔子。《論語·為政》中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輗:大車車槓前端與車衡相銜接的部分。
【35】 進德:猶言增進道德。潘岳《閒居賦序》:“是以資忠履信以進德,修辭立誠以居業。”
【36】 玄丘:指孔子。《春秋演孔圖》:“玄丘制命,帝卯行也。”七歲之師:古有項橐七歲為孔子師之說。《戰國策·秦策五》:“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三字經》亦云:“昔仲尼,師項橐。”六尺之巷:據《桐城縣誌》記載,康熙時期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家人便飛書京城,向張英告狀。而張英卻回信給老家人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書,主動在爭執線上退讓了三尺,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聞名中外的“六尺之巷”也就因此形成。
【37】 居位:居官任職。《史記·汲鄭列傳》:“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位。”任事:任職理事。《後漢書·爰延傳》:“尚書令陳蕃任事則化,中常侍黃門豫政則亂。”興廉:奉行廉潔。《宋史·歐陽守道傳》:“化之以廉,而彼不興廉,吾惟有不貴難得之貨、不厚無益之藏。”持家:保持家業。《三國志·魏志·王昶傳》:“未有乾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身持家,永全福祿者也。”治生:經營家業,謀生計。《管子·輕重戊》:“父老歸而治生,丁壯者歸而薄業。”循儉:遵循節儉。
【38】 往哲:先哲,前賢。文徵明《游幻住庵》:“興懷往哲悲陳跡,每列空門損世情。”遺風: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的風教。《南史·袁湛傳》:“性孝履順,棲沖業簡,有舜之遺風。”玉牒:泛指典冊、史籍。張協《七命》:“生必耀華名於玉牒。”故實:有參考或借鑑意義的舊事。《國語·周語上》:“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故實。”簡冊:指史籍。張居正《跋葉母還金傳》:“逡巡退讓之時,豈自知當播譽於人,垂光簡冊哉。”
【39】 負德孤恩:背棄恩德。李覯《閔雨》:“安知愚下鬼,負德孤恩難制指,弄天之權侮人命。”雅俗:雅人和俗人。《晉書·段灼傳》:“艾(鄧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銜環結草: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醒世恆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
【40】 遺金:致送金錢。《前漢書平話》:“遺金收趙,修書赫燕。”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婦。《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韓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後遂用為典實。李白《贈新平少年》:“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伍員:伍子胥。存鄭:史載,伍子胥入吳國10年。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兵伐楚,攻克楚都,鞭打楚平王屍,為父兄報仇。又率吳軍圍鄭城,要為太子建報仇,鄭獻公懸榜征將。這時,渡伍子胥過江的漁夫的兒子從鄂渚逃難到鄭城,自報奮勇,勸說伍子胥退兵。伍子胥為答謝當年漁夫救命之恩而退兵,鄭國遂得救。酬:報謝。
【41】 天行:天體的運行。《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穎達疏:“行者,運動之稱。天行健者,謂天體之行晝夜不息,周而復始,無時虧退。”聿:作語助,無義。用在句首或句中。《唐風·蟋蟀》:“歲聿其莫。”
【42】 泉源:水的源頭。祖詠《田家即事》:“攀條憩林麓,引水開泉源。”濫觴: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錢謙益《南京吏部右侍郎顧起元父國輔贈通議大夫制》:“朕聞黃河之水,源可濫觴。”襄陵:謂大水漫上丘陵。《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犯霄:聳入雲天。極言其高。王績《古意》:“綠葉吟風勁,翠莖犯霄密。”
【43】 積微成著:謂從細微處積累,漸漸就會變得顯著。《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成著。”
【44】 識窟:知識之窟藏處。王僧孺《懺悔禮佛文》:“稟氣含靈,莫聞斯本;肖形賦影,靡測由來。故發茲識窟,猶綿蒙其莫辨;導此愚相,尚窈冥而未悟。”達智:到達聰明智慧的境地。《文子·道德》:“學問不精,聽道不深,凡聽者將以達智也,將以成行也,將以致功名也。”書囊:盛書籍的袋子。岑參《送李別將攝伊吾令》:“詞賦滿書囊,胡為在戰場。”知道:謂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萬物之理。《孫臏兵法·八陣》:“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
【45】 聚螢:收聚螢光以照明。《晉書·車胤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後常以“聚螢”喻指刻苦力學。高適《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一生徒羨魚,四十猶聚螢。”流麥:《後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後用為專心讀書、不及暇顧的典實。韋應物《假中對雨呈縣中僚友》:“流麥非關忘,收書獨不能。”精力:專心竭力。《漢書·張安世傳》:“(張安世)用善書給事尚書,精力於職,休沐未嘗出。”懸樑:《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為當世大儒。”後因以“懸樑”指苦學。任昉《答陸倕感知己賦》:“時坐睡而懸樑,裁據梧而錐幄。”下帷:引申指閉門苦讀。晁沖之《和江子我竹夫人》:“下帷度日甘同夢,隱几終年得異書。”曩哲:先哲,古之哲人。江藩《漢學師承記·汪中》:“雖情符曩哲,未足多矜。”美談:令人讚揚稱道的好事。王若虛《史記辨惑九》:“古今稱頌,以為美談。”
【46】 國而忘家:謂為國事而忘其家,形容一心為國為公。《儒林外史》:“國而忘家。”節士:有節操的人。《韓詩外傳》:“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公爾忘私:一心為國為公而忘卻個人利益。李贄《晁錯》:“(晁錯)公爾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傷晁氏之不安矣。”義烈:重義輕生的人。《三國志·魏志·臧洪傳》:“今王室將危,賊臣未梟,此誠天下義烈報恩效命之秋也。”
【47】 文山:文天祥,號文山。丹心:赤誠之心。《晉書·王璇傳》:“披布丹心,輸寫肝腦,欲竭股肱之力。”汗青:借指史冊。唐孫華《葉忠節公輓詩》:“芳名垂汗青,千載永不滅。”鵬舉:岳飛,字鵬舉。精忠:謂對國家、民族無比忠誠。《宋史·岳飛傳》:“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宇縣:猶天下。《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
【48】 玄造:指大自然,天地。方孝孺《鄰父攜酒相飲》:“世運有隆替,玄造豈不仁。”化育:化生長育。《禮記·中庸》:“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聖:指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侯方域《豫省試策一》:“夫大舜生於東,文王生於西,其實天下至聖,非東西可得而限也。”兼濟:謂使天下民眾、萬物鹹受惠益。韓愈《爭臣論》:“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49】 民胞物與: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謂世人皆為我的同胞,萬物俱是我的同輩。後因以謂泛愛一切。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夜錄》:“虛談高論,在此講民胞物與。”金石:常用以比喻不朽。曹植《與楊德祖書》:“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偉業:偉大的業績。王闓運《李仁元傳》:“蓋聞審時者立偉業,懦事者受奇困。”濟世安邦:拯濟時世,安定國家。無名氏《九世同堂》:“你學濟世安邦策,按六韜三略書。”完人:指德行完美的人。蔣士銓《臨川夢·花慶》:“不願衣籠一品身,願兒忠存作完人。”
【50】 前典:前世的典則。《後漢書·郎顗傳》:“今陛下聖德中興,宜遵前典,惟節惟約,天下幸甚。”後祀:猶後世。往轍:前車之轍。喻成規。陳子龍《兵垣奏議·通敵實出權宜疏》:“歷階決事,應變無窮,不必更泥往轍。”
【51】 立身處世:指待人接物,與人交往共事。無名氏《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序》:“立身處世,以禮儀為本。”開業:開創事業。
【52】 蕩蕩:廣大貌,博大貌。《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扇:播揚。泱泱:宏大貌。《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光前裕後:光耀先人,造福後代。李贄《答耿司寇書》:“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後者,無時刻而不繫念。”端本澄源:猶言正本清源。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周亮工《書影》:“《易》閒有家,《禮》嚴內則,皆以齊家為端本澄源之要,先生窺其深矣。”

作者簡介

楊威,字逸驎,1985年5月生,安徽碭山人,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畢業。作品涉及序、賦、論、記、傳、墓志銘等多種古代文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